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生不忘,其...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6 16:49
  • 提问者网友:沦陷
  • 2021-04-05 20: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生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苏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朝廷每欲俾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上章至八九,乃受。遂知制诏,纠察在京刑狱,自是不复辞官矣。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令判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预其事。  登州妇人恶其夫寝陋,夜以刀斮之,伤而不死。狱上,朝议皆当之死。安石独援律辨证之,为合从谋杀伤,减二等论。  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冯京曰:“臣亦闻之。”安石曰:“士大夫不逞者以京为归,故京独闻其言,臣未之闻也。”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宣仁二年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吕惠卿服阙,安石朝夕汲引之,至是,白为参知政事,惠卿为“护法善神”。而惠卿实欲自得政,忌安石复来,因郑侠狱陷其弟安国,又起李士宁狱以倾安石。元佑元年,卒,赠太傅。绍圣中,谥曰文。(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有删节)(1)对下列各句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为之延誉       延:引荐B.乞不次进用       次:按次序C.出息以偿        息:气息D.安石令其党吕惠卿预其事 预:参与(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直接表现王安石不恋权势、锐意改革的一组是①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②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③遂知制诏,纠察在京刑狱,自是不复辞官矣④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⑤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⑥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  ]A.①⑤⑥B.③④⑥C.①②④D.②③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少年时酷爱读书,思维敏捷;成年后议论高奇,做事果敢无畏,有改变社会风气的远大志向。B.王安石讲求为官之“术”,善于选择时机,非常看重借权势展抱负,并且在旱灾暴发、持不同政见的人攻击时,仍矢志不悔。C.登州一妇人因为厌恶丈夫睡觉时的陋习,竟要用刀杀死她的丈夫,事后大臣们主张判那妇人死罪,王安石依律为她辩护,最后查得是多人谋杀罪,对此妇人从轻发落。D.保守派借“天下久旱,饥民流离”抨击变法,宋神宗与王安石之间开始出现裂痕,王安石手下的变法派人物吕惠卿等人也开始为了各自的利益企图扳倒王安石。(4)把第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________________②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________________③士大夫不逞者以京为归,故京独闻此言,臣未之闻也。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往事隔山水
  • 2021-04-05 20:20
答案:1.C;2.A;3.C;解析:(1)息:利息。(2)②是作者对他的评论,③说明王安石善于待价而沽,④是王安石对经术和儒生的评价,表现的是他对墨守成规的旧派势力的鄙视。这些都不能表现他的不恋权势、锐意改革的品质。(3)寝陋:应释为相貌丑陋;“合从”应当理解为“应合、应属于”,不是合谋杀害的意思(4)  答案:①把谷子借贷给老百姓,收获后让老百姓用粮食作为利息来偿还,使县里的粮食得以新旧更替,乡里人觉得这样有利于百姓。  ②经术正是用来处理当今事务的,只是后代所谓的儒生大都是庸人罢了。  ③那些没有如愿的士大夫把冯京当作依附的对象,所以只有你冯京听到了这些话,我没有听到这些话。  参考译文:  王安石,字介甫,是抚州临川人。王安石年少时就喜欢读书,常常过目不忘,他写文章动笔如飞,见到的人都叹服他的文笔精妙,朋友曾巩拿去给欧阳修看,欧阳修对他引荐称赞,提拔他进士及第,皇上亲自签署任命他为淮南判官。按照惯例,任职期满朝廷允许献上文章请求试任馆职,王安石却不这样做。又被调任为鄞县知县,(到任后)把谷子借贷给老百姓,收获后让老百姓用粮食作为利息来偿还,使县里的粮食得以新旧更替,乡里人觉得这样有利于百姓。苏州通判文彦博做了宰相,赏识王安石的恬然自退,不贪图权势富贵,请求破格提拔,以激发他的进取精神。  王安石议论高妙与众不同,能以自己的口才和博学辅助促成自己的学说;做事果断,慷慨大义,有矫正世态改变社会风气的志向。  在此之间,馆阁的命令多次下达,王安石多次拒绝;朝廷每次想要给他有威望的高官,只是担心他不来任职。上表章推荐了八九次,他才接受了。于是掌管皇帝的制诰文书,监督考察京城的刑事案件,从此不再辞官了。二年二月,被拜为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你,都认为你只知经术不通晓世间的事务。”王安石回答道:“经术正是用来处理当今事务的,只是后代所谓的儒生大都是庸人罢了。”皇上问:“既然这样,那么爱卿你的计划中把什么当作首要的问题?”王安石说:“改变风俗,确立法度是当今最紧要的。”皇上认为非常正确。于是设立了制置三司条例司,令掌管枢密院的官员陈升之兼管,王安石又让他的同党吕惠卿参与这些事。  登州有一个妇人厌恶她的丈夫相貌丑陋,晚上用刀向他砍去,(她丈夫)受了伤,并没有死掉。案件上报朝廷后,朝堂议论都认为要判她死罪。王安石却援引法律条文为她辩护,认为应当属于伤害罪减二等判刑。  神宗七年的春天,天下已经长时间干旱不下雨,饥饿的百姓流离失所,皇帝的忧愁表现在脸上。王安石说:“水灾旱灾是常有的,即使是尧帝、商汤也不能避免,这不值得招致皇上忧虑,只是应当整顿人事来应对。”皇上说:“这哪里是小事,我之所以恐惧正是因为人事没有做好呀。现在征收的免行钱太重了,民怨沸腾,以至于出言不逊。”冯京说:“我也听说了这些事。“王安石说:“那些没有如愿的士大夫把冯京当作依附的对象,所以只有你冯京听到了这些话,我没有听说这些话。”监管安上门的郑侠上书,画了自己所见流离失所的百姓扶老携幼困苦之极的情景,制成图画,把它献给了皇帝,说:“大旱是由于王安石导致的。赶走王安石,上天必然下雨!”宣仁二年太后流着眼泪对皇帝说:“是王安石扰乱了天下。”(皇上)于是罢免了他原来的官职,把他贬为观文殿大学士,任江宁知府。  吕惠卿服丧期满,王安石不断地推荐他做了参知政事。吕惠卿被称为“护法善神”。然而吕惠卿实际上想要自己执政,害怕王安石再回来,(于是)借助郑侠的案件陷害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又制造了李士宁的冤案来排挤打击王安石。元佑元年,(王安石)过世,追封为太傅。绍圣年间,(又追加)谥号为“文”。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低音帝王
  • 2021-04-05 21:02
我好好复习下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