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寒秋,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4 03:35
- 提问者网友:呐年旧曙光
- 2021-03-23 18:4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秋”一词不仅点明时令,而且还暗示了当时处境的险恶。B.“湘江北去”一句意在表明当时湖南农民运动形势高涨。C.这三句点明了诗人所处的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氛围。D.这三句还可以让读者想像到青年毛泽东的飒爽英姿。(2)对“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句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B.该句实际上是在引发这样的思考:谁是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的主宰力量呢?C.诗人认为人民是世界和社会的主人,而自己也要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之中,担负起拯救国家和民族的重任。D.该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主宰中国时局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痛恨和蔑视。(3)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部分用语精当,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B.诗人站在橘子洲头,远眺近看,仰视俯瞰,山、林、船、鹰、鱼以及“万类”,尽在诗人的视野之中。C.从“万类霜天”四字,可见出诗人视野之开阔;一个“竞”字,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D.这部分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虽是写景,但又都是写情,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以及超脱世俗的愿望。(4)诗人笔下的秋景毫无过去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而是活泼和美好的。对此,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山河越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B.山河越壮丽,越衬托出作者心情的悲凉,越说明作者情绪的低落。C.美丽的山河也衬托出作者强烈的革命豪情。D.作者把秋景写得如此之美,也饱含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5)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多种景物进行描写,那么这些景物是怎样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人间朝暮
- 2021-03-23 19:19
答案:1.B;2.D;3.D;4.B;解析:(1)“湘江北去”是写实,并无特殊的意思。(2)该句是诗人由对“万物”的感悟而引发的哲理性问题,即通过大自然的盛衰荣枯提出了中国革命的领导权问题。(3)D项“超脱世俗的愿望”欠妥。(4)B项中“情绪的低落”与实际不符。(5) 参考答案:作者从山上选取了“林”,江面选取了“舸”,天空选取了“鹰”,水底选取了“鱼”来进行描写。其中“林”是静景,“舸”“鹰”“鱼”是动景;“层林”所处的“万山”是远景,“翔浅底”的“鱼”是近景:远近相间,动静结合。此外,作者又由上到下组合,从而显得层次分明。 解析:分析时,首先寻找出作者描写的景物或采用的意象,然后确定角度进行对比分析。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逃夭
- 2021-03-23 20:04
谢谢回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