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为什么要“荐其时食”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5 05:24
- 提问者网友:藍了天白赴美
- 2021-01-24 17:48
林黛玉为什么要“荐其时食”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春色三分
- 2021-01-24 19:16
《红楼梦》第六十五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佩》,林黛玉又是作诗,又是摆香案,陈瓜果,弄得宝玉迷惑不解,在去潇湘馆的路上,心中一通乱猜:
大约必是七月因为瓜果之节,家家都上秋祭的坟,林妹妹有感于心,所以在私室自己奠祭,取《礼记》:春秋荐其时食之意,也未可定。
尽管宝玉给出三种方式:
瓜果之节:七月七日的七夕节;
秋祭:七月十五的中元节;
春(秋)荐:祭荐宗庙。
但红学界却一口咬定《红楼梦》想说的一定是“中元节”。对另外的七夕和春(秋)荐两种方式根本不屑一顾。这正映射出了红学界的想当然不求其解的作风。因为他们也没给出林黛玉行中元节之礼的任何理由。大概在这些人眼里,中元节是最眼熟的。其它两点,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去和林黛玉发生联系,只有秋季祭祖还勉强搪塞过去。实际上,另外两种方式都比秋祭更有文化含义。
关于七夕节的文化含义,我们在过去的文章里已经说得够多了,尤其是洪升《长生殿》中,七夕节唐明皇和杨玉环立下的爱情盟誓更是把七夕文化推向了顶峰。本文将重点再理顺一下所谓“春秋荐其时食”的文化含义。
关于《红楼梦》的“春秋荐其时食”一句,网上的解释比较简单:语出《礼记·中庸》:“春秋脩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虽说这个出处是对的,但还是有点太过简单了,不足以充分说明问题。我在网上费了很大的劲,找到了《礼记.中庸》的全文,现将关于“荐其时食”的整段摘抄如下:
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武王即为大名鼎鼎的周武王姬发,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周公即为周文王第四子,武王姬发的亲弟弟姬旦,有元圣之尊称。可见孔子的“荐其时食”出自皇家。其后,人们把这种活动延续下去,在皇家,每到春秋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尤其是在万物生发的春季,这种活动更加被重视,人们也希望用这种祭祀活动来保佑一年的风调雨顺。这种春天的祭祀活动,被称为春荐。
早在《史记》中就有相关记载。《史记·叔孙通列传》:“孝惠帝曾春游离宫,叔孙生曰:‘古者有春尝果,方今樱桃熟,可献,愿陛下出,因取樱桃献宗庙。’上乃许之。诸果献由此兴。”自汉惠帝以后,献果宗庙遂为朝廷常礼,并且确定了樱桃在祭品为必备时食。
看到这些,反倒是使人更加疑惑了,这么隆重的一项活动,怎么会由林黛玉这样一个小姑娘主持完成?这有点太离谱了吧?
但是,《红楼梦》可不是那种东拉西扯的拙劣之作。作者怎么可能如此没深没浅呢?类似的情况我们在红学研究中会经常的遇到,大部分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左右“曹雪芹”的思维,把自己的猜臆强加给《红楼梦》文本。造成这种怪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相应的文学比照。如果我们真的知道“荐其时食”与《红楼梦》创作的关系的话,你就不会奇怪贾宝玉会有如此的联想了。下面要说的就是关于“荐其时食”的一段传奇故事。
接着刚才的话题,樱桃从汉代起就成为了“春荐”的必备“时食”。到了唐代,以樱桃为祭品的春荐活动达到了登峰造极地步,在春荐后,还要将内园的樱桃赏赐百官,唐代李绰的《秦中岁时记》记载:“四月一日,内园进樱桃,荐寝庙。荐讫,颁赐各有差。”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风流皇帝唐玄宗李隆基让百官在御园内口摘樱桃的盛事。著名诗人王维就用《敕赐百官樱桃》一诗记录下了这一盛况:
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
总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
归鞍竞带青丝笼,中使频倾赤玉盘。
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
这样的奇思妙想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唐明皇不但创建了开元盛世,也开创诸多娱乐元素。作为十年心血铸就《长生殿》的洪升而言,对于这一切当然会有特殊的情结。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在《红楼梦》和《长生殿》中,洪升用怎样的视角来诠释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当然,我们要先从专写开元天宝遗事的《长生殿》开始:由于《长生殿》的前半部分重点介绍了三月三楔游及杨贵妃庆生的《舞盘》,“春荐”这一活动在《长生殿》的前半部分并没有写,但在后半部分,随着安史之乱的结束,“春荐”也渐渐浮出了水面:
第三十五出戏《收京》,大将郭子仪平定天下,班师进京,他所安排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快恢复“春荐”:
(外)你将这令箭一枝,前去星夜雇募人夫扫除陵寝,修葺宗庙,候圣驾回来致祭。(合)待春园,樱桃熟绽,荐陈时食。
在洪升的创作体系里,“春荐”也成了见证历史沉浮的事件。“春荐”从当时口摘樱桃的盛事,到安史之乱御苑荒芜,再到结束安史之乱重新恢复。一条清晰的盛世——天下大乱——天下大治的轨迹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而在这条轨迹中,《红楼梦》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家可否还记得三十九回牙牌令中湘云的一句诗:“御园却被鸟衔出。”红学界也都知道,这句诗是化用王维《敕赐百官樱桃》一诗中的“非关御苑鸟衔残”之句,可为什么王维诗的意思是园中的樱桃是被大臣吃光的,与鸟没什么关系,而《红楼梦》却偏要说这樱桃是鸟吃光的呢?原因很简单,安史之乱,皇上被赶出了皇宫,春荐活动被迫停止,御园中当然会剩下大量的樱桃供鸟儿享用。一句“御苑却被鸟衔出”包含着历史的辛酸。正是有这样的背景对照,使我们看到了《红楼梦》作者对唐代“春荐”的特殊感情,当看到林黛玉摆香案供瓜果时,贾宝玉脑子冒出“春秋荐其时食”正是作者这种特殊感情的综合体现。在历史的兴衰演变中,洪升给“荐其时食”赋与了新的含意。《红楼梦》中有着无数个类似的感知兴亡的故事。《红楼梦》的传奇故事也正是建立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一部如梦如幻的《红楼梦》,就是作者的个人沧桑史。
大约必是七月因为瓜果之节,家家都上秋祭的坟,林妹妹有感于心,所以在私室自己奠祭,取《礼记》:春秋荐其时食之意,也未可定。
尽管宝玉给出三种方式:
瓜果之节:七月七日的七夕节;
秋祭:七月十五的中元节;
春(秋)荐:祭荐宗庙。
但红学界却一口咬定《红楼梦》想说的一定是“中元节”。对另外的七夕和春(秋)荐两种方式根本不屑一顾。这正映射出了红学界的想当然不求其解的作风。因为他们也没给出林黛玉行中元节之礼的任何理由。大概在这些人眼里,中元节是最眼熟的。其它两点,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去和林黛玉发生联系,只有秋季祭祖还勉强搪塞过去。实际上,另外两种方式都比秋祭更有文化含义。
关于七夕节的文化含义,我们在过去的文章里已经说得够多了,尤其是洪升《长生殿》中,七夕节唐明皇和杨玉环立下的爱情盟誓更是把七夕文化推向了顶峰。本文将重点再理顺一下所谓“春秋荐其时食”的文化含义。
关于《红楼梦》的“春秋荐其时食”一句,网上的解释比较简单:语出《礼记·中庸》:“春秋脩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虽说这个出处是对的,但还是有点太过简单了,不足以充分说明问题。我在网上费了很大的劲,找到了《礼记.中庸》的全文,现将关于“荐其时食”的整段摘抄如下:
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武王即为大名鼎鼎的周武王姬发,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周公即为周文王第四子,武王姬发的亲弟弟姬旦,有元圣之尊称。可见孔子的“荐其时食”出自皇家。其后,人们把这种活动延续下去,在皇家,每到春秋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尤其是在万物生发的春季,这种活动更加被重视,人们也希望用这种祭祀活动来保佑一年的风调雨顺。这种春天的祭祀活动,被称为春荐。
早在《史记》中就有相关记载。《史记·叔孙通列传》:“孝惠帝曾春游离宫,叔孙生曰:‘古者有春尝果,方今樱桃熟,可献,愿陛下出,因取樱桃献宗庙。’上乃许之。诸果献由此兴。”自汉惠帝以后,献果宗庙遂为朝廷常礼,并且确定了樱桃在祭品为必备时食。
看到这些,反倒是使人更加疑惑了,这么隆重的一项活动,怎么会由林黛玉这样一个小姑娘主持完成?这有点太离谱了吧?
但是,《红楼梦》可不是那种东拉西扯的拙劣之作。作者怎么可能如此没深没浅呢?类似的情况我们在红学研究中会经常的遇到,大部分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左右“曹雪芹”的思维,把自己的猜臆强加给《红楼梦》文本。造成这种怪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相应的文学比照。如果我们真的知道“荐其时食”与《红楼梦》创作的关系的话,你就不会奇怪贾宝玉会有如此的联想了。下面要说的就是关于“荐其时食”的一段传奇故事。
接着刚才的话题,樱桃从汉代起就成为了“春荐”的必备“时食”。到了唐代,以樱桃为祭品的春荐活动达到了登峰造极地步,在春荐后,还要将内园的樱桃赏赐百官,唐代李绰的《秦中岁时记》记载:“四月一日,内园进樱桃,荐寝庙。荐讫,颁赐各有差。”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风流皇帝唐玄宗李隆基让百官在御园内口摘樱桃的盛事。著名诗人王维就用《敕赐百官樱桃》一诗记录下了这一盛况:
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
总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
归鞍竞带青丝笼,中使频倾赤玉盘。
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
这样的奇思妙想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唐明皇不但创建了开元盛世,也开创诸多娱乐元素。作为十年心血铸就《长生殿》的洪升而言,对于这一切当然会有特殊的情结。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在《红楼梦》和《长生殿》中,洪升用怎样的视角来诠释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当然,我们要先从专写开元天宝遗事的《长生殿》开始:由于《长生殿》的前半部分重点介绍了三月三楔游及杨贵妃庆生的《舞盘》,“春荐”这一活动在《长生殿》的前半部分并没有写,但在后半部分,随着安史之乱的结束,“春荐”也渐渐浮出了水面:
第三十五出戏《收京》,大将郭子仪平定天下,班师进京,他所安排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快恢复“春荐”:
(外)你将这令箭一枝,前去星夜雇募人夫扫除陵寝,修葺宗庙,候圣驾回来致祭。(合)待春园,樱桃熟绽,荐陈时食。
在洪升的创作体系里,“春荐”也成了见证历史沉浮的事件。“春荐”从当时口摘樱桃的盛事,到安史之乱御苑荒芜,再到结束安史之乱重新恢复。一条清晰的盛世——天下大乱——天下大治的轨迹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而在这条轨迹中,《红楼梦》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家可否还记得三十九回牙牌令中湘云的一句诗:“御园却被鸟衔出。”红学界也都知道,这句诗是化用王维《敕赐百官樱桃》一诗中的“非关御苑鸟衔残”之句,可为什么王维诗的意思是园中的樱桃是被大臣吃光的,与鸟没什么关系,而《红楼梦》却偏要说这樱桃是鸟吃光的呢?原因很简单,安史之乱,皇上被赶出了皇宫,春荐活动被迫停止,御园中当然会剩下大量的樱桃供鸟儿享用。一句“御苑却被鸟衔出”包含着历史的辛酸。正是有这样的背景对照,使我们看到了《红楼梦》作者对唐代“春荐”的特殊感情,当看到林黛玉摆香案供瓜果时,贾宝玉脑子冒出“春秋荐其时食”正是作者这种特殊感情的综合体现。在历史的兴衰演变中,洪升给“荐其时食”赋与了新的含意。《红楼梦》中有着无数个类似的感知兴亡的故事。《红楼梦》的传奇故事也正是建立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一部如梦如幻的《红楼梦》,就是作者的个人沧桑史。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思契十里
- 2021-01-24 20:36
孙悟空七十二变 还有个尾巴 你就是你 变不了 别太善变让人有幻想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