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作者,隐含作者和叙述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3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3 09:35
  • 提问者网友:愿为果
  • 2021-03-22 20:02
作者,隐含作者和叙述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风格不统一
  • 2021-03-22 21:27
要搞清楚这几个概念,首先得明白,在一个叙述文本当中,必然有一个甚至多个叙述者存在。叙述者就是那个“讲故事”的人,他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有时候可能以故事中的一个角色的形象出现,有时候则是隐身于文本当中。比如《了不起的盖茨比》当中,尼克就是作为叙述者的角色,他不仅在观察,也在讲述,而更早的小说,比如《雾都孤儿》这样的作品,其叙述者就是隐身的,他并不是作品中的某个角色,可是他一直在观察并讲述着这本书中的故事。需要注意的是,作品当中也会有一些叙述者,比如书中的某个人物讲述了一个故事,这时候就要涉及到叙述分层的问题。比如《茶花女》,前七章都是“我”和“阿尔芒”的故事,从第七章开始,阿尔芒开始讲述他和玛格丽特的故事,所以阿尔芒和玛格丽特的故事处在《茶花女》的主叙述层上,“我”处在《茶花女》的超叙述层上,阿尔芒是主叙述层的叙述者,“我”是超叙述层的叙述者,也是作为叙述者的阿尔芒的叙述接受者,而处在主叙述层上的角色,比如玛格丽特,她如果讲了什么故事,那么那些故事就处在次叙述层上,玛格丽特则是那个次叙述层的叙述者。这样应该就能看出“作者”和“叙述者”显然是不同的了。“作者”是有血有肉的人,“叙述者”只是文本当中讲故事的一个形象。“隐含作者”的概念是Wayne C. Booth在《小说修辞学》当中提出来的,指的是代表着叙述文本体现出的价值取向的形象。“隐含作者”可以这样去理解,首先,有时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可能与文本中体现的主题有偏差或是完全不同,所以从文本中读出的主题是“隐含作者”的观点而非作者观点,其次,由于“作者已死”这样的观点已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作品中的主题应为“隐含作者”的观点而非有血有肉的作者的观点,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理解文本时,不应被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所限制,用历史的影响去理解作品。最后,Chatman做的一个便于大家理解的图表:作者→隐含作者→叙述者→叙述接受者→隐含读者→读者。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蕴藏春秋
  • 2021-03-22 22:58
【作者】一般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有时也指某种理论的创始人,或某一事件的组织者或策划者。在苏联、法国、联邦德国、西班牙等国的版权法中,作者指通过自己的独立构思、运用自己的技巧与方法,直接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并产生出体现创作者个人特性的作品的自然人, 其中包括小说家、诗人、散文作家、剧作家、作曲家、歌词作家、记者、画家、书法家、雕刻家、工艺品设计师、 建筑设计师、 摄影家、翻译家、计算机程序编制者等。美、日等国的版权法也承认法人为作者。
【隐含作者(implied author)】是美国文学理论家韦恩·布斯(Wayne Booth)在《小说修辞学》(1961)中提出的概念,用来指称一种人格或意识,这种人格或意识在叙事文本的最终形态中体现出来。换句话说,某一个叙事文本之所以是其呈现出来的形态,正由于隐含作者有意地或无意地将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审美趣味等注入其中。也有人用隐指作者翻译这个概念。
【叙述者】是电影中的专业术语,指在影片中直接以语言为观众提供讯息或发表评论的人。在影片中直接以语言为观众提供讯息或发表评论的人,这个人不一定会出现在画面上。例如一般的纪录片解说员,就是评论者。
  • 2楼网友:污到你湿
  • 2021-03-22 22:37
"隐含作者"这一概念是美国著名学者韦恩·布斯在1961年出版的《小说修辞学》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作者在写作时,"不是创造一个理想的、非个性的‘一般人’,而是一个‘他自己’的隐含的替身",这就是"隐含作者",一个真实作者在文本中的替身,作者的第二自我.他不以真实存在的作者及其人生经历为依据,而是依托文本,强调文学批评的客观性.此概念的提出,使文学理论,尤其是叙事理论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的同时,亦引发了学界旷日持久的论争.正如苏珊·兰瑟所说:长期以来,隐含作者概念不断地被"攻击、捍卫、解构、复活、改进以及重新定义……很少有术语能像隐含作者这样,既使叙事学家们感到困惑又充满激情".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