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玉楼春 欧阳修 解释

答案:3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7 08:22
  • 提问者网友:轮囘Li巡影
  • 2021-03-16 20:57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尽。
--欧阳修《玉楼春》
词眼是什么 怎么体现的 刻画人物的特点是什么 急 谢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骨子里都是戏
  • 2021-03-16 21:31
玉楼春【宋】欧阳修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赏析】 欧阳修在离开洛阳的时候,写了几首词,表示对洛阳惜别之情。这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首。它写的是在送别筵席上触发的对于人的感情的看法。在委婉的抒情中表达了一种人生的哲理。因而很受后人的注意。   送行的人是一个同很有感情的女子。她是个什么身分的人,我们当然不清楚;决不是他的妻妾,则是可以肯定的。为什么呢?因为全篇都不是对妻妾说话的口气。她也许只是个身分卑微的歌女之类,可是同他已经有了很亲切的感情,所以一听说分手就特别难过。
  在送别的筵席上,他心里分明知道,这一回离开洛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也许这一回便是最后的分手了。可是为了安慰对方,仍然打算虚构一个回来的日期,以免她过分悲伤失望。不料自己这话还没说出口,对方早已猜透他的心事。她那凄惨得说不出话的表情,分明知道这是最后一次见面,所以自己也不好再说假话了。  就因为这样,他已经没有别的话好说了,只好转而感慨深沉地叹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诗人认为,人本身是个可以称之为“有情痴”的生命,情感是这样丰富,然而又是这样脆弱,一提起离别,那愁惨就连天地都装不下了。这种丰富而又脆弱的感情,其实同风呀月呀这些外在的东西没有什么关系,它是作为“有情痴”的人本来就具有的。  在这里,欧阳修朦胧地感到人生的缺陷才是痛苦的根源。他觉得,“有情痴”的人总是想追求美满的生活,只是由于在生活中发生了缺陷,才引起悲痛哀愁,而不是春风秋月这些外在的东西会引起人的感情变化。
  从送别而想到整个社会人生,这种跃进的幅度真够惊人。因为欧阳修并不只是一个词人,他既是文章能手,又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考古家。他学识丰富,眼界很高,所以即使是通常送别的主题,在他的手里,却可以翻出很不寻常的意思来。
  下片的写法同上片一样,也是先叙眼前的事情,再由此推论开去。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典能教肠寸结”——他耳里听到的不是老一套的离别之歌,而是不知谁新谱出来的。但不管旧有的也好,新翻的也好,都没有能力慰解离别的人,反而增加了别离者的痛苦。那么,还是不要唱下去了。  于是他进一步提出了对于人的感情问题的见解。他认为,既然人的感情是丰富的,又是那样地经受不起挫折和损害,怎么办呢?那就应该让感情充分地抒发,充分地加以满足,只有这样,人生才能觉得没有遗憾。正如把洛阳城里城外的牡丹看到酣足以后,人就容易同洛阳的春风分手了。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永叔(即欧阳修)‘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阳城花,始与东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所以龙高。”王氏很欣赏此词的豪放与沉着。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痴妹与他
  • 2021-03-16 23:35
玉楼春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讲的是与想爱的人分别后,触景生情,看什么都感到很伤感,饱受相思之苦 这首《木兰花》是欧阳修早期作品。是一首别后相思愁绪之词。它表达了闺中思妇深沉凄婉的离愁别恨。但词人并没有一个字述及思妇的外貌形象或体态服饰,而是着力刻划、揭示思妇的内心思想感情,这是欧阳修与以往花间派词人的不同之处。 想体味这首词,偶以为从思妇的“恨”入手,即可悟其绝妙。词的上片:“别后不知君远近”是恨的缘由。不知行踪之恨。因不知亲人行踪,故触景皆生出凄凉、郁闷,亦即无时无处不如此。“多少”,“不知多少”之意,以模糊语言极状其多。“渐行渐远渐无书”,一句之内重复叠用了个“ 渐 ”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而雁绝鱼沉,无处寻踪。这是音讯杳然之恨。“无书 ”应首句的“ 不知”,且欲知无由,她只有沉浸在“ 水阔鱼沉何处问”的无穷哀怨之中。“水阔”是“远”的象征,“鱼沉”是“无书”的象征。“何处问”三字,将思妇欲求无路、欲诉无门的那种不可名状的愁苦,抒写得极为痛切。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是夜间风竹之恨。深夜里大风吹得竹林敲击着凉秋的声韵,千万片竹叶千万种声响全是怨恨。借风竹之声诉离怨别恨,很有艺术感染力,尤其“敲”字,极赋神韵,有使此两句字字敲心,声声动魂的神力。深入细腻地刻划了思妇的内心世界,着力渲染了她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风竹秋韵,原是“寻常景物”,但在与亲人远别,空床独宿的思妇听来,万叶千声都是离恨悲鸣,一叶叶一声声都牵动着她无限愁苦之情。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是梦中难寻之恨,思妇为了摆脱苦况的现实,急于入睡成梦,故特意斜靠着孤枕,幻想在梦中能寻觅到在现实中寻觅不到的亲人,可是梦终未成,而最后连那一盏作伴的残灯也熄灭了。“灯又烬”一语双关,闺房里的灯花燃成了灰烬,自己与亲人的相会也不可能实现,思妇的命运变得像灯花一样凄迷、黯淡。词到结句,哀婉幽怨之情韵袅袅不断,给人以深沉的艺术感染。 欧词婉约深沉,以此词而言,这种风格表现得极为明显。全词抒情与写景兼融,景中寓婉曲之情,情中带凄清之景,突出“恨”字,层层递进,将闺中思妇深沉凄绝的别恨表现得深曲婉丽,淋漓尽致。 思念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受,在熟悉的地方,无尽的守望。吾爱可知?夜深,听风的呼啸,多少次,泪悄悄涌出,再轻轻拭去?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它是一种怎样的煎熬?
  • 2楼网友:第四晚心情
  • 2021-03-16 22:39
更正一下,词牌名应该是木兰花。 木兰花 【宋·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译文 离别后,不知你行程是远近,事事物物都凄凉,我的心里多烦闷! 你渐走渐远无音信,水面宽阔、鱼儿下沉,到哪里去找送信人? 夜深人静秋风紧,竹子发出瑟瑟音,万叶千声、声声敲打我的心,怎叫人、不怨恨? 孤零零斜靠单个枕,想到梦里把你寻。辗转反侧难入梦,可恨的灯油又燃尽。 注释 (1)鱼沉:传说鱼能传书,鱼沉则鱼不传书。 (2)秋韵:秋声。 (3)烬:灯芯烧成灰烬。欹(qī):倾斜。 赏析】   这是一首别后相思愁怨词。上片描写思妇别后的孤凄苦闷和对远人深切的怀念之情。上片以“别”字领起,下片以“恨”字相映,简括出此词主旨。上片侧重从思妇情思追踪行人的角度抒情,下片则变换视角,侧重从思妇自身处境的角度描写思妇秋夜难眠、独伴孤灯的愁苦。全词写愁恨由远到近,自外及内,从现实到幻想,又从幻想回归到现实。且抒情写景,情景两得,写景句寓含着婉曲之情,言情句挟带着凄凉之景,表现出特有的深曲婉丽的艺术风格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