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举例说明教学中如何实现重过程。求解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4 00:36
  • 提问者网友:蔚蓝的太阳
  • 2021-04-03 14:54
举例说明教学中如何实现重过程。求解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不如潦草
  • 2021-04-03 15:58
物理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维度。明确提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具体目标,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重要意义。作者本人已经经历了江苏省新课程改革的一个轮回,对物理教学中,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谈一点个人体会。
“重过程”水到渠成“重结果”现象的仍然是当前教学中比较普遍的情况,有些教师上课时,即使是概念性的内容,学生对所述概念,没有感性上的认识,不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直接把有些概念灌输对学生,接着就是做题巩固,而这做在短期内也许能见到效果,所教的学生,考下来比较好,但过一段时间,学生很容易遗忘,没有长效性。而重视概念的引入过程,重视对现象的归纳总结,把较多的时间放在得到概念的前期引导,那么学生对概念的实质性的理解是水到渠成的事,也就没有必要通过做大量的题进行巩固,“ 重过程 ”有春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和锻练。“重过程”一举三得 新课程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死的东西,而知识的生成过程是活的,如果我们能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知识生成中的苦与乐,在过程时,实现三个维度教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是注重过程的学习方式,是学习过程,现实中的不少研究性学习课题所强调的仍是结果。例如,在介绍和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时,往往把研究的结论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惟一成果来展示,并不意识到学生研究能力提高的事实、过程和原因分析是更重要的成果;解题是为了得到结果,如果我们不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即使得到结果,对结果也可能是一知半解,但如果我们把重心放在分析物理的过程,知道问题的前因后果,得到结果又有何难?如果我们重视了过程,把知识和方法贯穿于过程之中,既符合认知规律,又能使教学难度降低,知识的生成,方法的获得,是在过程中完成的,我们常常说,吃鱼没有起鱼乐,就是说明,过程比结果更有意义。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一定的自主学习过程,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并使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体验,这是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思路和方法所必须的。我们总有这样的经历,课前,我们也精心备课,但在教学过程实施时,却发现学生不一定能理解我们事先准备的、教给他们的方法,因为学生在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时,取决于他们已有的知识,以及对该知识理解的程度,每个人都习惯于用自己最熟悉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一旦他们掌握了某个方面的知识和方法,他们将会自觉地迁移到新的情景,试图解决新的问题,如果学生在处理问题时遇到了困难,老师适时有效地进行点拨、引导,让他们有所悟,比直接给出相应的解决思路更好,因此讲方法并不一定能使学生掌握方法。“重教材”学会效仿新教材相对于老教材来说重过程这个环节要好得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再加以发扬光大。我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教材是通过许多专家,长期总结,而确定下来的,教材中有诸多非常多的优点,特别是目前使用的新教材,无论是知识的概念的建立,还是规律的揭示,都非常注重过程。如:质点概念的建立,新教材中通过对大量事实概括总结,而得到。再如牛顿板上物体在外力牵引下的运动,这部分内容新教材中通过实验,让学生去寻找规律,课本上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再如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可以说把以往关系该实验的注意事项在非常无意之中给了出来,实际上都是重过程的具体体现。在相对论这一章,关于两个事件的先后发生次序的问题:〖正文部分〗假设一列火车在沿平直轨道飞快地匀速行驶。车厢中央的光源发出了一个闪光,闪光照到了车厢的前后两壁,这是两个事件。车上的观察者认为两个事件是同时的。在他看来很好解释,因为车厢是个惯性系,光向前、后传播的速度相同,光源又在车厢的中央,闪光当然会同时到达前后两壁(图15.2-1甲)。车下的观察者不以为然。他观察到,闪光先到达后壁,后到达前壁。他的解释是:地面也是一个惯性系,闪光向前、后传播的速度对地面也是相同的,但是在闪光飞向两壁的过程中,车厢向前行进了一段距离,,所以向前的光传播的路程长些,到达前壁的时刻也就晚些(图15.2-1乙),这两个事件不同时。〖思考与讨论中〗与图15.2-1的例子相似,列车K某车厢的中央发出了一个闪光,车厢中的人认为闪光同时到达了前后两壁(事件A和B)。不同的是,列车K静止在车站里,另一列车L 从旁边呼啸而过(图15.2-2)。那么,在运动的火车L里,观察者认为,沿着运动方向位置靠前一些的事件A先发生,还是靠后一些的事件B先发生?新教材中没有明确此时的结果如何,必须要求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了对过程的重视。如此来看教材给我们的信号是重过程是必要的,物理结论的得出也是必要的,但在结论的呈现的方式上,最好以学生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之后,再由学生概括出来。实现物理教学方式从“老师教,学生学”到“学生自主学习”、“重视科学探究”转移,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如法炮制,我们可以相应地处理教材《反冲运动 火箭》这一节,〖正文部分〗苏联科学家齐尔科夫斯基提出了多级火箭的概念。把火箭一级一级地接在一起,第一级燃料用完之后就把箭体抛弃,减轻负担,然后第二级开始工作,这样一级一级地连起来,理论上火箭的速度可以提得很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如下问题:设在自由空间(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理想空间)里,有一总质量M=1kg的演示火箭以v0=100m/s的速度做匀速飞行,所带的燃料m=0.6kg,为了做加速运动,火箭发动机向后喷射高速的气体燃烧物。已知火箭每次喷射燃烧物的质量m0=0.2kg,气体相对火箭的速度大小为v=800m/s。试求燃气喷完后火箭所能达到的速度是多少?(设每次燃气喷出的时间可忽略不计)若燃烧物一次性相对于火箭以速度v=800m/s喷出,最终获得的速度是多少呢?该题同学们能很快解得结果,若分批喷出燃烧物,则能获得的速度为726.7m/s,若燃烧物一次性喷出,则获得速度为580m/s。如果我们就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就会很容易看出分批喷出获得的速度比一次性喷出获得的速度大,实际上,这就是三级火箭的工作原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的设计,把概念、规律、方法、技能等需要学生理解、掌握、运用、体验的东西,放在恰当的过程之中,使教学活动顺畅,学生的学习活动有趣。“ 重过程 ”必有成效物理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坚持把重过程放在首位,就可能出现“吃小亏,占大便宜”。在这上面多做文章,是在让学生买潜力股,这样做的升值空间是非常之大的。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就要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使得物理概念在过程中生成,规律在过程中寻找,方法在过程获得。在过程中获得体验,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抽象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才有利于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尝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教育教学不是一个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眼光不能只钉着眼前的考试,学生考得怎样,而应该关注,将来学生能做什么,知道怎么做。我们的教学重过程,不是不要结果,而是要让结果更好,我们结学生一个明确的结论固然重要、有用,但学生掌握了得到结论的方法,可以自己再生成新的知识,获取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授人以鱼没有授人以渔更有效。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平庸的教师是叙述,普通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杰出的教师是启发。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