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历史上,如果孔明和奉孝对上,谁会败?(附原因,详细点)
答案:3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4 20:46
- 提问者网友:遮云壑
- 2021-04-13 20:07
同上,,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神也偏爱
- 2021-04-13 21:03
三国是个特殊的年代,最聪明的人最能反映这个政治集团的实力
有人会说诸葛亮聪明,诚然,作为蜀汉的开国元勋,自然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有了不起的一面。但诸葛亮的政治野心太强太大,他要做的是曹操那样的人物。但诸葛亮却不具备曹操的用人选人看人的一面。这在诸葛亮成汉蜀汉丞相时已经看出来了。
刘备用一种很不道德的手法取得了蜀汉政权的合法化,我很奇怪的是三国演义并没有对此事批判,却大唱颂歌,这是为什么?难道罗兄也对刘备这种强盗态度持肯定态度?
我们研究三国看三国也好,并不能拿三国演义这本书当作真实历史来看。那样的话会让我们失去对真实世界所发生的一切事情,持偏激的态度。
其实,聪明二字不适用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因为我认为凡是能够在历史舞台上留有自己姓名的各位,都有着凡人没有拥有的智慧和才学。
我们现在再来看曹魏集团,曹魏集团的老板也就是曹操。他才是继汉王朝以后,真正能在中国大地称王称霸的君主,他的智慧和谋略以及文学水平,都达到了当皇帝的资格。正因为如此,他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千古骂名。原因就在于我们的社会言论导向出了问题。中国人是否定个人能力的国家。赞扬的是忠,孝,仁,义。这四种人。也就是说集体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因此,我们在看某个人是否聪明时,就要看这个对他这个集团是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曹魏集团的领导人是曹操,这是肯定的,问题再于是谁为曹魏集团制定了一个使这个集团强大的战略性建议的呢?毛介。
毛玠就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曹操立刻照办。
结果曹操统一了北方。
所以我认为,曹魏集团在当时应该是由一个很聪明的老板领导一群很聪明的员工。建立了一个本应该在中国历史应该大树特树的王朝。
而诸葛亮呢?相比较而言,在这方面就不行了。我很纳闷,当时的皇帝是刘禅,但一切作主的可是诸葛亮啊。所以蜀汉的亡国诸葛亮有相当一部分的责任。诸葛亮难道不知道蜀汉的地理位置适合防守还是进攻吗?他在蜀汉发挥着什么作用呢?是好的一面还是坏的一面呢?诸葛亮为什么不采取蜀人治蜀的正确方针呢?是能力还是蜀国的条件不行?
从诸葛亮的累死,就知道诸葛亮的个人能力并不适用于蜀汉集团。
1。蜀汉集团没有将诸葛亮的正确方针落到实处。关羽擅自行动就说明问题
2。蜀汉集团后继无人。
3。蜀汉集团的战略目标不明确
4。蜀汉集团的开国根基不牢国
5。蜀汉集团是外来集团,没有实行正确的政治方针。
三国其实就是魏蜀的交锋,吴这个国家武力偏强,谋略偏弱。因此他的国家相对魏和蜀,智商相当的低
看到这里我想楼主你应该知道三国最聪明的人是谁了吧。曹魏集团的靠的是每个人的实力和聪明打出了一片属于东汉末年的最强集团。团结,积极,合作。这就看出集体的力量永远比个人的力量的优势所在。一个人的智商永远斗不过一群人的智商,一个好的老板永远强于一个好的打工仔。诸葛亮到底还是选错人了。
看一个是否聪明一定要看这个人在这集团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以及领导人是否采纳了他的意见,从而使这个集团走上了一个良性的发展道路。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并不聪明。他提的建议很适合曹魏集团。而不适合刘备。因为刘备没有曹操那样的智商。
和平时期靠个人,战争时期靠的是集体。我深以为然。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平生事
- 2021-04-13 21:35
没有什么可比性,
- 2楼网友:末日狂欢
- 2021-04-13 21:10
论眼光,对人物的分析和看法,郭嘉在三国人物当中那绝对应该是数一数二的。
曹操奸雄之目已是出类拔萃,但一样高看了孙策,小看了刘备。煮酒论英雄,不用说,赢家还是刘老蔫,至少是把老曹骗过了。但郭奉孝一双慧眼将二人看了个分毫不差,甚至都算到了孙策的结局,恐怕只有管公明可与之媲美吧。
但诸葛亮在这方面的能力就要受到质疑了。先不说他把荆州托与孤傲的关于造成的僵局是对是错,也不谈他因成见使魏炎处处为难有理无理。那马谡,杨仪,甚至是小小的押粮官,他在相人上犯的错误还真是偶然。张飞带着严颜结结实实拍了他一巴掌,他只能自嘲乃激将也~
第一阵,郭嘉完胜
为人第二:
这方面应当先称赞一下诸葛,他和刘备的君臣关系确实是千古典范,但其中也不乏老刘的权谋之术。一句“彼可取而代之”吓得诸葛夹起尾巴老老实实还要感动的鞠躬尽萃死而后已。和同僚的关系应该也是不错,定期的拍拍关羽马屁,激将一下张飞,安抚一下马超,感动感动黄忠。但他对魏延的偏见始终是那样的偏激和不可理喻,凭自己的喜恶,宁重降将不用大将,好象并未显出如何的豁达。
可郭嘉面对最难伺候的主子曹操,那个真是“伴君如伴虎”。杨修够聪明吧?走了;华佗算竞业吧?去了。谁能真正摸透老曹的心思,那才叫真正的高手,“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郭嘉就做到了这一点。老曹不但对小郭言听计从。陈群那张出了名的臭嘴,当堂指责奉孝的生活作风问题,曹操都不以为怀。论难度系数,奉孝是要高过孔明甚多了。
第二阵:郭嘉胜
天下第三:
诸葛是个好闲之人,如无刘备三顾,一哭二跳三上吊,还真不一定把他感动出山。什么天下兴亡,不如草堂春梦一场,这样的处世态度实在太过偏安和不负责任。
郭嘉又如何呢?他出仕于袁绍,但很快发现了袁的弱点,与之理念不合: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
看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这是什么胸襟?和太史慈的不世之功堪称三国两大豪言。故吾眼中,三国英杰当以孝(奉孝)义(子义)为先。
第三阵,郭嘉又大胜
度势第四:
蜀之国亡,诸葛,姜维,杨仪,黄皓都是罪人,恐怕尤以前两者为先。小国寡民,穷兵黩武,确实是让蜀汉折寿数十年。
而郭嘉度曹袁之势,细至袁绍去后其子若何,其臣如何,当为何而争,何时参战,样样看透言中,北定四洲曹操怎能不胜?
第四阵,郭嘉胜
伐兵第五:
自古诸葛多奇谋,郭嘉也有鬼神计,一个遗计退司马,一个遗计定辽东。一个为君平南,一个助主北伐。
第五阵,双方战平。
官阶第六:
侯对侯,郭嘉很早就被封洧阳亭侯了。
第六阵,双方战平。
发明第七:
孔明灯,木牛流马,这个大概郭嘉没的比了。
第七阵,孔明大胜。
为政第八:
郭嘉就没撑到那时候,撑到也不一定强的过熏鱼,所以这战结果也比较明显。
第八阵,孔明胜。
寿命第九:
......
第九阵,孔明大胜。
4:2:3,郭嘉多胜一场...呜呼哀哉,那可怜的第九条,如果郭嘉能延寿二十年,其功其谋怎下诸葛?一生算无遗策,看尽万象,足使孔明蒙羞。赤壁若有郭嘉,怎使曹公至此耶?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