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和三国志 应该读哪种版本
- 提问者网友:了了无期
- 2021-05-31 20:00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封刀令
- 2021-05-31 20:39
《史记》应当读中华书局1959年的新标本(现行本),此版本是以金陵局本为底本,分段标点排印的。中华书局在编排格式上作了较大改动,依照武英殿本,把每篇大题(即书名)排在前面,小题(即篇名)排在后面,并把金陵局本原来排列在正书之前的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序》、《史记索隐后序》、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序》、《史记正义》的《论史例》、裴驷的《史记集解序》全部移到书后,依照年代先后排列次序。
经过这番整理,眉目较前清楚。另外字体的选择,标点的使用,十表部分加公历纪元等等都益于读史者。
另外,黄善夫本、武英殿本、金陵局本(三者皆为通行本),也可以考虑。中国文联出版社的宣纸收藏本有兴趣也以看看。
除了上面我所叙述的,当代读者读《史记》时相关的工具书也是不可或缺的,其中以《史记研究的资料和论文索引》最为有用。索引内容,包括版本、目录、题解、关于《史记》全书及各个部分的研究、司马迁生平事迹及其学术贡献的研究、稿本和未见传本目录、有关《史记》的非专门著作日录、唐宋元明笔记中有关《史记》的文字条目、外国研究论文和专著目录等,甚为详备。此外,尚有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编的《史记及注释综合引得》,黄福銮《史记索引》、钟华《史记人名索引》、段书安《史记三家注引书索引》等书。其中黄福銮《史记索引》对查索《史记》中的人名、地名、事件、词汇及习俗语,最为有用。
《三国志》共为六十五卷,其中包括《魏志》三十卷,《蜀志》十五卷,《吴志》二十卷,前代书籍刊行过程中,都是将它们各自成书,到了北宋雕版印刷逐渐成熟以后,才有了三者合而为一,统称为《三国志》。 提到《三国志》就不能不提到后来大名鼎鼎的" 裴注" ,因为陈寿本人深受当时经学传统的影响,行文崇尚简洁,虽然深得当时学人推重赞许,但是一方面由于自身史料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同时期的史书基本全部亡佚,所以到了刘宋一朝,已经有不少人对其中的材料产生了质疑,于是宋文帝刘义隆下诏名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裴松之针对该书的缺点与不足,利用内府藏书,对《三国志》补充了大量的史料,开创了史注新法。历来士人读《三国志》都要与裴注并行,裴注与《三国志》相辅相成,我们今天在坊间所见的整理本,大多即是所谓" 合本子注" 的陈寿著裴松之注本。今天根据史学界和文献学界的状况,我们可以断言,如果《三国志》的整理本离开了裴注,不但自身的价值会大打折扣,而且书籍本身也不能再称之为善本。所以,将“裴注”与三国割裂开来研究的版本,一概不用看!!所以基本选择当是《三国志》[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1982年的版本。
然而,由于复杂的,众所周知的原因(在此不一一赘述),跟每个版本皆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造成字面内容与史实不符,或者与作者的观点不符,这就需要读者必须要用一些注解书来供自己参考,这类书都是一些历史大家把不同版本经他们反复研磨打造而成的,意义之大不言而喻。其中卢弼1936年出版的《三国志集解》(由于版权原因,最早可能得到2012年12月才可能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经过点校的版本),易培基《三国志补注》(也是版权问题,大陆没出版,但不带表没有)应为必备。此外,还需特别指出的是吴金华(有人说近70年来,读《三国志》最细、在训诂和校勘方面取得最大成绩的就是他。)以自己的整理研究为基础,重新点校《三国志》,作为"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的一种(岳麓书社,1990年),以简体横排出版,非常适合你这样的读者,此当为首选!!
往后随着你对知识的更深入了解,便会了解到围绕着名著版本与注记间的诸多错综复杂故事,也会认识到我想你推荐的版本之优点所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疏漏之处望指出,当然更希望你读有所成~~!!
参考资料:略。
- 1楼网友:枭雄戏美人
- 2021-06-01 02:01
你可以先文言文版本的。
都读过之后,带着疑问再去读一下现代版本的。然后再读几遍文言文版本的。这样,你的文学水平可以提高很多。读文言文版本的时候千万不要在中途去看现代版本的。这样你会对文言文版本的感到反感。一看见就很心烦。
- 2楼网友:何以畏孤独
- 2021-06-01 00:52
- 3楼网友:轮獄道
- 2021-06-01 00:04
- 4楼网友:污到你湿
- 2021-05-31 22:27
- 5楼网友:拜訪者
- 2021-05-31 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