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女娲创造用了哪两种方法

答案:4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02 23:23
  • 提问者网友:焚苦与心
  • 2021-12-02 19:04
女娲创造用了哪两种方法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青灯有味
  • 2021-12-02 19:54
《女娲造人》批注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名叫女娲。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这片莽(mǎnɡ)莽榛(zhēn)榛的原野上,看着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志在书里: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原因是她“感到非常孤独”,要在天地之让它有“生气”。】
  添一点儿什么呢?
  走啊走啊,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水池旁边蹲下来。清澈的池水照出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志在书里:连女娲这样的“神人”都一时拿不定主意,思考再三,偶然发现自己的美好:有感情,有活力,有生命力!人类认识自己,走了漫长的岁月。直到现在,我们认识自己也十分不容易。我是谁?不知道。我从哪里来?是妈妈生的,妈妈等大人都误导我们的孩子,当年如此,现在也好不到哪里去。哲学意义的思考更是天方夜谭。】
  想着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志在书里:一系列的动词说明女娲创造生命的辛苦。生命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让这个世界因为我的存在而多一点美好!创造人的材料请注意是“黄泥”,而不是其它,或者与我们是“黄种人”暗合。】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
  “妈妈!” 【志在书里:人是万物之灵。一声“妈妈”给了人类母亲——女娲多少欣慰啊。生命开始了,高兴的不得了: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
  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达他获得生命的快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志在书里:母亲女娲的喜悦有人的气味,可亲可敬。】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
  女娲对她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志在书里:这个世界不再孤独、寂寞,这就是我们“人”的作用,或者说最初的作用。材料还是“黄泥”,没有一点变化。是“人”这些孩子让母亲女娲“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不孤独不寂寞了!人的作用大着呢。】
  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广阔了,她工作了很久,还是没有实现她的愿望,而她已经疲倦不堪了。 【志在书里:神有人的感受——疲惫不堪!天人合一吧。】
  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ténɡ),伸到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然后提起枯藤,向四处挥洒。只见泥点溅落的地方,出现了许多叫着跳着的小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样聪明美丽。“妈妈”“妈妈”的喊声在四周回荡。【志在书里:两个“黄”字。】
  用这种方法来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并没有终止。她又想:人是要死的,难道死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怎样才能使他们绵延不绝呢?这可是一个难题。
  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延续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增多了。【志在书里】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女娲如何创造人?女娲为什么要用土来创造人,而不是用石头或者其他材料来创造人?女娲创造人的意义何在?这一文本的价值所在就这些吗?思考。细读文本,想一想:(1)文本究竟说了什么?(2)文本想要说什么?(3)文本能够说什么?(4)文本应该说什么?
《女娲补天》批注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tā)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zhēng)扎。 【志在书里:人类的美好生活从这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来“欢歌笑语”“快乐幸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女娲从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情形——天塌地陷,人们一下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从这一段与《淮南子·览冥训》中的文本比较,编辑弱化了惨烈的程度,淡化了女娲补天的悲壮。】
  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xī)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志在书里:“女娲难过极了”这一句说明女娲的悲天悯人的爱心之大,而“立刻”表明她行动之快,而且有方法“求雨神”不是孤军奋战;然后创造了船。她轻重缓急处理的好:先救人,后补天。既是补天,也是补救生活,更是补天地之间人对于生活的信心。】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志在书里:“不久”一词说明雨神用的时间短,而神力大。照应前文,交代“找雨神”的结果,一笔带过。重点在下文。】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志在书里:女娲如何补天?第一步:寻找材料。寻找“五彩石”是多么不容易!“几天几夜”、“找啊找啊”、“终于”这些词语极力写出女娲的艰难。第二步:加工材料。】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yě)炼(liàn)。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志在书里:女娲加工材料“冶炼五彩石”用的时间之长——“五天五夜”,突出她补天的艰难!】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志在书里:女娲的一“端”一“泼”,神力突现!奇迹发生:金光四射,天补好啦!】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志在书里总评】神话体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现象的记忆和理解,《女娲的故事》也不例外。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发挥神话文本的语文教学价值?热爱故事?复述故事?培养想象力?还是女娲的精神?不管怎样,不能脱离文本。抓文眼进行教学比较好,本课的文眼是“补”,搞清几个问题:为什么补?如何补?作者是怎么表现这个“补”的?在“补”的过程中你看到女娲的神奇性了吗?把这些词语勾画出来。通过女娲的“补”要体现什么?
评论 |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山君与见山
  • 2021-12-02 21:45
捏泥 和甩
  • 2楼网友:你可爱的野爹
  • 2021-12-02 21:27
女娲石和泥土
  • 3楼网友:神的生死簿
  • 2021-12-02 20:21
|捏泥人,用树枝沾泥水洒在地上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