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绘画的好段好句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1 00:28
  • 提问者网友:像風在裏
  • 2021-01-31 00:00
绘画的好段好句,不要没用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痴妹与他
  • 2021-01-31 00:46
绘画不是画你所看到的东西,而是画我们内心世界所想到的东西。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想偏头吻你
  • 2021-01-31 02:12

  意境,是我国诗词与绘画中重要美学范畴之一。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意境这个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格》,与物境、情境并提:“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对意境的内涵作了全面深入的解读。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并将 “境界”(即意境)分为“有境界”与“无境界”,“造境界”与“写境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我之境表现为“情景相生”而无我之境则是“物我相冥”。情景相生主要表现为情以我在,以情着物,物我相冥主要表现为物因我宜,异体相通。在绘画与诗歌中,王维并臻同一高度,是为情景相生的有我之境,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论“无我之境”引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证。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但是画家们热衷表现的题材,也同时诗人和画家的理想人生境界。   以作为同样常入画家笔下的题材的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诗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诗意境虚实相生,完全是一幅绝妙的立体绘画。全篇排列景物无雕琢之笔,却点化成一片哀愁寂寞,断肠人在感触无边的荒原上踯躅的诗境。   看过齐白石老人的画的人都知道,老人的画中无论题诗与否都能给人以诗意盎然之感。尤其是老人的:“我的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引起过后人长久的回味。   相比之下,西方的绘画艺术却没有中国的含蓄,它在一定程度上更强调主体意志在作品上的表现,在西方的绘画作品中更多的是对诗歌场景的再现,如各大著名教堂中重要的壁画。   笔墨当随时代,意境的营造也因时代的不同而需要更能准确表达的笔墨形式。从诗歌和绘画的相互发展关系来看,从素材的采集方面来看,无论是诗歌还是绘画,无不是对生活的高度关注和认真观察后得到高度发展的,但是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同样是明显的。后人对此有过色彩、情怀、地理等方面的专门研究。这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诗歌已没有了唐宋时期那样的繁荣,而绘画却得到了高度的发展,这是画家走进生活的结果。   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诗作为画的补充,她对人们审美视野的拓宽作用是明显的,这在历代的题画诗中表现极为明显。绘画作品给人们的审美带来的愉悦性同样引起了诗人们重视。“使人对此心缅邈,疑是高丘梦彩云”(李白《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了然不觉清心魄,只次叠嶂鸣秋猿”(李白《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照山水壁画歌》)。诗人重视读画时对诗歌创作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画家题诗画上旨在将意境深入,情感深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诗歌与绘画并同而生。当诗人在社会生活中遇到或者听到最激动人心的事件,激发了沸腾的情感作用于诗,所以无论是当代还是后来的读者都可以强烈感受到诗人的心律脉动。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优秀的诗歌、绘画无不是散发着强烈生活气息的产物。艺术是生活的产物,所以要求创作者要深入到生活去体验人生,深入到自然中去观察物象,这是源泉不竭的唯一法门。石涛在其画语录中有过矛盾而又协调的论述:“夫画者,从于心者也”,“收尽奇峰打草稿”“山川与余神遇而迹化也”,“余脱胎于山川也”等等。   对于画家来说,由于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了对技巧的钻研,要加强文学修养,最现实的选择莫过于诗词的研究。因为诗词是和美学紧密相连的一种文学体裁。所以对诗词进行研究,不光增加对人情世理的理解、扩大对人类精神生活的认识范围,尤其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研究,可以使画家对表现形式理性的溶裁树起一种卓越的审美能力、审美心态和审美眼光。

    人们画的往往不是你所看到的东西,在眼前的不足加上想象。例如,你画的是一颗树,书上有几只虫子,而人们会把树叶画得更加鲜亮碧绿,遮住一切丑陋的东西。比如,你画的是一轮明月,而明月边缘有一些乌云遮挡了一点光明,而人们就会把明月画得更大。有时候,人们有时候画画不是追求名利,也不是为了兴趣,而是想把自己心中的美丽画出来。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