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文言文虚词例句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7 00:41
  • 提问者网友:嗝是迷路的屁
  • 2021-03-16 19:30
文言文虚词例句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洒脱疯子
  • 2021-03-16 20:56
一、夫、唯、其
语气词“夫”可用于句首,也可用于句尾。用于句首,表示将要发表议论,引出议论的内容。如果是用在复句的最后一个分句的句首,则常常表示对上文的结语或推论。例如:
①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晋灵公不君》)
②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这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许行》)
③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荀子•议兵》)
前三例都是引出议论的内容,后一例是对上文的总结。
“夫”用于句尾,表示感叹语气,有进也表示疑问测度语气,可译“啊”、“吧”或“吗”。例如:
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②吾歌,可夫?(《史记•孔子世家》)
“唯”(惟、维)作语气词,可用于句首或句中。表示引出主语或强调时间,一般可以不译出。例如:
①《周书》曰:“惟命不于常”,有德之谓。(《左传•成公十六年》)
②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晋灵公不君》)
③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王勃《滕王阁序》)
“唯”用在祈使句中,表示祈求、希望,可译为“希望”、“请”等。例如:
①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②唯天王秉利芳义焉!(《诸稽郢行成于吴》)
③惟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于臣乘言。(《上书谏吴王》)
句中的“唯”(惟、维)往往用来帮助加强判断,有的可译为“是”。例如:
①晋楚唯天所授,保患焉!(《左传•成公十六年》)
②黍稷非声,明德惟馨。(《左传•僖公五年》)
③是惟子厚之室,既固且安。(《柳子厚墓志铭》)
语气词“其”往往用于句首或谓语前,表示多种语气。
其一是表示估计、推测。往往用来表示自己的意见不一定正确,只是一种推测、估计。或者表示虽有一定看法,但为了谦虚或客气,而使用“其”使自己的意见、看法表述得委婉、曲折些。这种用法的“其”可译为“大概”、“也许”、“或许”、“恐怕”等。例如:
①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晋灵公不君》)
②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左传•僖公五年》)
③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厚也。(苏轼《贾谊论》)
其二是表示反问,相当于“岂”,可译为“难道”。例如:
①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诸稽郢行成于吴》)
②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城濮之哉》)
其三是用于祈使句中,表示劝告、祈使、命令。这种用法的“其”,仍然是要使劝告、祈使、命令的语气变得委婉、含蓄些。一般可以不译。例如:
①子其勉也,吾不复见子矣。(《左传•成公十六年》)
②君幼,诸臣不佞,何以及此?君其戒之!(同上)
④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二、常见的疑问代词有“谁”、“孰”、“何”、“胡”、“曷”、“奚”、“安”、“恶”、“焉”等。这些疑问代词有的称代人,有的称代事物,有的称代处年,有的具有两种或三种称代作用。

“谁”和“孰”主要用于指人,“谁”的用法和现代汉语完全一样,只是作宾语时要放在动词前面。例如:
① 寡人有子,未知其谁立焉?(《左传•闵公二年》)
② 吾谁欺?欺天乎?(《论事•子罕》)
“孰”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主要用于选择问句中。例如:
① 吾子与子路孰贤?(《孟子•公孙丑上》)
② 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柳子厚墓志名》)
“孰”用来指人时,也有不表选择的,这就和“谁”的用法相同了。例如:
① 王者孰谓?谓文王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② 孰可以代之?(《左传•襄公三年》)
③ 孰为夫子?(《论语•微子》)
“何”、“胡”、“曷”、“奚”主要用于指事物,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什么”。“何”使用最广泛,可以充当宾语、定语、谓语;有时也充当主语、状语。义当状语时相当于“怎么”、“为什么”。例如:
① 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城濮之战》)
② 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许行》)
③ 是何言也?(《夫子加齐之卿相》)
④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许行》)
⑤ 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史记•魏公子列传》)
⑥ 公笑曰:“子近市,识贵贱乎?”对曰:“既利之,敢不识乎?”公曰:“何贵?何贱?”(《左传•昭公三年》)——公:齐景公;子:指晏婴。
例①“何”充当动词谓语的宾语;例②“何”充当介词的宾语;例③“何”充当定语。这三例中的“何”都可以译成“什么”。例④“何”充当谓语,可译成“什么原因”。例⑤“何”充当状语,可译为“什么”。例⑥“何”充当主语,可译成“什么东西”。“何”充当主语的情况比较少见。
“胡”、“曷”、“奚”的使用范围比“何”小,主要用作状语,表示“为什么”、“怎么”的意思。例如:
①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诗•魏风•伐檀》)
② 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潜《归去来辞》)
③ 吾子其曷归?(《左传•昭公元年》)
④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论语•为政》)
⑤ 既自以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陶潜《归去来辞》)
这几个例子中的“胡”、“曷”、“奚”都充当状语。例②中的“曷”是“何时”之义,并不是“归”的宾语。“曷”在《诗经》中经常用来询问时间,也是“何时”之义,可以作定语,也可以作状语。例如:
① 怀哉怀或!曷月予还归哉?(《诗•王风•扬之水》)
② 我日构祸,曷云能榖?(《诗•小雅•四月》)——我每日都遭受祸患,怎能说命运会好呢?
例①“曷”充当定语;例②“曷”充当状语。
“胡”、“曷”、“奚”作宾语,常和介词“以”、“为”组成“奚以”、“胡为”、“曷为”这样的介宾词组,在句中充当状语,询问原因,也是“为什么”的意思。例如:
① 奚以为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② 已矣乎?寓表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陶潜《归去来辞》)
③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李白《蜀道难》)
④ 孟子三见宣王,不言事。门人曰:“曷为三遇齐王而不言事?”(《荀子•大略》)
“何”、“奚”有时也可以称代所,相当于“哪里”、“什么地方”。例如:
① 胶鬲曰:“西伯将何之?无欺我也。”武王曰:“不子欺,将之殷也。(《吕氏春秋•贵因》)
② 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卫。”(《庄子•人间世》)
“安”、“恶”、“焉”主要用来称代处所,在句中充当宾语或状语。
例如:
①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② 子列子曰:“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夫有形者生无形,则天地安从生?”(《列子•天瑞》)
③ 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孟子•尽心上》)
④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庄子•知北游》)
⑤ 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战国策•魏策一》)
⑥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例①“安”充当动词宾语;例②“安”充当介词宾语。例③“恶”充当动词宾语;例④“恶”充当介词宾语。例⑤“焉”充当动词宾语。⑥“焉”充当状语。以上诸例说明“安”、“恶”、“焉”充当宾语时,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