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过麦子不死》写的是什么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8 01:07
  • 提问者网友:做自己de王妃
  • 2021-04-07 12:58
《如过麦子不死》写的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秋
  • 2021-04-07 14:26
如果麦子不死
  在一种韵律性的狂欢中,他是多麼的美,在破衣服之下,他几乎是半裸著,黑细如鬼灵,嘴唇张著,眼睛狂野.....」。
  书名:如果麦子不死(SI LE GRAIN NE MEURT)
  作者:安德烈.纪德
  版本:志文出版社
  译者:孟祥森

  我所认识的纪德
  纪德 (Andre Gide, 1869~1951 ) 是20世纪法国首席文学家之一,也是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纪德出生於保守家庭,并接受虔诚新教徒的观念不断的洗礼,纪德在某些思想来说是被压抑的,因为身体虚弱,对於生与死害怕畏惧却又要去面对,在「如果麦子不死」一书中写道:他在南国的太阳下找到生之喜悦,不再是昔日那个忧郁的少年,正式脱离处女作「凡尔德手记」的封闭阴影,他是个对环境周遭极度敏感的人,在父亲死后,丧失依靠,於是他与外界隔绝,正式的封闭自已,当写「窄门」一书的时候,其实他陷入畸恋中,他暗恋自已的表姐梅德琳,心底不免有二种力量相互激荡著,宗教性的和肉欲性的不断冲击著他的心灵,一方面他为自已的行为感到罪恶,但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压抑自已的欲望,当违反世俗的和自已所爱的人结婚,却又无法产生真正的情感,婚姻对纪德来说是一场柏拉图式的爱情,是一种天使与魔鬼结合的爱情。
  如果仔细阅读此书,便知道纪德有同性恋的倾向,因为赎罪,才写这本书,也自称不管作者如何陈述,一本自传并不是完全真实的,在二十三岁时完成的「凡尔德手记」写出年轻时心灵不安的呼喊,空虚、疯狂让纪德的思想混乱,又不得不装作正常,不同的自我不断地在驱赶,之后与密友保罗游历北非和义大利,完成以抒情方式,揉合传统的短诗、颂歌、旋曲等形式,组成歌吟「解放」(自由)的记录。
  从纪德文字中可强烈感受情欲的悸动与不安,像至突尼斯旅行时,对十四岁向导塞西:「...为了教我如何用阿拉伯的外衣围裹自已而半裸时,我记得我那混乱而骚动的情感...。」
  与另一向导阿里「...他的袍子落下来,他把外套抛掉,这样他就如一个神般的赤裸,他把细细的胳膊向天空举起,再笑著落在我身上,他的身体在燃烧.....」。
  对回教舞者的描述:「在一种韵律性的狂欢中,他是多麼的美,在破衣服之下,他几乎是半裸著,黑细如鬼灵,嘴唇张著,眼睛狂野.....」。
  在极度享乐后,纪德体验一种安静与安适的感受,藉由放纵得到虚弱病体与压抑心灵的平衡,另一方面又矛盾的去追寻纯洁无暇的婚姻生活,在梅德琳死去时极度哀伤,在「遣悲怀」写出另一女主角阿丽莎来暗喻对梅德琳的爱,从新约约翰福音第十二章:「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如果麦子不死,让纪德生活超越作品本身的实质意义,如果不是经由他的挣扎、冲击,从解放与与禁锢中求得再生,又怎能让生命得以永恒,犹如麦子落地,生生不息。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神也偏爱
  • 2021-04-07 15:47
法国作家纪德的自传,前面有照片多幅,后有作家年表。竖排繁体字。该书曾被视为禁书。
没有一个作家曾像纪德那样,把实际生活和作品浑然融合为一体,使作家的生活超越了作品的光辉,永远熠熠生光,引人兴趣。本书是纪德非常大胆的自传性表白,书中描写纪德从少年时代到订婚时期的生涯,是一本小说体的自传。纪德曾说过,他是为了赎罪才写这一本书,因此,在书中他毫不保留地暴露出自己的缺点和怪癖。他的暴露并不是为了一己的快乐,他所暴露的乃是一具血肉分明的人之躯体,是经过肉体和精神,神和魔鬼的不断斗争后,以作家真挚不虚伪的诚心,写出一个在内心中埋藏著如活火山般热力的文学少年。
纪德
法国诗人、小说家、戏剧家。1869年出生於巴黎,父亲是巴黎大学法学教授,母亲则出身名门世家。纪德因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大多由家庭教师担任他的教育课程。22岁出版「凡尔德手记」,赢得当时象徵派作家的赞赏。1909年,他和普鲁斯特、沙特、卡缪等人创办「新法兰西评论」,为法国文坛带来了新的气象,也领导了整个欧洲文坛。获得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