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总是站起来的那个人阅读答案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31 08:03
  • 提问者网友:嘚啵嘚啵
  • 2021-01-30 18:23

总是站起来的那个人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饭。

母亲是最后一个上桌的,她总是最后一个才上桌。忙好了饭菜,又将饭菜一碗碗端上桌,连筷子都摆好了,这才高声喊我们:“开饭了!”于是,一家人从各自的房间里走出来,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吃着热乎乎的饭菜,一边开始聊一些五花八门的话题。
我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好像与生俱来就是这样的。
话题是聊不完的。儿子在学校里的新鲜事,妻子单位里的同事哪个又结婚了,哪个又离了;妹妹的生意,永远象股市一样波澜壮阔;我的写作进度,还是象老驴拉磨……在所有人中,儿子抛出的话题,常常获得最高的关注;难得发言的是母亲,她端着饭碗,眼睛盯着讲话的人,似乎插不上一句嘴。
忽然有人喊,汤勺呢?闻声一看,鸡汤盆里,漂浮着缕缕香气,却没有汤勺。母亲赶紧放下饭碗,站起身,喃喃笑着说:“你瞧我这个记性,又忘记拿汤勺了。”样子像个犯了错误的孩子。母亲迈着碎步,走进厨房,拿来了汤勺。
大家继续吃饭。儿子突然一拍脑袋,给我们讲了一个班级里发生的笑话。笑话一点也不可笑,但我们大人们还是很配合地笑得前仰后合。

儿子高兴得手舞足蹈,不小心,筷子被碰落到了地上,儿子弯腰捡起筷子,我正准备让他自已去厨房再换一双筷子,母亲已经放下饭碗,站了起来,去厨房又拿来了一双干净的筷子来,递给儿子。儿子接过筷子随口说了声,谢谢奶奶。母亲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线:“这孩子,跟奶奶客气啥啊!”
大家埋头吃饭,谁夹起一口菜,嘀咕了声:“好像有点凉了。”
母亲放下饭碗,站起身,“我去热一下。”说着,端起两盘儿菜,走进了厨房。从厨房里传来“兹拉”声。不一会儿,母亲就端着两盘热气腾腾的菜,回到了了餐桌旁。大家都将筷子伸向那两盘热菜,真好吃……
“叮铃铃!”突然,家里的电话响起来了,我正准备起身去接,母亲已经站起来了,“你们快趁热吃饭,我去接电话”。
母亲的饭碗,搁在桌上,已经看不到一丝热气。突然意识到,仅仅这一顿饭工夫,母亲就已经放下饭碗,站起来三四次,饭桌上,母亲就像时刻绷紧了弦的士兵一样,随时准备站起身来。
母亲一次次站起来,是想让我们其他人安安心心地吃顿饭啊。
其实在我们每个家庭的饭桌上,都有这样一个人:当厨房里的水烧开了,当菜凉了需要再热一下,当电话铃声响起,当谁需要餐具或调料……他(她)总是及时站起身来,去帮我们。

这个人,如果不是我们的母亲,就一定是我们的父亲。

17.你认为该文题目好不好?为什么?(3分)

18.阅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5分)

(1)“母亲赶紧放下饭碗,站起身,喃喃笑着说:‘你瞧我这个记性,又忘记拿汤勺了。’这样子像个犯了错误的孩子。母亲迈着碎步,走进厨房,拿来了汤勺。”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2分)

(2)请你写出对全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3分)

19.结合修辞方法,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饭桌上,母亲就像时刻绷紧了弦的士兵一样,随时准备站起身来。

20.结合全文,说说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21.“写小事抒真情”是我们在写作时老师反复强调的写法,请简要分析本文这种写法。(3分)

22.体谅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做儿女的本分,读完全文,请你策划一次近期孝敬父母的行动打算,并做出决定那样做的理由。(3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山河有幸埋战骨
  • 2021-01-30 19:30

17、该文题目用的好。 题目简洁,一语中的,点题,深化文章主旨; 设下悬念,吸引读者兴趣。18、(1)、语言描写、动作描写。(2)、“总是站起来的那个人”是我们最亲的人,是她(他)用自己默默无私的爱呵护着我们、帮助着我们,使我们享受到家的温暖。该句揭示了文章主旨。19、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勤劳,时刻关爱着儿女的性格特点。 20、文中的母亲一位勤劳、善良、时刻关爱子女的伟大母亲。 21、本文通过描写一家人吃饭时母亲总是站起来忙里忙外的生活细节,揭示了世界上最伟大而无私的母爱、父爱这个主题,生动、感人。同时也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感激和爱戴之情。22、思路点拨:只要围绕“孝敬父母”来写即可。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