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副热带?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7-17 14:38
- 提问者网友:骨子里的高雅
- 2021-07-17 10:14
什么是副热带?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零点过十分
- 2021-07-17 10:57
副热带
南、北纬越25-35度间、地理上将其范围扩大为南、北纬25-40度一带,也称亚热带,亚热带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的气候带。竺可桢先生认为亚热带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冬月微寒,足使喜温的热带作物不能良好生长。其另一特点为每年冬季虽有冰雪,但无霜期在8个月以上,使农作物一年可有两造的收获”。亚热带有冷、热两季,冷季种喜凉作物,热季种喜温作物,喜凉和喜温不同生态型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是亚热带农业的基本特征。
我国的亚热带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雷州半岛以北,横断山脉以东(22~34°N,98°E以东)的广大地区。涉及16个省市(包括台湾省),面积约2.4×106km2,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4,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或“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我国亚热带属东岸湿润季风区,位置比西岸气候型偏南5~8个纬度,比大陆气候型偏北6~7个纬度。与世界同纬度比,除沙漠地区外,是最暖热的地区,雨量远比同纬度的充沛,生物资源丰富,四季长青,土壤肥沃,生物生产力高,农作物高产优质,是我国主要的农林产区。
我国亚热带丘陵山地雨热基本同季,光热水资源丰富。年总辐射量多在38×108~54×108焦耳/米2,全年大于10℃的积温在4250~8000℃之间,大于10℃持续天数,在220~350天左右。年降水量为1000~2000毫米,多数降水在作物需水较多的温暖季节。在主要农林作物生长季节(4~10月)的太阳辐射、积温和降水可占全年总量的70~85%,光、热、水的配合,有利于亚热带各种喜温作物,林果和灌木的生长,具有发展大农业的有利条件。
但本区也是我国降水量最多,暴雨最频繁,强度最大的地区。特大暴雨的出现,不仅大大减小了降水的有效性,也严重危害了山区及其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此外,低温冻害、寒害、冰雹以及高山区的雪害在本区也屡见不鲜,给山区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
本区山峦起伏,沟谷纵横。由于山岭对光、热、水的影响,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了明显的气候带(层),尤其是中山层存在明显的过渡性气候。该层的许多大气物理现象和气候特征是本区所独有的。随着山脉走向,坡地方位和地形起伏的不同,在同一地区或同一海拔高度上的阳坡和阴坡,坡地和盆谷地,可以出现迥然不同的气候,有“十里不同天”的说法。
亚热带丘陵山地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应结合本区农业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大力发展以林为主,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的商品生产。丘陵山区是森林立身之处,合理开发利用和治理丘陵山区,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旱涝灾害,促使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体意见如下:
增加投入发展立体农业 当前丘陵山区的农业生产仍处于广种薄收的状态,低产田,低产园(如桔园,茶园等),低产林(如油茶林、油桐林、杉木林等)占很大的比例,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光、热、水和土地资源,而且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产生粗放经营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文化落后,缺乏物资(如化肥、农药、机械、能源等)投入和科学技术的引进。因此,大幅度增加对丘陵山区的物资投入,促使科技进山,是逐步实现集约化经营的必要条件。
丘陵山区的地貌特征是山地多、耕地少。当前丘陵山区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山间河谷的少数耕地上,而大量的山坡地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尤其是坡度为25°以下的缓坡地具有发展经济林的良好条件,应重点开发利用,并应根据各种条件,发展果、茶、桑及用材林等。针对山区气候特点,布局山区多层次的立体农业,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维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以获得较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下层(海拔300~400m以下)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在保证粮食稳步增长,自给有余的前提下,扩大经济作物面积,适当发展亚热带经济林果,大力发展薪炭林,积极开发草食畜禽和水产养殖,提高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率。
中层(海拔400~800m)可在保证粮食自给或基本自给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林和用材林,开发名、特、优农产品,利用草山、草坡发展草食畜禽。交通方便,离城市较近的山区,可利用夏季凉爽气候种植番茄,甜椒,萝卜等蔬菜作物,充分发挥山区气候资源优势。
上层(海拔800~1000m以上)则以林为主,大力发展用材林,水源涵养林和药材,适当发展食用菌,实行保护性开发,增强生态效益,对山顶的森林植被必须保护,有条件的山区逐步发展旅游业。
本区山体高度一般约为1000~1500m,人类活动主要在1000m以下。800~1000m以上基本是林农湿冷气候层,南、中、北亚热带有所区别。水稻种植上限高度,中亚热带可达1200~1400m,北亚热带为900m左右。北亚热带玉米种植上限高度达1500m左右。采取分散小群放牧的方式可以利用草山发展养牛、养羊业。
南、北纬越25-35度间、地理上将其范围扩大为南、北纬25-40度一带,也称亚热带,亚热带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的气候带。竺可桢先生认为亚热带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冬月微寒,足使喜温的热带作物不能良好生长。其另一特点为每年冬季虽有冰雪,但无霜期在8个月以上,使农作物一年可有两造的收获”。亚热带有冷、热两季,冷季种喜凉作物,热季种喜温作物,喜凉和喜温不同生态型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是亚热带农业的基本特征。
我国的亚热带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雷州半岛以北,横断山脉以东(22~34°N,98°E以东)的广大地区。涉及16个省市(包括台湾省),面积约2.4×106km2,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4,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或“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我国亚热带属东岸湿润季风区,位置比西岸气候型偏南5~8个纬度,比大陆气候型偏北6~7个纬度。与世界同纬度比,除沙漠地区外,是最暖热的地区,雨量远比同纬度的充沛,生物资源丰富,四季长青,土壤肥沃,生物生产力高,农作物高产优质,是我国主要的农林产区。
我国亚热带丘陵山地雨热基本同季,光热水资源丰富。年总辐射量多在38×108~54×108焦耳/米2,全年大于10℃的积温在4250~8000℃之间,大于10℃持续天数,在220~350天左右。年降水量为1000~2000毫米,多数降水在作物需水较多的温暖季节。在主要农林作物生长季节(4~10月)的太阳辐射、积温和降水可占全年总量的70~85%,光、热、水的配合,有利于亚热带各种喜温作物,林果和灌木的生长,具有发展大农业的有利条件。
但本区也是我国降水量最多,暴雨最频繁,强度最大的地区。特大暴雨的出现,不仅大大减小了降水的有效性,也严重危害了山区及其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此外,低温冻害、寒害、冰雹以及高山区的雪害在本区也屡见不鲜,给山区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
本区山峦起伏,沟谷纵横。由于山岭对光、热、水的影响,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了明显的气候带(层),尤其是中山层存在明显的过渡性气候。该层的许多大气物理现象和气候特征是本区所独有的。随着山脉走向,坡地方位和地形起伏的不同,在同一地区或同一海拔高度上的阳坡和阴坡,坡地和盆谷地,可以出现迥然不同的气候,有“十里不同天”的说法。
亚热带丘陵山地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应结合本区农业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大力发展以林为主,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的商品生产。丘陵山区是森林立身之处,合理开发利用和治理丘陵山区,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旱涝灾害,促使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体意见如下:
增加投入发展立体农业 当前丘陵山区的农业生产仍处于广种薄收的状态,低产田,低产园(如桔园,茶园等),低产林(如油茶林、油桐林、杉木林等)占很大的比例,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光、热、水和土地资源,而且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产生粗放经营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文化落后,缺乏物资(如化肥、农药、机械、能源等)投入和科学技术的引进。因此,大幅度增加对丘陵山区的物资投入,促使科技进山,是逐步实现集约化经营的必要条件。
丘陵山区的地貌特征是山地多、耕地少。当前丘陵山区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山间河谷的少数耕地上,而大量的山坡地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尤其是坡度为25°以下的缓坡地具有发展经济林的良好条件,应重点开发利用,并应根据各种条件,发展果、茶、桑及用材林等。针对山区气候特点,布局山区多层次的立体农业,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维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以获得较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下层(海拔300~400m以下)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在保证粮食稳步增长,自给有余的前提下,扩大经济作物面积,适当发展亚热带经济林果,大力发展薪炭林,积极开发草食畜禽和水产养殖,提高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率。
中层(海拔400~800m)可在保证粮食自给或基本自给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林和用材林,开发名、特、优农产品,利用草山、草坡发展草食畜禽。交通方便,离城市较近的山区,可利用夏季凉爽气候种植番茄,甜椒,萝卜等蔬菜作物,充分发挥山区气候资源优势。
上层(海拔800~1000m以上)则以林为主,大力发展用材林,水源涵养林和药材,适当发展食用菌,实行保护性开发,增强生态效益,对山顶的森林植被必须保护,有条件的山区逐步发展旅游业。
本区山体高度一般约为1000~1500m,人类活动主要在1000m以下。800~1000m以上基本是林农湿冷气候层,南、中、北亚热带有所区别。水稻种植上限高度,中亚热带可达1200~1400m,北亚热带为900m左右。北亚热带玉米种植上限高度达1500m左右。采取分散小群放牧的方式可以利用草山发展养牛、养羊业。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