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及发展阶段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7-21 15:23
  • 提问者网友:心牵心
  • 2021-07-21 00:49
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及发展阶段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夜风逐马
  • 2021-07-21 02:00

[编辑本段]分布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类型之多,为世界罕见.在中国,作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石、白云岩、石膏和岩盐等)分布很广.据不完全统计,总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其中裸露的碳酸盐类岩石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7;埋藏的碳酸盐岩石面积约70万平方公里.碳酸盐岩石在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但以桂、黔和滇东部地区分布最广.湘西、鄂西、川东、鲁、晋等地,碳酸盐岩石分布的面积也较广.
[编辑本段]形成原因
中国现代喀斯特是在燕山运动以后准平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老第三纪时,华南为热带气候,峰林开始发育;华北则为亚热带气候,至今在晋中山地和太行山南段的一些分水岭地区还遗留有缓丘一洼地地貌.但当时长江南北却为荒漠地带,是喀斯特发育很弱的地区.新第三纪时,中国季风气候形成,奠定了现今喀斯特地带性的基础,华南保持了湿热气候,华中变得湿润,喀斯特发育转向强烈.尤其是第四纪以来,地壳迅速上升,喀斯特地貌随之迅速发育,类型复杂多样.随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气候带频繁变动,但在交替变动中气候带有逐步南移的特点,华南热带峰林的北界达南岭、苗岭一线,在湖南道县为北线25°40′.在贵州为北纬26°左右.这一界线较现今热带界线偏北约3~4个纬度,可见峰林的北界不是在现代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中国东部气温和雨量虽是向北渐变,但喀斯特地带性的差异却非常明显.这是因为受冰期与间冰期气候的影响,间冰期时中国的气温和雨量都较高,有利于喀斯特发育.而冰期时寒冷少雨,强烈地抑制了喀斯特的发育.但越往热带其影响越小.在热带峰林区域,保持了峰林得以断续发育的条件,而从华中向东北则影响越来越大,喀斯特作用的强度向北迅速降低,使类型发生明显的变化.广大的西北地区,从第三纪以来均处于干燥气候条件下,是喀斯特几乎不发育的地区.
[编辑本段]地貌类型
1、地表喀斯特形态
溶沟和石芽 地表水沿岩石表面流动,由溶蚀、侵蚀形成的许多凹槽称为溶沟.溶沟之间的突出部分叫石芽.
石林 这是一种高大的石芽,高达20-30米,密布如林,故称石林.它是由于石灰岩纯度高、厚度大,层面水平,在热带多雨条件下形成的.
峰丛、峰林和孤峰 峰丛和峰林是石灰岩遭受强烈溶蚀而形成的山峰集合体.其中峰丛是底部基坐相连的石峰,峰林是由峰丛进一步向深处溶蚀、演化而形成.孤峰是岩溶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盆地中.
溶斗和溶蚀洼地 溶斗是岩溶区地表圆形或椭圆形的洼地,溶蚀洼地是由四周为低山、丘陵和峰林所包围的封闭洼地.若溶斗和溶蚀洼地底部的通道被堵塞,可积水成塘,大的可以形成岩溶湖.
落水洞、干谷和盲谷 落水洞是岩溶区地表水流向地下或地下溶洞的通道,它是岩溶垂直流水对裂隙不断溶蚀并随坍塌而形成.在河道中的落水洞,常使河水会部汇入地下,使河水断流形成干谷或盲谷.
2、地下喀斯特形态
溶洞 溶洞又称洞穴,它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进行溶蚀和侵蚀而形成的地下孔道.
溶洞中的喀斯特形态主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灰华和泉华.
[编辑本段]特征
中国喀斯特的地带性特征 中国东部喀斯特地貌呈纬度地带性分布,自南而北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和温带喀斯特.中国西部由于受水分的限制或地形的影响,属干旱地区喀斯特(西北地区)和寒冻高原喀斯特(青藏高原).
①热带喀斯特以峰林—洼地为代表,分布于桂、粤西、滇东和黔南等地.地下洞穴众多,以溶蚀性拱形洞穴为主.地下河的支流较多,流域面积大,故称地下水系,平均流域面积为160平方公里,最大的地苏地下河流域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地表发育了众多洼地,峰丛区域平均每平方公里达2.5个,洼地间距为100~300米,正地形被分割破碎,呈现峰林一洼地地貌.峰林的坡度很陡,一般大于45度.峰林又可分为孤峰、疏峰和峰丛等类型,奇峰异洞是热带喀斯特的典型特征.
中国热带海洋的珊瑚礁是最年轻的碳酸盐岩,大多形成于晚更新世和全新世.高出海面仅几米至10余米,发育了大的洞穴和天生桥、滨岸溶蚀崖及溶沟、石芽等,构成礁岛的珊瑚礁多溶孔景观.
②亚热带喀斯特地貌以缓丘—洼地(谷地)为代表,分布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下河较热带多而短小,平均流域面积小于60平方公里.洼地较少,每平方公里仅为1个左右,且从南向北减少,相反,干谷的比例却迅速增加.正地形不很典型,主要为馒头状丘陵,其坡度一般为25度左右,洞穴数量较热带大为减少,以溶蚀裂隙性洞穴居多,溶蚀型拱状洞穴在亚热带喀斯特的南部较多.
③温带喀斯特以喀斯特化山地干谷为代表,地下洞穴虽有发育,一般都为裂隙性洞穴,其规模较小.喀斯特泉较为突出,一般都有较大的汇水面积和较大的流量,例如趵突泉和娘子关泉等.这一带中洼地极少,干谷众多.正地形与普通山地类同,惟山顶有残存的古亚热带发育的缓丘—洼地和缓丘—干谷等地貌.强烈下切的河流形成峡谷,局部地区,如拒马河两岸有类峰林地貌.
④干旱地区喀斯特现象发育微弱,仅在少数灰岩裂隙中有轻微的溶蚀痕迹,有些裂隙被方解石充填,地下溶洞极少,已不能构成渗漏和地基不稳的因素.
⑤寒冻高原喀斯特.青藏高原喀斯特处于冰缘作用下,冻融风化强烈,喀斯特地貌颇具特色,常见的有冻融石丘、石墙等,其下部覆盖冰缘作用形成的岩屑坡.山坡上发育有很浅的岩洞,还可见到一些穿洞.偶见洼地.
[编辑本段]开发利用
喀斯特的开发利用 喀斯特地区地表异常缺水和多洪灾,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但地下水蕴藏丰富,径流系数在热带喀斯特区域为50~80%.亚热带喀斯特区域为30~40%,温带为10~20%.在华北一些石灰岩分布地区,地下水在山前以泉的方式流出,如北京玉泉山的泉水、河南辉县的百泉、山西太原的晋祠泉、泉的娘子关泉和济南的趵突泉等.合理开发利用喀斯特泉,对工农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南方多地下河,引喀斯特泉堵地下河,钻井提水等方法可解决工农业用水.地下河纵剖面呈阶梯状,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可以筑坝发电.如云南丘北六郎洞水电站,是中国第1座利用地下河的水电站.湘、 黔也利用这种优越条件建造了多座400千瓦以上的地下水电站.喀斯特地区的地下洞穴,常造成水库渗漏,对坝体、交通线和厂矿建筑等构成不稳定的因素.研究和探测地下洞穴的分布,及时采取措施,是喀斯特地区建设成功的关键.喀斯特地区有丰富的矿床,例如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石膏和岩盐等.在喀斯特剥蚀面上和洼地中沉积有铝土矿,古溶洞和裂罅中沉积有铅、锌、硫化物、汞等砂矿体,地下溶洞也是富集石油和天然气的良好场所,华北地区的一些油田就是位于喀斯特区域.有些溶洞可作地下厂址和地下仓库.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