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古文 《范元琰为人善良》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4 02:32
  • 提问者网友:杀手的诗
  • 2021-11-13 15:37
古文 《范元琰为人善良》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忘川信使
  • 2021-11-13 16:36
原文
  范元琰(yǎn),字伯珪(guī),吴郡钱塘人也。及长(zhǎng)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故,不以所长(cháng)骄人。家贫,惟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其菘,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选自《南史 隐逸下》
翻译
  范元琰,字伯珪,是吴郡钱塘人。等到他长大,博通经史,并且精研佛学。由于性情谦虚的原故,从不因为自己的所长而看不起别人。家中贫困,只把园林果蔬当作职业。曾经外出。看见有人偷白菜,元琰急忙退走。(他)母亲问他(这么快回来)原因,(他)详细地把实际情况告诉母亲。母亲问(他)偷盗的人是谁,(他)回答说:“先前我之所以退走,是担心他惭愧羞耻,现在说出他的名字来,希望您不要泄露出去。”于是母子两人为这件事保密。有人淌过水沟偷盗他家竹笋,元琰就砍伐树木做成桥使他(方便)过沟。自从这件事之后,小偷们十分惭愧,整个乡里就再也没有人行窃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酒者煙囻
  • 2021-11-13 17:25
原文:
范元琰(yǎn),字伯珪(guī),吴郡钱塘人也。及长(zhǎng)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故,不以所长(cháng)骄人。家贫,惟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其菘,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译文:
 范元琰,字伯珪,是吴郡钱塘人。等到他长大,博通经史,并且精研佛学。由于性情谦虚的原故,从不因为自己的所长而看不起别人。家中贫困,只把园林果蔬当作职业。曾经外出。看见有人偷白菜,元琰急忙退走。(他)母亲问他(这么快回来)原因,(他)详细地把实际情况告诉母亲。母亲问(他)偷盗的人是谁,(他)回答说:“先前我之所以退走,是担心他惭愧羞耻,现在说出他的名字来,希望您不要泄露出去。”于是母子两人为这件事保密。有人淌过水沟偷盗他家竹笋,元琰就砍伐树木做成桥使他(方便)过沟。自从这件事之后,小偷们十分惭愧,整个乡里就再也没有人行窃了。
注释:
 为:是   菘:白菜   尝:曾经   故:缘故   向:刚才   所以:......的原因   自:从此   遽:急忙,迅速   走:逃走   具:详细   启:说出   因:就   自:自从   是:这   及:等到;到   复:再次   秘:保密
文中范元琰对待盗者的做法:
 赞同:范元琰不计较盗贼的德行,用善举使他们认识到自我的丑恶,心中惭愧,从而改过自新;不因人之恶而恶,此君子善人之道!   不赞同:范元琰这样做,没有当即制止偷盗行为,实际上是纵容了偷盗者。范元琰的这种做法有点像《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在主教的掩护下偷走主教家里的银烛台。所谓以德感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