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钴鉧潭①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②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2 13:12
  • 提问者网友:记得曾经
  • 2021-03-21 22:29
阅读课外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钴鉧潭①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②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③,荡击益暴④,啮⑤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⑥,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⑦,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⑧游也,一旦款门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⑩之委积⑾,既芟⑿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⒀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⒁,延其槛,行其泉⒂于高者坠之潭,有声潈⒃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⒄。孰使子乐居夷⒅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注释 :    ①钻拇(g(m))潭:形似熨斗的潭,在今湖南零陵西。 ②冉水:即愚溪。 ③颠委势峻:指水的上游和下游波涛起伏很凶猛。   ④荡击益暴:激荡得更加厉害。 ⑤啮(ni8):作“侵蚀”解。   ⑥轮:水势湍峻急而成漩涡。   ⑦且十亩余:将近十亩多。   ⑧亟(q
):多次。 ⑨款门:敲门。   ⑩私券:私人借据,指债务。 ⑾委积:积累,堆积。   ⑿芟(sh1n):除草。这里指开荒。   ⒀留用:换钱。 ⒁崇其台:把台再修高些。 ⒂行其泉:沟通泉水。 ⒃潈(cóng):小水流入大水的声音,此指水流到潭里的声音。   ⒄ 迥:辽远。   ⒅居夷:住在边远地方。夷,古代东方部落名,引申指当时边远少数民族。  (1)上面的文章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一篇,题目是《钴拇潭记》。请你说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试将第一自然段译成白话文。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雪起风沙痕
  • 2019-09-21 07:48
答案:略解析: (1)第一自然段写潭的位置和形势,着力写冉水奔流,迂回曲折而成潭的景色。 (2)钻锴潭在西山的西面。冉水从南面奔流汇积而成溪流,碰到山中的巨石后转了一个弯,东流而去才形成的——它的上游和下游地势险峻,溪水流争浪高,回荡冲击,愈往下流,水势就愈暴烈,不断地冲蚀两岸的土地,所以溪床宽阔,中间深邃,这样的水势一直到它碰到这里的岩石后才被止住。水流碰到岩石后激起一个个车轮似的漩涡,然后才缓缓流淌;像这样水色清澈、水面平静的潭面有十多亩的面积,绿树在岸边环绕一周,清泉从高处飞珠溅沫。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西风乍起
  • 2019-07-23 17:20
我学会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