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季节是怎样划分的啊
答案:5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1 22:06
- 提问者网友:轮囘Li巡影
- 2021-12-21 11:52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十鸦
- 2021-12-21 12:52
1.气候统计法:
春季,为3,4,5月;
夏季,为6,7,8月;
秋季,为9,10,11月;
冬季,为12,1,2月。
这种四季分类法,比较适用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
2.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南北跨度大,所以各地区气候也不能简单地用二十四节气或月份来判断四季划分。如随州市,跨北纬31度19分至32度26分,东经112度43分至113度46分。按冷热分配,个人认为,随州的四季应为:
春季:3、4月
夏季:5、6、7、8月
秋季:9、10月
冬季:11、12、1、2月
拓展资料
为了准确地反映各地的实际气候情况,划分四季常采用气候上的方法既近代学者张宝坤分类法,采用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并且规定:候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2℃的时期为夏季,小于或等于10℃的时期为冬季,介于10℃~22℃之间的为春季或秋季。
按此标准划分四季,中纬地区季节与气候相一致,低纬地区和极地附近春、夏、秋、冬的温度变化很不明显。同时,在中纬地区,各季的长度也不一样。这就是气候四季。
例如,北京春季有55天,夏季103天,秋季50天,冬季157天。这种方法,可以结合各地的具体气候,农业,故运用较多。
入春的标准:日平均气温连续五日 高于10摄氏度;入夏的标准:日平均气温连续五日 高于22摄氏度;入秋的标准:日平均气温连续五日 低于22摄氏度;入冬的标准:日平均气温连续五日 低于10摄氏度。
春季,为3,4,5月;
夏季,为6,7,8月;
秋季,为9,10,11月;
冬季,为12,1,2月。
这种四季分类法,比较适用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
2.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南北跨度大,所以各地区气候也不能简单地用二十四节气或月份来判断四季划分。如随州市,跨北纬31度19分至32度26分,东经112度43分至113度46分。按冷热分配,个人认为,随州的四季应为:
春季:3、4月
夏季:5、6、7、8月
秋季:9、10月
冬季:11、12、1、2月
拓展资料
为了准确地反映各地的实际气候情况,划分四季常采用气候上的方法既近代学者张宝坤分类法,采用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并且规定:候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2℃的时期为夏季,小于或等于10℃的时期为冬季,介于10℃~22℃之间的为春季或秋季。
按此标准划分四季,中纬地区季节与气候相一致,低纬地区和极地附近春、夏、秋、冬的温度变化很不明显。同时,在中纬地区,各季的长度也不一样。这就是气候四季。
例如,北京春季有55天,夏季103天,秋季50天,冬季157天。这种方法,可以结合各地的具体气候,农业,故运用较多。
入春的标准:日平均气温连续五日 高于10摄氏度;入夏的标准:日平均气温连续五日 高于22摄氏度;入秋的标准:日平均气温连续五日 低于22摄氏度;入冬的标准:日平均气温连续五日 低于10摄氏度。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冷風如刀
- 2021-12-21 15:55
楼上的楼上的楼上的说错了应该是3月-5是春,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为冬季
- 2楼网友:野慌
- 2021-12-21 15:50
季节的划分:
有以天文因子为主的,也有以天气气候特征为主的,不同的方法所划分的季节时段也不尽相同。
天文季节
以天文因子为依据划分的季节。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倾斜于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即黄道面),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量的变化,呈规律性地每年循环一次。每年相同的月份,各地大体上出现各固有的气候特征。在温带地区,通常把接受太阳辐射最多,即最炎热的时段称为夏季,接受太阳辐射最少,即最寒冷的时段称为冬季,它们之间的过渡时段称为春季和秋季。如: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一般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南半球温带地区,则6~8月为冬季,12月至次年 2月为夏季,3~5月为秋季,9~11月为春季。中国古代多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而欧洲和北美洲的很多国家则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为四季的初日。天文季节虽然有气候意义,却没有把地理和天气的因素考虑在内。
气候季节
以气候要素的分布状况为依据划分的季节。中国的气候季节最早是由张宝汗(1934)研究的。他在《中国四季之分配》一文中,提出以候(五天)平均气温低于10C为冬季,高于22C为夏季,10~22C之间为春秋过渡季,并划出各地四季的长短。由于10C以上适合于大部分农作物生长,一年中维持在10C以上的时间的长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所以这样划分季节,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除温带的四季外,其他气候带因其气候的特殊性,常采用其他气候要素划分气候季节。在热带和一些亚热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较小,常用降水量或风向的变化来划分季节,故有干季和雨季;东北信风季和西南信风季等。这种划分季节的方法,在南亚次大陆尤为通用。在北非大部分地区,把一年划分为凉季、热季和雨季三个季节。在极地附近,则按日照的状况划分为永昼的夏季和长夜的冬季两个季节。
在地势高亢的青藏高原,冬半年干旱、多大风,夏半年多降水,故全年大体可分为风季(干季)和雨季两个季节。对下垫面不同的其他地区,如海洋和内陆,森林和草原,都因气候不同,而可采取不同的划分季节的标准,以适应当地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自然天气季节 上述的季节划分法,都没有把天气因素考虑在内,因此大多不适合于研究季节的年际变化。20世纪20年代,苏联气候学家..穆利塔诺夫斯基首先提出了自然天气季节的概念,他以形成气候的天气过程的特点来划分季节,将苏联的欧洲部分,一年分为春、夏、秋、前冬和冬五个季节。后来C.T.帕加瓦又将夏季再划分为初夏和盛夏两季。中国杨初等在50年代根据 500百帕环流型,研究了东亚的自然天气季节。自然天气季节的划分法是天气气候学的研究内容之一,对长期天气预报工作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天气过程的复杂性,目前还缺少划分自然天气季节的客观的或统一的标准。因此,季节的起止日期,也不容易确定。同时,对某种自然天气季节区,由于地点不同,受到天气系统的影响也不同,因而天气表现也不一样。所以自然天气季节的概念,尚未成熟,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 3楼网友:第幾種人
- 2021-12-21 14:13
由于国家、地区和民族的不同,季节划分有多种方法。
一、是天文法。以春分(3月20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2日)和冬至(12月21日)分别作为北半球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开始。
二、是节气法。24节气中的“立春”(2月4日)定为春季的开始,“立夏”(5月5日)定为夏季的开始,“立秋”(8月7日)定为秋季的开始,“立冬”(11月7日)定为冬季的开始。
三、是农历法。以农历正月至三月为春季,四月至六月为夏季,七月至九月为秋季,十月至十二月为冬季。
四、是阳历法。以阳历3月至5月为春季,6月至8月为夏季,9月至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
五、是物候法。物候现象是大自然的语言,可采用当地某种植物在何时展叶或开花作为季节始末的指标植物。如在广州,以马尾松花芽膨大为春季的开始,以苦楝开花始期为夏季的开始,以野菊花开花始期为秋季的开始。
六、是气温法。以候(连续五天)平均气温稳定上升至10摄氏度为春季的开始,稳定上升至22摄氏度为夏季的开始;以候平均气温稳定下降至22摄氏度为秋季的开始,稳定下降至10摄氏度为冬季的开始。
- 4楼网友:举杯邀酒敬孤独
- 2021-12-21 13:54
对四季的划分,有以下几种方法:
1.天文划分法 从天文现象看,四季变化就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在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为此,天文划分四季法,就是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作为四季的开始。即:春分到夏至为春季,夏至到秋分为夏季,秋分到冬至为秋季,冬至到春分为冬季。
2.气象划分法 在气象部门,通常以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来年2月为冬季,并且常常把1、4、7、10月作为冬、春、夏、秋季的代表月份。
3.古代划分法 以立春(2月4日或5日)作为春季开始,立夏(5月5日或6日)作为夏季开始,立秋(8月7日或8日)作为秋季开始,立冬(11月8日或9日)作为冬季开始。
4.农历划分法 我国民间习惯上用农历月份来划分四季。以每年阴历的1~3月为春季,4~6月为夏季,7~9月为秋季,10~12月为冬季。正月初一是全年的头一天,也是春天的头一天,所以又叫春节。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