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开展和谐德育小课题的研究求解答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31 07:08
  • 提问者网友:王者佥
  • 2021-01-30 23:03
如何开展和谐德育小课题的研究求解答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慢性怪人
  • 2021-01-30 23:35
一、什么是“和谐德育小课题”1.“德育小课题”的定义。“德育小课题”是以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团队老师、德育管理者个人为研究主体,以学校德育、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的课题。相对于过去包括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市级课题、县级课题和学校课题在内的“集体课题”。和谐德育类小课题研究的方向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比如:《构建新型家长会模式的探索》、《有效利用主题班会促进和谐德育的研究》等等。2.和谐德育“小课题”的特征。“针对性”( 针对和谐德育体系构建中德育问题、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比如德育双基研究、三位一体体系构建研究、德育管理目标内容方法评价途径)、“切口小”(扣住一种现象、一个学生——案例分析、一次活动或是讨论一个小问题)、“操作性”(从班主任工作、德育实践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策略,并能够通过实践检验有效的)、“实效性”(对促进和谐德育体系的建构、班主任自身育德素养提高和优秀班集体建设具有实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3.“小课题”与“集体课题”的关系。“集体课题”当然有“集体课题”的优势:群策群力,才智互补,通力合作;解决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过程中重大问题,支撑学校办学目标,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等。但是,“集体课题”也有相对不足之处:协调困难,相互牵制的现象严重;课题研究缺乏教师针对性,对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化成长没有太多的作用;参与程度不高,有的是课题组长一个在研究、撰写结题报告。“小课题”的产生正是建立在对于“集体课题”缺陷的基础之上,更是针对着教师个人专业化成长的。由教师个人承担,研究主体也是责任主体,具有灵活性,方便调整和选择,有利于行动研究;特别是课题源于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极为有利。所以,总的说来,“和谐德育小课题”研究,就是班主任的自我研究,是以班主任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班级管理中迫切解决的德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解决、经验总结为研究目标,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方法,改进德育工作,同时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德育双基”工程,深化和谐德育体系构建的实践,促进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推动我校和谐德育研究工作健康顺利开展的课题研究。 二、为什么要开展“和谐德育小课题”研究1.解决和谐德育体系构建中的问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教学问题和德育问题,需要尽快解决,而学校的集体课题针对的是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这样的问题常常是宏观的或者中观的,并不能解决个人遇到的问题。在和谐德育体系构建中,德育管理者、班主任也会遇到许多德育问题,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开展课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开展和谐德育小课题研究是解决和谐德育体系构建中问题的有效途径。2.支撑学校德育类集体课题研究。教育科研应该有两项基本任务。一是集中优势力量研究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用课题研究来支撑学校的办学目标,用课题研究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用课题研究来烘托科研气氛,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二是发动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真问题,进行真研究,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前者针对的是学校问题,要用集体课题来研究,后者针对的是教师个人问题,可用小课题方式来研究。2009年县教育局开展《构建区域性和谐德育体系的实践与研究》(嘉兴市2009年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我校作为实验学校,开展《整体构建初中阶段和谐德育工作体系的实践与研究》(2009年度海盐县教科规划立项课题,也是县课题的子课题),开展和谐德育小课题研究,支撑学校德育课题和县德育课题研究,构建和谐德育体系。3.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开展小课题研究,促使班主任对学校德育工作、对班级管理、班集体建设特别是德育双基的落实进行思考,进行研究,进行实践;也促使班主任带着问题去学习、去反思;从而提高班主任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小课题”研究能够极大地促进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应该是毫无疑义的。三、怎样做好“和谐德育小课题”研究1.选择好课题选题的一般步骤是先发现和提出问题,再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最后结合实际,确定研究课题。选题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一是选题需要具有针对性。针对自己教育教学、班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研究的问题来源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班级管理中的困惑、班主任工作中的得失。二是切口需要小。一个小问题、一个现象、一个学生、一种方法、一次活动等,均可以成为“小课题”。三是内容切合自己。有的题目虽好,但是,不是自己的专长,不是自己的爱好,不符合本班、本校实际,最好的课题也难以研究。应该选择自己有一定的积累、有话可说的课题为好。四是方向对准和谐德育体系的构建。理论问题是总课题、子课题等“集体课题”研究的问题,我们研究的“小课题”还是需要选择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实践研究。2.开展文献研究这是“小课题”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文献研究需要解决理论支撑问题,了解课题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目标,创新研究内容,理清研究思路,选择研究方法,为“小课题”研究奠定基础。文献研究的途径一般有图书资料、报刊杂志,现在比较重要的是网络,参考面更加宽泛,内容更加丰富。文献研究的关键在于“研究”,查阅资料只是研究的基础,对于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分析比较,才有超越和创新。一些课题研究者把自己文献研究的资料整理归类,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参考,是非常必要的。 3.做好教育调查这是绝大多数课题研究者使用的研究方法。了解现状是设计课题的重要基础,对于现状了解得越具体,越深入,越全面,越准确,课题研究也就越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调查研究可以是问卷调查,了解面上的情况;可以是座谈调查,针对性召集调查对象,进行追问式调查,可以把调查内容引向深入;还可以是个别访谈,这是点上的调查,解决深度问题。4.确定研究目标与内容 小课题研究,也要撰写研究方案,明确自己研究的目标和内容。知道自己要研究什么,从而突出研究重点,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和谐德育小课题”研究必须明确课题要解决和谐德育实践问题中的什么问题?采取哪些措施和策略?该问题对德育工作有哪些方面的改善?效果如何?等等。5.实施研究 首先要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研究方法:小课题研究主要方法是读书、行动、反思。不强调一种研究方法的完整运用,而强调为解决自己班级管理、教育教学困惑对研究方法的灵活运用。特别强调“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研究过程要充实、切实。其次,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要特别注重研究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对细节的反思与改善,可以提升教育实践水平。要注意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反复修正。6.及时结题这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道程序,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道程序。结题的形式除了研究报告、论文以外,“小课题”还有它自身独特的研究表达方式——日志、教育叙事、案例分析、反思、经验总结等。注意的地方:一是要对材料进行整理和归类,课题研究会涉及许多的材料,结题之前要进行归类整理,为结题做好准备。二是对材料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比较,找到相同和相异之处,特别是有效性和无效性的原因分析,这是找出规律的重要依据。三是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这时需要辩证分析,需要全面分析,需要条理性分析。一些课题研究者就是因为没有认真做好经验总结,所以,过程很好,结论不佳。四、“和谐德育小课题”研究要求1.选题小巧。“小课题”选题要求小巧,“小”表现为自己一个人足以完成,“巧”表现为有所创新。2. 设计方案。一般来说,“小课题”研究研究者也要设计研究方案,包括“研究背景”、“课题界定”、“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阶段安排”、“预期成果”、“有利条件”等。3.专题关注。需要有问题意识,要有专题的敏感性,注意自己研究的专题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研究内容和方向,走在专题研究的前沿。4.借鉴同行。积极参与学校、县组织的“小课题”研讨活动和德育研讨活动,学习别人的研究过程与方法也会给自己的研究带来很大的启发。5.关注有效和创新。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