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必惹尘埃。

答案:5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4 13:38
  • 提问者网友:那叫心脏的地方装的都是你
  • 2021-04-24 08:27
怎么解释?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琴狂剑也妄
  • 2021-04-24 08:53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了,但觉悟是个什么样子?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你且说个样子出来,看看它是无形无相的。

‘明镜亦非台’:你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么还要有个台呢?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拾荒鲤
  • 2021-04-24 13:01
为什么非要寻个确彻的解释呢?这本是佛学范畴的东西,颇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味。真想了解的话不妨阅读相关的佛学故事和出处。
  • 2楼网友:舍身薄凉客
  • 2021-04-24 11:47

我记得原著不是这样的,当年少林方丈要换代了,就让寺内的和尚们写诗,就写尘世。

一个有些野心的就写了一首,说是尘世很肮脏,我们应该远离。大家都觉得他写的很好。

第二天,在寺内的墙壁上,有一首诗句,就是大概你写出来的。说世间的东西存在本来就没什么,我们要逃避的是什么?是自己内心肮脏混乱的地方吗?

本来就是现实真真切切存在的,我们面对的只是我们对它的态度而已,逃避的都只是自己的心罢了

  • 3楼网友:痴妹与他
  • 2021-04-24 10:32
菩提本来不是菩提树,明镜也不是明镜台,本来是菩提跟明镜,何必要强按上一些东西呢,有些时候明明应该是这样的,但是你偏偏要去强求
  • 4楼网友:大漠
  • 2021-04-24 09:44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首先说一下这首诗的出处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畿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让慧能连夜逃走。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没有追到。后来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