永发信息网

蜈蚣要怎么养殖才好?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8-22 20:03
  • 提问者网友:蓝琪梦莎
  • 2021-08-22 12:14
蜈蚣要怎么养殖才好?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秋
  • 2021-08-22 13:20

蜈蚣的养殖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环境和习性


(1)栖息环境:蜈蚣怕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潮湿、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从芒种到夏至,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蜈蚣喜欢躲伏在废弃的沟壕、荒芜的坟包、路旁的缝隙中。到了晚秋季节,则多栖居于背风向阳的松土沟坡下或树洞内。


(2)活动与食性:蜈蚣活动频率与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光照时间等有一定的关系。其特点是:白天活动少,夜间活跃。天气炎热,温度高于25℃时,活动量大。20℃左右活动一般。风力六级以上时活动量小,下雨时活动少。蜈蚣属于肉食性动物,其食性广,喜吃小昆虫类。蜈蚣具有毒液,可以杀死比自己大的小动物。所食小动物有蟋蟀、蝗虫、金龟子、蝉,甚至可食蜘蛛、蚯蚓、蜗牛以及蛙、鼠、雀、晰蜴、蛇类等。人工养殖,可以喂给泥鳅、鲜鱼、青蛙、虾、蟹等,但是要保证食物新鲜。


(3)产卵与孵化:蜈蚣为卵生动物,每年春末夏初, 卵巢里的卵粒逐渐发育成熟,一般产卵量20-60粒。产卵时期为6月下旬至8月上旬,产卵前,蜈蚣腹部几乎紧贴地面,挖好洞穴。产卵时,蜈蚣躯体曲成S形,后面几节步足撑起,尾足上翘,触角向前伸张,接着成串的卵粒就从生殖孔一粒一粒地排出。产卵过程需2-3小时。产卵完毕,蜈蚣随即巧妙地侧转身体,用步足把卵粒聚拢成团,抱在怀中孵化,孵化时间为43-50天。蜈蚣卵呈椭圆形,大小不一,米黄色,半透明状。卵团孵化较慢,头5天内无显著变化,10天后卵粒变得长而扁;半月后卵粒变成腰子形,中间痕线裂开;20天后,变成月牙状;1个月后,初具幼虫形态,并且在母蜈蚣怀抱内蠕动;35-40天后,蜈蚣幼体已经上下爬动;43-45天以后,幼虫脱离母体而单独活动,自行觅食。www.xbsny.com


(4)蜕皮与生长速度:蜈蚣从卵孵化、幼体发育直到成体,需经过数次蜕皮。每蜕一次皮就明显长大一次。成体蜈蚣每年蜕一次皮,个别的蜕两次。蜕皮时要避免惊动,否则会延长蜕皮时间(一般需2小时左右)。此时,还要防止成群的蚂蚁攻击,因蜕皮中的娱蚣无反抗能力。蜈蚣生长速度较慢,从第一年卵孵化成幼虫到当年冬眠前才长到3-4厘米,第二年可长到3.5-6厘米,第三年才达10厘米以上。因此,蜈蚣从卵开始发育长大为成虫到再产卵,需要3-4年的时间。


(5)冬眠:蜈蚣在11月底进入冬眠。冬眠期的蜈蚣不再活动,也不进食,躯体成S形,触角由外向内卷曲,尾足并拢。越冬潜伏的深度与气温、土温的高低有直接关系。


二养殖方法
  饲养蜈蚣可用池、缸、罐等,但都应防止逃跑。饲养池壁可用玻璃或塑料布,也可在周围修建水沟等。在人工养殖过程中,蜈蚣产卵、孵化、育幼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应适时加强管理。


(1)保持安静的环境:蜈蚣产卵、孵化要求安静的环境,若有惊扰,常发生吃掉卵粒和幼体的现象。一般在同一个饲养池内,雌体产卵时间不一致。未产卵的雌体常干扰破坏产卵和孵化的正常进行,有的还抢食卵粒。因此,雌体产卵前,应分开饲养,或在大饲养池内用玻璃片、无底玻璃杯或罐头盒等进行隔离(2)产前加强喂食:蜈蚣在孵化期间不进食,不喝水,靠消耗本身的营养维持活动。产卵前,雌体有大量进食积蓄营养的习性,此时应增加喂食量,并注意调节食物种类,以促使雌体多进食,增加孵化前的营养。


(3)孵化期管理:蜈蚣抱卵育幼期间,对惊扰、震动、强光、强声等均有一定的反应。所以饲育室一定要选择安静、阴暗的场所。室内最好安装红光灯,并用布或竹帘遮挡窗户,以防强光照射。房内孵化缸应事先安置好,一旦产卵,轻易不要移动。不要随便移动遮护的玻璃片(压片),也不要用手电筒照射。若孵化巢内湿度过小,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所以孵化缸内应适时加水。加水时,应顺着缸壁慢慢倒入,使孵化巢周围内壁略有潮湿即可。当孵化结束后,因蜈蚣有争食物和大吃小的现象,应及时将雌体移出或将幼体分窝饲养。


蜈蚣的简单加工方法


  药用蜈蚣为干燥全体。捉后用沸水烫死,再用两头削尖的细竹签插入头、尾部,借助竹片弹力使其伸直,置于阳光下晒干。加工炮制后的蜈蚣呈扁平长条形,长14-16厘米,宽0.6-1.0厘米,全体22节。


(资料来源:www.xbsny.com)希望对你有帮助。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有你哪都是故乡
  • 2021-08-22 14:04
蜈蚣是一种常用的传统名贵中药材。近几年来,由于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过度的人为捕捉,野生蜈蚣资源几乎到了灭绝的边缘,因此人工养殖蜈蚣是农村致富的一条门路。 1 场地建设养殖池 要建在比较阴湿、僻静的地方,要求排水,通风条件好的安静的环境。用水泥浇制或者用砖头砌成1m见方的池子,池深85cm为宜,池内壁四周用光滑无损的塑料薄膜或用光滑的瓷砖、玻璃镶嵌四壁,池口四周用玻璃片镶一圈20cm宽,与池壁成直角的“内檐”伸出,防止蜈蚣外逃或其它有害的动物入侵。池的四周应设排水沟,池底面不浇水泥,如果是水泥要垫上6cm左右的细泥土,其土必须疏松、肥沃和潮湿,其上面铺上细石块或碎瓦片,并留有隙缝,池内还可栽种杂草、树木,尽量造成适合蜈蚣栖息的自然生态环境。放种苗后,池上要盖一层草帘来遮光。池内应保持干净、潮湿、荫凉和卫生。 大规模的饲养,可采用砖石修砌的养殖池。一般每平方米养殖池可放成年蜈蚣600~800只,雌雄搭配以10∶1为宜。小规模的家庭饲养可以采用箱桶养和缸养。另外没有专业饲养条件的人可采用野地养殖法,冬天在有蜈蚣出没的地方,挖一条长宽不限的小沟,内放鸡鸭毛、骨头、肠、鱼刺、动物残渣、碎砖等垃圾,春天即可捕捉。 2 种苗的来源 最好到饲养场购买种苗,我国人工养殖的多是少棘蜈蚣,一般红头红脚红身躯的最有价值。也可在清明、立夏到野外夜间捕捉,翻动乱石堆或杂草堆等发现蜈蚣后迅速捕获。冬天可寻找蜈蚣越冬的地方进行挖掘和搜寻,尽可能不用手去捕捉,以免被有毒蜘蛛咬伤,应用玻璃小瓶、铁制或竹制的专用夹子、小铁铲等工具来捕捉。一般种苗应选择4龄左右性成熟的蜈蚣,要求背乌亮而有光泽,体壮活跃。 3 饲喂方法 3.1 饲料 蜈蚣属于肉食性动物,食性广,喜吃蟋蟀、煌虫、金龟子、蝉等小昆虫类。人工养殖,也可以喂给黄粉虫、蚯蚓、蝗虫等多种昆虫及青菜,泥鳅、鲜鱼、青蛙、虾、蟹等。但是要保证食物新鲜。在喂食的料槽内放置盛有清水的小碟盘,供蜈蚣饮用。 3.2 饲喂 一般每隔2~3d喂1次,活动期每天晚上必须投喂1次,喂食的时间可在每天的17:00~19:00之间。否则蜈蚣会因饥饿而自相残食,造成巨大损失。喂食后的次日早晨须将残余食物拣掉;孵化期间不需要喂食喂水。 3.3 温度和湿度 温度:蜈蚣是变温动物,它的一切活动常与温度相关,蜈蚣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5℃~32℃,要特别注意夏天的管理,要做好降温防暑工作要及时通风散热,必须每日往池内喷洒足量的水分降温保湿。冬天低于零下5℃则要适当加温,可向池内抛掷稻草保温,必要时用炭火加温,有条件的可在温室中养殖,打破蜈蚣的冬眠习性,以提高其繁殖能力。 湿度:蜈蚣生长发育最适合的湿度为饲养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窝土湿度为10%~20%时,蜈蚣的一切生命活动最为活跃。 3.4 安全措施 经常观察,防止蜈蚣天敌老鼠、石龙子、蟾蜍、蚂蚁等进入养殖池内。饲养员为防止在饲养过程中被蜈蚣咬伤,进入养殖场一定要穿长统靴,戴胶手套,穿工作服。被蜈蚣咬伤,局部处理可马上用盐水、肥皂水或5%碳酸氢纳溶液洗捺,即可止痛。解毒治疗可内服蛇药或选用蒲公英、半边莲或紫花地丁等鲜草捣烂取汁内服。 4 人工繁殖 蜈蚣的寿命仅有6年,一般野生蜈蚣生长4年才会产卵繁殖,一般在3~5月份和7~8月份雨后晴天的清晨进行交配,40d开始产卵,每次产卵40~50枚,产卵后雌蜈蚣将卵抱在怀内孵化。孵化20d左右出壳,45d后才能离开母体独立生活。孵化期间应保持安静和适宜的温、温度,一般温度应控制在25℃~32℃之间,湿度应控制在50%~70%之间。蜈蚣在孵化期间不进食,不喝水,产前加强喂食,增加孵化前的营养。小蜈蚣孵化出来之后,应及时按规格大小分开饲养,因为蜈蚣有食幼仔的特性,弄不好会残食殆尽。 5 疫病防治 蜈蚣主要疾病症状为反应迟钝,很少进食或拒食,皮肤病变。主要疾病有绿僵菌病、胃肠炎、脱壳病等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