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气化论是什么,如何理解?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9 11:23
- 提问者网友:夢醒日落
- 2021-04-08 21:02
庄子的气化论是什么,如何理解?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三千妖杀
- 2021-04-08 22:08
庄子的气化论(报告一)
一、前言
人和万物在四季变迁与茫茫世间流转之间,这样循环不已中都有著归本的诉求。好比鲑鱼流离一生之后,终会长途跋涉再回归老死於出生之地;人亦希冀能寿终正寝,不愿客死他乡。「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老子》十六章)这种落叶归根的自然现象,并非人为有益的造作,而是造物者赋予万物的本有特质,或许这就是使之置身於各种纷乱、措愕,却仍有一个安身立命的支柱。
似乎只要是修养境界越高的人,归本的意念也就越显著。在面对生存的目的、生死的问题和、万物的根源,却非是每个生物皆会找到自己宁静的本源,很多人再面对这个关卡时,是恐惧而不知所措的;天赋的自我归宿是不存在的,除了哲学的思考、宗教的信仰或是自我的修持,悟出了一个向导,人的心中自然的推向一个「会万归一」的和谐。而庄子便是在他「观复」、「听之以气」后,运用吊诡的理论,铺写心中的和谐与圆融。
二、导论
人们在认知客观世界过程中,把物质之外,不以物质转移的东西,还原为现实的自然界,从而逐渐形成「气」这个思想。
「气论」在中国哲学思想史所占地位很大,从先秦到清末,有关「气」的辩论一直持续著。到现代,日常语言中和在中医学中,都还保留著「气」这一辞语。
「气论」的发展过程的初、前期虽然偏向於宇宙论,到了隋、唐,「气论」运用於佛家的修行工夫,而且当时儒家,如王通、韩愈、柳宗元等人,在思想中出现所禀赋之气之概念。我们依照哲学史的时代分类,时常讲到「隋唐佛教」或「宋明理学」,因此容易忘记「唐宋」之间的密切关系。总之,「气论」与「人性论」之间的关联不能被否认。
在中国哲学史上,像「气」一样受到那麼多褒贬的概念真不多。有趣的是,对「气」的评价虽有高低之分,但对它的讨论却未间断,在中国哲学史上,不提「气」的哲学家反而少,特别是在宋元明清代,因「气」以变成哲学上的主要论题,它是说明宇宙和人生的关键,是哲学家用来建立自己哲学系的柱石,所以不能不谈它。
三、本论
(一)、庄子在气论中的地位
庄子「气」概念也走同样的路径。即使老子论及到所谓的「气」概念,但在整个哲学体系内并不重要。庄子之后。「气」概念开始脱胎换骨,变成比较完整的哲学概念。我们肯定老子对於「气」概念的源流性启白,然而「气」概念的真正诞生是由於庄子哲学。
庄子在「气论」中具有开创性的地位;有关「气」的争论在宋明理学家里最为广泛,无论是天理如何演绎到万物的问题,都涉及「气」,不过他们以儒家正统自居,因此都避而不谈「气论」的到家渊源。清代的儒家,比起其以前的历代儒家,都重视「气」的概念,可是,他们既身为儒家的人,也不敢公开的奖论「气」概念的来源。我们知道宋元明清历代的道学家们,大部分都曾出入过佛老,其中有些还注解过到家的经典,对当时儒家知识份子与到家的关联,我们不难找出证据。他们其中有些人很可能还与道家中人互有往还。明代所流行的「三教和一」努力也不能说与他无关。
(二)、气论与中国医学
关於气的讨论,大多可分以下几种:
以「气」当作形上学的根本实体,也就是一种原质、太初的问题在内。
以「气」看做外在物理世界的物质,换句话说,这个世界里流动的某些东西,它不是固体,也非液体,而是能散布的一种材料。
以「气」成为呼吸。这种「气」偶尔与灵魂相关,而且是人体中某种与呼吸相关的现象。
以「气」来说明人体与人事,人的行值和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所产生的样态。
这种粗劣的分别当然是相互涉及的,这只是方便说而已。简单来说,四种分类各自代表了「气论」四个不同面相:「本体论」、「宇宙论」、「人体论」、「性情论」。
众所周知,现......余下全文>>
一、前言
人和万物在四季变迁与茫茫世间流转之间,这样循环不已中都有著归本的诉求。好比鲑鱼流离一生之后,终会长途跋涉再回归老死於出生之地;人亦希冀能寿终正寝,不愿客死他乡。「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老子》十六章)这种落叶归根的自然现象,并非人为有益的造作,而是造物者赋予万物的本有特质,或许这就是使之置身於各种纷乱、措愕,却仍有一个安身立命的支柱。
似乎只要是修养境界越高的人,归本的意念也就越显著。在面对生存的目的、生死的问题和、万物的根源,却非是每个生物皆会找到自己宁静的本源,很多人再面对这个关卡时,是恐惧而不知所措的;天赋的自我归宿是不存在的,除了哲学的思考、宗教的信仰或是自我的修持,悟出了一个向导,人的心中自然的推向一个「会万归一」的和谐。而庄子便是在他「观复」、「听之以气」后,运用吊诡的理论,铺写心中的和谐与圆融。
二、导论
人们在认知客观世界过程中,把物质之外,不以物质转移的东西,还原为现实的自然界,从而逐渐形成「气」这个思想。
「气论」在中国哲学思想史所占地位很大,从先秦到清末,有关「气」的辩论一直持续著。到现代,日常语言中和在中医学中,都还保留著「气」这一辞语。
「气论」的发展过程的初、前期虽然偏向於宇宙论,到了隋、唐,「气论」运用於佛家的修行工夫,而且当时儒家,如王通、韩愈、柳宗元等人,在思想中出现所禀赋之气之概念。我们依照哲学史的时代分类,时常讲到「隋唐佛教」或「宋明理学」,因此容易忘记「唐宋」之间的密切关系。总之,「气论」与「人性论」之间的关联不能被否认。
在中国哲学史上,像「气」一样受到那麼多褒贬的概念真不多。有趣的是,对「气」的评价虽有高低之分,但对它的讨论却未间断,在中国哲学史上,不提「气」的哲学家反而少,特别是在宋元明清代,因「气」以变成哲学上的主要论题,它是说明宇宙和人生的关键,是哲学家用来建立自己哲学系的柱石,所以不能不谈它。
三、本论
(一)、庄子在气论中的地位
庄子「气」概念也走同样的路径。即使老子论及到所谓的「气」概念,但在整个哲学体系内并不重要。庄子之后。「气」概念开始脱胎换骨,变成比较完整的哲学概念。我们肯定老子对於「气」概念的源流性启白,然而「气」概念的真正诞生是由於庄子哲学。
庄子在「气论」中具有开创性的地位;有关「气」的争论在宋明理学家里最为广泛,无论是天理如何演绎到万物的问题,都涉及「气」,不过他们以儒家正统自居,因此都避而不谈「气论」的到家渊源。清代的儒家,比起其以前的历代儒家,都重视「气」的概念,可是,他们既身为儒家的人,也不敢公开的奖论「气」概念的来源。我们知道宋元明清历代的道学家们,大部分都曾出入过佛老,其中有些还注解过到家的经典,对当时儒家知识份子与到家的关联,我们不难找出证据。他们其中有些人很可能还与道家中人互有往还。明代所流行的「三教和一」努力也不能说与他无关。
(二)、气论与中国医学
关於气的讨论,大多可分以下几种:
以「气」当作形上学的根本实体,也就是一种原质、太初的问题在内。
以「气」看做外在物理世界的物质,换句话说,这个世界里流动的某些东西,它不是固体,也非液体,而是能散布的一种材料。
以「气」成为呼吸。这种「气」偶尔与灵魂相关,而且是人体中某种与呼吸相关的现象。
以「气」来说明人体与人事,人的行值和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所产生的样态。
这种粗劣的分别当然是相互涉及的,这只是方便说而已。简单来说,四种分类各自代表了「气论」四个不同面相:「本体论」、「宇宙论」、「人体论」、「性情论」。
众所周知,现......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