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使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并使光屏与透镜所在的平面平行.
(2)将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以外的某点时,移动光屏找到像,则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的.
(3)将蜡烛从a点沿光具座移动到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的某点b的过程中,所成的像.(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
A.先是缩小的后是放大的??B.始终是缩小的??C.逐渐变大??D.先逐渐变小后逐渐变大
(4)将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内,移动光屏找像时,看到光屏上出现一个大致是环状的暗区,如图所示.这个暗区是怎样产生的(注:该实验所用的凸透镜没有边框)
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使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并使光屏与透镜所在的平面平行.(2)将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以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3 00:30
- 提问者网友:世勋超人
- 2021-01-02 18:49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舍身薄凉客
- 2021-01-22 06:13
解:(3)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物体成缩小的像;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物体成等大的像;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由此可知,当物体逐渐靠近凸透镜时,从像的变化趋势看,物体所成的像逐渐增大,从像自身的特点看,像先是缩小的后是放大的.所以选AC.
(4)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烛焰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都向主光轴会聚.这样在距离主光轴最远的部分由于本应该射向该区域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而射向凸透镜的主光轴,导致了射向该区域的光线减少,从而形成了较暗的环状区.并且光屏距离焦点位置越近,环状暗区的区域越大,中心部位越亮.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在凸透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以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都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由此去确定像的变化情况.
环状的暗区,是指该区域内没有光线射入或者是射入的光线过少造成的,分析此处光线少的原因就是题目的
(4)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烛焰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都向主光轴会聚.这样在距离主光轴最远的部分由于本应该射向该区域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而射向凸透镜的主光轴,导致了射向该区域的光线减少,从而形成了较暗的环状区.并且光屏距离焦点位置越近,环状暗区的区域越大,中心部位越亮.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在凸透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以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都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由此去确定像的变化情况.
环状的暗区,是指该区域内没有光线射入或者是射入的光线过少造成的,分析此处光线少的原因就是题目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woshuo
- 2021-01-22 07:48
感谢回答,我学习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