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为什么古人翻译佛经能时做到那么严谨呢?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8 02:42
  • 提问者网友:斑駁影
  • 2021-03-27 23:22
为什么古人翻译佛经能时做到那么严谨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十年萤火照君眠
  • 2021-03-28 00:30
文:弘法寺
我们读《华严经》,开头都会有“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制译”或者“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之类的话,意思是说,这部经是奉皇帝的圣旨而翻译的,可见,当时的佛经翻译是国家大事。八十华严,在翻译过程中,皇帝武则天亲临译场,助扬译事,并为制《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四十华严翻译期间,唐德宗也是多次亲临译场,关心译事。
把佛经翻译变成国家大事,不是唐代才有的,在南北朝时期,译经大师鸠摩罗什的译场就已经开启了国家模式。到了唐代,佛经译场的组织更为科学严密了,有关部门在全国遴选一流人才,组织到译场,然后由高僧主持翻译的分工协作,形成严谨的译经程序。
据《宋高僧传》记载,唐代译场的翻译职司就多至11种:1)译主,为全场主脑,精通梵文,深广佛理,遇有疑难,能判断解决;2)证义,为译主的助手,凡已译的意义与梵文有所差殊,均由他和译主商讨;3)证文,或称证梵本,译主诵梵文时,由他注意原文有无讹误;4)度语,根据梵文文字音改记成汉字,又称书字;5)笔受,把录下来的梵文字音译成汉文;6)缀文,整理译文,使之符合汉语习惯;7)参译,既校勘原文是否有误,又用译文回证原文有无歧义;8)刊定,因中外文体不同,故每行每节须去其芜冗;9)润文,从修辞上对译文加以润饰;10)梵呗,译文完成后,用梵文读音的法子来念唱,看音调是否协调,以便于诵读;11)监护大使,钦命大臣监阅译经。朝廷为了郑重其事,还要派钦命大臣在译场作监护大使,有时在开始翻经的第一天,皇帝还亲自到译场担“笔受”的工作。
看了这么一个分工程序,我们可以想象,翻译一部佛经需要多少高僧大德的努力?在我们不少人看来,这简直就是吃力不讨好。古人把翻译佛经搞的这么隆重,这么严谨,为什么呢?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如果马马虎虎,误人子弟,怎么利益众生呢?本焕长老教导我们说: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为了利益众生、成就众生,使众生离苦得乐。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