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将3支试管均放入37℃水中的目的是: .
(2)10分钟后滴加碘液明显变蓝色的是 ,原因是: .
(3)若在37℃水中放置5分钟,滴加碘液A中会有部分变蓝色;在37℃水中放置10分钟,滴加碘液A中不变蓝色,说明 .
(4)恒温后,A中滴加碘液 .说明 .这就是细细品尝馒头会感到有甜味的原因.
(5)通过A与C的对比,可以探究 和 作用;通过A与B的对比,可以探究 的作用;通过A与B、C的对比,即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作用,又可探究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6)若把以上3个试管都放在10℃水中10分钟,滴加碘液会都变蓝,原因是淀粉遇碘变蓝色.说明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需 .
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1)将3支试管均放入37℃水中的目的是:(2)10分钟后滴加碘液明显变蓝色的是 ,原因是: .(3)若在37℃水中放置5分钟,滴加碘液A中会有部分变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9 06:43
- 提问者网友:ミ烙印ゝ
- 2021-02-18 17:22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往事隔山水
- 2021-02-18 17:38
(答案→) 解析:从实验设置来看,该实验中有两组对照实验:A和B形成了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A和C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消化的作用.实验中将馒头切碎模拟了牙齿的咀嚼,搅拌模拟了舌的搅拌.(1)消化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是人体的温度,即37℃,因此实验中应将实验装置放置在该温度下.(2)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试管B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无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3)淀粉的分解即需要消化酶的参与,又需要有适宜的温度,同时还得有足够的时间,在37℃水中放置5分钟,滴加碘液A中会有部分变蓝色,说明时间过短淀粉的消化不彻底,因此会部分变蓝色;在37℃水中放置10分钟,滴加碘液A中不变蓝色,说明达到一定时间后淀粉被彻底消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4)A中的淀粉经过一定时间的水浴后,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我们吃馒头时长时间咀嚼会感觉有甜味,就是这个原因(淀粉是没有甜味的,淀粉分解后形成的麦芽糖有甜味).(5)比较A与C的实验现象可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够促进淀粉的消化;比较A与B食物实验现象可知,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比较A与B、C的实验现象可知,淀粉的消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系.(6)酶的活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在接近体温的环境下活性最高,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将实验装置放在10℃温度环境中淀粉没有完全被分解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故答案为:(1)为酶的催化作用提供适宜的温度(2)B;B试管内的淀粉没有变化(3)酶的催化作用与恒温的时间有关(4)不变蓝;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5)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淀粉酶(6)适宜的温度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孤独的牧羊人
- 2021-02-18 18:29
哦,回答的不错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