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汶川地震为何校舍倒塌多阅读答案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3 22:10
  • 提问者网友:蓝莓格格巫
  • 2021-02-23 02:26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汶川地震为何校舍倒塌多

汶川地震的搜救工作正在争分夺秒地进行,全国人民的心为灾区揪紧。由于地震发生在学校上课时间,灾难中死伤的师生人数众多,人们在扼腕叹息之余也不禁存有疑问:为什么学校楼房在地震面前如此脆弱?为此,记者走访了工程抗震专家、中国科学院周锡元院士,请他来解答相关的问题。

房屋在地震中倒塌有三种原因。

周锡元院士介绍,分析地震常常有两个标准:一是我们平常说的震级,代表地震释放的总能量;另一个是烈度,代表地震产生的破坏力,最高l2度。设计建筑时,参考的指标主要是烈度。

如果房屋在地震中倒塌损毁,基本上有三种原因:

一是没有按标准建造。我国70年代就有了相应的房屋抗震标准,唐山大地震及其后几经修改,现行的有2001年发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但有的建筑没有依照标准实行,设计不当,抗震性能差。

二是地震超过预计强度。如汶川的房屋设计规范是7度,部分地区是6度,而地震烈度超过11度。面对如此强的地震就较难抵御。

三是工程质量不过关。建筑按照标准设计了。还需要严格地进行施工建设,否则抗震能力就会打折扣。

校舍建筑抗震能力差是世界性的普遍问题。

周院士表示,校舍抗震能力差,这是世界性的普遍问题,他为记者举了个例子一一l933年,美国的长滩发生地震,导致学校倒塌。所幸已是放学时间,没有什么学生伤亡。

“我国学校的设计和建设,也是按标准走的,问题在于没有提高标准。”周锡元说,学校在抗震方面存在几个先天缺陷:

一是房间大。躲到卫生间等场所是地震发生时的一条逃生原则,原因就在于空间狭小、有墙面支撑,墙的面积大抗震能力就强。但学校教室、活动室等场所空间都比较大,相对而言墙的面积就小。

二是窗户大。教学需要良好的光线,采光使用大面积的窗户设计,相应地使得墙的面积大大缩减。

三是走廊设计。一般学校都采用单面、外廊的走廊设计,多由柱子支撑,如果教室两边都是走廊,在纵向上一间教室就只有前后的两面墙抗震,两边柱子的作用则很弱。

可考虑将学校建成紧急避难场所。

地震难以预测,往往发生在预期可能性小的地方,如国内唐山、台湾,国外日本神户,研究者尚未完全掌握其规律。而抗震标准每增加一度,成本普遍增加5%—10%,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将所有房屋标准都提高显然不现实。

怎么样才能不花钱又抗震,是长久以来工程师们极力攻克的难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周锡元教授提出了他的思考,他建议:对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人群自救能力差的地方,提高标准,加强抗震能力,赋予紧急避难场所的功能。这样在发生灾难的时候,学校可以放假,腾出来作为避难场所。而城市需要有避难地点。

(本文来源:2008-05-16 新华网 作者:牟修锐 秦海波 有改动)

1.针对汶川地震中的校舍倒塌问题,周锡元院士的观点是什么?对他的建议,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2.语言准确是说明文的重要特征之一。请从文中任选一处,分析表达效果。

3.文中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任选一种,写出其作用。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woshuo
  • 2021-02-23 03:47

1.周锡元院士从4方面分析了汶川校舍倒塌的原因,并提出了一条可行性建议。成因主要是: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标准太低,而地震的强度、烈度超过了设计标准;可能有构校舍没有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标准执行;可能有的校舍在执行标准时存在工程质量问题;校舍本身存在3个不安全要素,房间大而致墙面支撑小、窗户大而致墙面支撑小、走廊设计的柱子减少了墙面支撑。他建议对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人群自救能力差的地方,提高标准,加强抗震能力,赋予紧急避难场所的功能。对周锡元院士的建议,可以赞同,理由合理即可;可以进一步补充,譬如加强地震预测工作、学习地震等自然灾害相关知识、掌至正确的自救技能等。

2.答案略。

3.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答对1个得0分,答对两个得1分,全对2分);作用略。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