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感情收敛的意思是什么,如何理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22 15:06
  • 提问者网友:鐵馬踏冰河
  • 2021-05-22 04:41
感情收敛的意思是什么,如何理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老鼠爱大米
  • 2021-05-22 05:28
之前,本人对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观点持有不同看法,甚至可以说是也有误解,但自从读了学者廖保平的一篇《“存天理,灭人欲”是扼杀人性?》,感受颇深,想想过去对这个观点是断章取义了,特分享与您学习参考:
朱熹讲过一句名言:“存天理,灭人欲”,被很多人记住并断章取义地误解误读,斥为不讲人性、扼杀人性之说,一说谁不讲人性,就搬出这句话来当令箭。
《礼记·礼运》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兼治儒墨之道”的告子说,“食色,性也。”《礼记》为儒家经典,告子可以说代表了一般人的看法,两者都是承认人欲的,允许人们追求人欲的,为什么作为儒学大师的朱熹居然反对人欲?
其实,朱熹并没有反对《礼记》和告子所主张的“人欲”,相反,朱熹将《礼记》和告子所主张的“人欲”视为“天理”,而将超出于“天理”的欲望,视为“人欲”。因此,朱熹所说的“人俗”与《礼记》和告子所说的“人欲”不是一个意思,也不在一个层面。朱熹所说的“人欲”是超越了《礼记》和告子所说的“人欲”的“人欲”,是一种泛滥成灾的“人欲”。
在朱熹的眼里,天理人欲的区别是:“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朱子语类》卷十三第二十二条),也就是说,自然需求是“天理”,欲壑难填则是“人欲”。
换为现在的现实而言,吃鸡鸭鱼肉是“天理”,吃濒危动物,就是“人欲”,娶妻生子是“天理”,包二奶、三奶、四奶就是“人欲”。说白了,就是主张人应该节制自己的欲望,不能任由欲望泛滥,否则无底的欲望会毁了人类自身。
这样看,朱熹所说的“存天理,灭人欲”不但不扼杀人性,还是在保护人性,是很符合现在的思想文明的,即人类应该节俭一点,收敛一点,不在太穷奢极侈。
无论是人类自身还是人类身处的环境,之所以出现太多问题,就是因为欲望太多不加节制的原因。吃东西不加节制,什么病都来了;对他人不断压榨,人际关系坏了;对环境无穷索取,环境恶化了……这都是人类被欲望牢着鼻子走,自作自受的结果。要是听取朱熹一席话,恐怕就没有这么严重的后果。
如果说“天理”有一点基本的、自然的、哲学味道的话,“人俗”则是繁复的、人为的、世俗的。欲望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但过度的欲望又是人类毁灭的力量。
朱熹认为,虽小人不可能没有“天理”,虽圣人不可能没有“人欲”,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因为圣人“灭尽人欲,存尽天理”。所以,朱熹这句“存天理,灭人欲”,其实又是讲人的修炼与修行,就跟《礼记·大学》讲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相似,都是通过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来达到某种品质能力,使自己和世界和谐。
也不知道后世哪个歪嘴和尚,将朱熹的经给念歪了,仅凭只字面去理解,将“存天理,灭人欲”理解成扼杀人性之说,认为是禁欲主义。一代大儒朱熹会有这么弱智么?倘若朱熹主张扼杀人性,甚至连两性生活都要取消,则人类还如何繁衍,对于帝王来说,这种思想也是很可怕的,主要灭绝人类,国家哪里还有人口劳动力,皇帝也不可能要推广他的学说。元仁宗不可能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明太祖朱元璋也不可能将朱熹的“理学”钦定为科考内容。
想必是朱熹在哲学层面思考人类因欲望带来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铤而走险,无所不用其极;思考人类因欲望带来的种种折磨和痛苦。他想从最本原的、最初始的地方去还原人的本性,结果他就找到了“天理”这个东西,并认为“天理”就是最初的人性,即人之为人的道理,而脱离了“天理”的人性则成了“人欲”,即人这变为非人的道理。他认为人之为人的道理是至高无上,谓之“天理”。人要回到人之为人上,就要“存天理,灭人欲”。
现代社会,人们在追求了繁复丰富之后,又发现,“平平淡淡才是真”,......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