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2 14:24
- 提问者网友:半生酒醒
- 2021-04-01 14:18
西周时期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秋
- 2021-04-01 15:40
西周美学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首先西周美学是以礼乐为中心、以德性为内在基础、以礼乐形态为显现形式的审美政治。
其次西周诗礼乐作为审美活动,使周人的政治生活、日常往还、行为举止和思想意识也被赋予特定的审美意义。
最次西周器物既是礼乐体制的见证者,又是礼乐审美的呈现者。
西周是中国礼乐文明的奠基期,也是诗、礼、乐开始对中国社会形成全面影响的时期。西周美学是以礼乐为中心、以德性为内在基础、以礼乐形态为显现形式的审美政治。中国社会自周开始,“礼乐”往往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在现实层面,它被视为赋予社会文明秩序的手段;二是在理想层面,礼乐因其艺术特性而代表着社会的文明和雅化,成为美好社会的象征。诗、礼、乐与政治的紧密关联,铸成了西周时期关于艺术的基本观念,即以艺术作为政治现实和政治理想的象征或隐喻。这种政治化的艺术观也成为后世官方意识形态介入审美和艺术批评的主要原则。
西周“郁郁乎文”的社会风尚,却是审美化的。在人的行为举止方面,合乎礼仪的行为讲究升降揖让、酬唱盘桓,不但雅化而且包蕴意义,具有行为艺术的性质。礼重点用于国家的重大祭祀活动。在这种场合,人的集体行为使礼成为对天地人神、尊卑等级观念的形象演绎,具有演剧性质,有人称为“典礼艺术”。
最次西周器物既是礼乐体制的见证者,又是礼乐审美的呈现者。中国社会对器物审美、伦理意义的引申,始于新石器时期,但直至西周才形成被自觉的政治伦理意识建构的完备系统。日常生活中由礼器连缀而成的表意体系,以人体为中心,向服装、佩饰、器具、建筑、国家乃至天下逐步蔓延,典礼活动中的礼器更趋美观而且彰显精神意义,最终形成“大礼与天地同节”式的宏大空间秩序。表明西周礼器既是伦理观念的物态形式,也是对其精神意义的审美呈现,具有礼仪美术的性质。由此构成的表意体系代替文字成为对礼仪美学思想的直接讲述,可称为“礼仪美学的物体系”。
对西周礼仪美学的探索,体现着既可凭借器具还原历史、又可借助文献寻求意义跃升的双重价值,可以相信,这种研究方式,将有助于西周史的研究,并将中国美学思想史研究的上限提前。
首先西周美学是以礼乐为中心、以德性为内在基础、以礼乐形态为显现形式的审美政治。
其次西周诗礼乐作为审美活动,使周人的政治生活、日常往还、行为举止和思想意识也被赋予特定的审美意义。
最次西周器物既是礼乐体制的见证者,又是礼乐审美的呈现者。
西周是中国礼乐文明的奠基期,也是诗、礼、乐开始对中国社会形成全面影响的时期。西周美学是以礼乐为中心、以德性为内在基础、以礼乐形态为显现形式的审美政治。中国社会自周开始,“礼乐”往往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在现实层面,它被视为赋予社会文明秩序的手段;二是在理想层面,礼乐因其艺术特性而代表着社会的文明和雅化,成为美好社会的象征。诗、礼、乐与政治的紧密关联,铸成了西周时期关于艺术的基本观念,即以艺术作为政治现实和政治理想的象征或隐喻。这种政治化的艺术观也成为后世官方意识形态介入审美和艺术批评的主要原则。
西周“郁郁乎文”的社会风尚,却是审美化的。在人的行为举止方面,合乎礼仪的行为讲究升降揖让、酬唱盘桓,不但雅化而且包蕴意义,具有行为艺术的性质。礼重点用于国家的重大祭祀活动。在这种场合,人的集体行为使礼成为对天地人神、尊卑等级观念的形象演绎,具有演剧性质,有人称为“典礼艺术”。
最次西周器物既是礼乐体制的见证者,又是礼乐审美的呈现者。中国社会对器物审美、伦理意义的引申,始于新石器时期,但直至西周才形成被自觉的政治伦理意识建构的完备系统。日常生活中由礼器连缀而成的表意体系,以人体为中心,向服装、佩饰、器具、建筑、国家乃至天下逐步蔓延,典礼活动中的礼器更趋美观而且彰显精神意义,最终形成“大礼与天地同节”式的宏大空间秩序。表明西周礼器既是伦理观念的物态形式,也是对其精神意义的审美呈现,具有礼仪美术的性质。由此构成的表意体系代替文字成为对礼仪美学思想的直接讲述,可称为“礼仪美学的物体系”。
对西周礼仪美学的探索,体现着既可凭借器具还原历史、又可借助文献寻求意义跃升的双重价值,可以相信,这种研究方式,将有助于西周史的研究,并将中国美学思想史研究的上限提前。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