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先主传】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为何列第二?或曰:""陈寿晋臣,晋受魏禅....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2 18:40
- 提问者网友:爱了却不能说
- 2021-03-01 17:59
【三国志先主传】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为何列第二?或曰:""陈寿晋臣,晋受魏禅....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我住北渡口
- 2021-03-01 19:19
【答案】 把二牧传放在先主传前面,不合理.魏书就很明显,董卓二袁放在本纪的后面.
陈寿这么做可能是出于两种考虑:
1、魏国和蜀汉有仇,而吴国和魏国本来没有仇,是因为刘备,才使得曹操和孙权反目.晋国是承魏正统,所以也对汉有所敌视.且晋国的奠基人司马懿,还曾经被诸葛亮打得相当狼狈.在这种情况下,陈寿写吴书为吴主传和三嗣主传,并没有用皇帝的号.而刘禅没有谥号,只称后主,蜀书的先主传和后主传,就有偏袒汉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陈寿为了减轻压力,把二牧传放在前面,是一种明哲保身的策略.
2、由于晋国承魏正统,所以必然要打击汉吴.吴还好说,因为吴书前面本来就有孙破虏讨逆传(孙坚、孙策),再加上吴国朝廷有人,陆机、陆云能为吴国说点好话,还有就是前面说过的,魏吴并无仇.综合这几点,吴书前面也就不需要再加什么了,不写本纪即可.而对于汉,就必须要打击,所以,肯定要给先主传前面加点什么.二牧传就是最好的选择.
还可能有两点额外的因素.第一就是刘璋和曹操的关系不错,名义上刘璋是服从曹操政府的,且虽然路途遥远,时不时的还去上供.可能晋国有人提刘璋父子说好话;第二就是陈寿是巴西人,是地地道道的蜀人,可能他对刘备使诈力灭蜀颇有意见.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三国志上没有明确指出,但是很大一部分益州集团的人,对刘备都颇有意见.只是刘备这个人能成功,和他会招揽人心很有关系.刘备安抚了黄权、刘巴,和吴懿结亲,重用法正、李严,使得益州集团的怨气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仍然有孟达、黄权投降的事件.
陈寿这么做可能是出于两种考虑:
1、魏国和蜀汉有仇,而吴国和魏国本来没有仇,是因为刘备,才使得曹操和孙权反目.晋国是承魏正统,所以也对汉有所敌视.且晋国的奠基人司马懿,还曾经被诸葛亮打得相当狼狈.在这种情况下,陈寿写吴书为吴主传和三嗣主传,并没有用皇帝的号.而刘禅没有谥号,只称后主,蜀书的先主传和后主传,就有偏袒汉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陈寿为了减轻压力,把二牧传放在前面,是一种明哲保身的策略.
2、由于晋国承魏正统,所以必然要打击汉吴.吴还好说,因为吴书前面本来就有孙破虏讨逆传(孙坚、孙策),再加上吴国朝廷有人,陆机、陆云能为吴国说点好话,还有就是前面说过的,魏吴并无仇.综合这几点,吴书前面也就不需要再加什么了,不写本纪即可.而对于汉,就必须要打击,所以,肯定要给先主传前面加点什么.二牧传就是最好的选择.
还可能有两点额外的因素.第一就是刘璋和曹操的关系不错,名义上刘璋是服从曹操政府的,且虽然路途遥远,时不时的还去上供.可能晋国有人提刘璋父子说好话;第二就是陈寿是巴西人,是地地道道的蜀人,可能他对刘备使诈力灭蜀颇有意见.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三国志上没有明确指出,但是很大一部分益州集团的人,对刘备都颇有意见.只是刘备这个人能成功,和他会招揽人心很有关系.刘备安抚了黄权、刘巴,和吴懿结亲,重用法正、李严,使得益州集团的怨气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仍然有孟达、黄权投降的事件.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从此江山别
- 2021-03-01 20:29
我也是这个答案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