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何处惹尘埃”的上面是什么?整首诗意思是什么?
答案:5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7 03:29
- 提问者网友:情歌越听越心酸
- 2021-05-06 22:23
古诗“何处惹尘埃”的上面是什么?整首诗意思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独钓一江月
- 2021-05-06 23:29
你说的出自六祖坛经的偈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我们的清净本性,本来就没有任何形状,[无树]这个就是我们的本性,不是任何形状的。 明镜亦非台,那个我们所谓的心,犹如明镜,它也没有所谓的台,如果有台的话,就变成有能照所照。 为什么叫明镜亦非台?我们这个镜子啊,要是假设说,我们这个清净心,就象明镜一样,但是这是方便啊,真正的清净心,怎么样?亦非台,非台就是没有能照所照。有台,就有能照所照啊。众生认为说:我有能觉悟,有所觉悟的。所以觉悟了那个迷,那个觉还是迷。 本来无一物,为什么呢?佛在《楞伽经》对大慧菩萨说:大慧,看到任何的相,都把它碎为微尘。 譬如说:这个毛巾,碎为微尘,毛巾的相没有,没有这个东西,讨论这个没有意义,世间本来就没有这种东西,我们就是在本来没有,没有这种东西的假相,缘起无自性的假相,一直在分别这个是啊、非啊,众生就是这样,下决定心,取决定义,这个就是毛巾。 大智慧的人看,毛巾本空,因为缘起不可得,它是条件所构成的,所以,毛巾没有毛巾的相;桌子彻底的摧毁,如是观照,没有桌子相;美女,彻底的摧毁,丑女,彻底的摧毁,没有美女之相,也没有丑女之相,没有,对不对?如果有相,统统叫作妄想,颠倒、执着。 本来无一物,何入惹尘埃?哪里有能所呢?哪里可以说沾惹到烦恼呢?没有的啊,那你起心,动念即乖,起心动念才产生妄想、颠倒、执着嘛。 参考 http://wenwen.sogou.com/z/q859152776.htm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神也偏爱
- 2021-05-07 02:01
本来无一物 谢谢采纳
- 2楼网友:妄饮晩冬酒
- 2021-05-07 01:09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非是台,本来就虚无一物,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 3楼网友:怀裏藏嬌
- 2021-05-07 00:46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 4楼网友:底特律间谍
- 2021-05-06 23:34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了,但觉悟是个什么样子?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你且说个样子出来,看看它是无形无相的。
‘明镜亦非台’:你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么还要有个台呢?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又从那里生出呢?根本就无所住了。
这首偈颂主要是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没有一切执著,也就是佛所说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这个地方就教人没有执著,你执著它做什么?你执著它将来是不是就能不死呢?到你死时又执著些什么?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
正如慧能所说的: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道家则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了,但觉悟是个什么样子?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你且说个样子出来,看看它是无形无相的。
‘明镜亦非台’:你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么还要有个台呢?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又从那里生出呢?根本就无所住了。
这首偈颂主要是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没有一切执著,也就是佛所说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这个地方就教人没有执著,你执著它做什么?你执著它将来是不是就能不死呢?到你死时又执著些什么?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
正如慧能所说的: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道家则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