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K525小夜曲的创作背景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6 11:56
- 提问者网友:愿为果
- 2021-03-16 06:58
急需,好的追加悬赏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天凉才是好个秋
- 2021-03-16 08:22
D大调第6号管弦乐小夜曲:<小夜曲>
莫扎特的父亲利奥波德写在莫扎特的亲笔手稿上.这首曲子是莫扎特为了萨尔兹堡的社交场合而作,由于作曲的时间1月正是冬天最寒冷时,所以可以判断出当时应该是在室内演出.
贵族婚礼的庆祝乐章
D大调第7号管弦乐小夜曲:<哈弗纳>
小夜曲本来是指站在窗外对情人倾诉爱意的歌唱曲,或者是演奏的器乐曲.在欧洲的歌剧里,也常常出现小夜曲的歌唱场面.但是18世纪后半叶之后,小夜曲所代表的意义却有点改变了.
当时在欧洲的贵族与有钱人,跟中国古代贵族家里会养些歌伎舞姬一样,都会依自己的经济状况在自己的宅邸设置规模大小不同的管弦乐队,在各种庆祝会或宴会场合上演奏音乐一助兴或娱乐来宾.特别是在18世纪的奥地利,此举尤其盛行.
小夜曲的乐曲内容通常比较轻快,浪漫,优美,所以是常在这种场合演奏的乐曲种类之一.其他的还有嬉游曲,夜曲或是轻组曲等.这个时期的小夜曲,从三乐章到十乐章都有,而且其中一定有好几乐章包含小步舞曲.
1776年.莫扎特为萨尔兹堡的哈弗纳家写了一首小夜曲.哈弗纳家的主人是个有钱的商人,同时也是当时萨尔兹堡的市长,跟莫扎特的父亲利奥波德是好友.老哈弗纳去世后,由长子继承了他的职位,后来因为哈弗纳家的千金伊丽莎白小节要结婚了,哈弗纳委托莫扎特创作一首在婚礼前一天的庆祝会上演奏的曲子,因此莫扎特就写了一首曲子,称作<哈弗纳小夜曲>.
这首曲子的初演是在1776年7月21日,婚礼的前一天.因为举行了一个庆祝会,当时邀请的来宾有许多达官贵人,有一位是萨尔兹堡大主教的宫廷顾问,他曾经记载说:"用餐后,我们都去聆听哈弗纳为她姐姐伊丽莎白所准备的婚礼音乐,是在罗雷托教堂旁边的花园里演奏."
因为这首曲子是在婚宴上演奏的音乐,所以乐曲弥漫着豪华,热烈,典雅的气氛,而且有八个乐章,规模庞大,演奏的时间也不短,全部演奏完大约需要一个小时.
大学期末考试结束了!
D大调第9号管弦乐小夜曲:<邮号>
在旅行回到萨尔兹堡之后,莫扎特开始对他的大主教老板产生强烈的不满.不过,从1779年初到隔年夏天的一年半岁月里,他依然以宫廷音乐家的身份在大主教的官邸里任职.这段时间,他将旅行途中得来的灵感华为作品,杰作包括K.318,K.319,K.338三首交响曲.而管弦乐作品更是丰富,第9号小夜曲就是属于这个时期的作品之一.
依据小夜曲的用途来看,此曲可能是为了某种节庆而作,但是并没有确定的资料可以作证.据一位莫扎特传记得作者梅杰克在1799年写给出版社的信里提到,这是为了大主教的受洗日而作,所以,又被称作<祝贺交响曲>.可是,大主教受洗的日子在9月30日,这首曲子在8月3日就完成了,以莫扎特的习惯来看,应该不是为了大主教而作.
一般认定,此曲是为了庆祝萨尔兹堡大学期末考试结束而写的结业音乐.在莫扎特的时代,邮递马车就是今天的公车,专门来往各地送邮及载客.马车一开到,车夫就吹响号角以告知人们,因此在第六乐章第二小步舞曲中段里,便有模仿邮递马车的号角声,所以此去通常又被称作<邮号小夜曲>.
驿马车的邮号用在这里,感觉就像是学生们结束考试之后,心情轻松而出外游玩的俏皮.全曲有七个乐章构成,中间夹着以管乐为中心的"交响协奏曲",这是萨尔兹堡时期的杰作之一.
规模最大的管乐作品
降B大调第10号管乐小夜曲:<大组曲>
莫扎特在1781年搬到维也纳时,维也纳正在流行一种叫做Harmoni的管乐合奏.这种音乐会依场合增减乐器的编制,不过,一般都以双簧管,竖笛,法国号与低音管各两支的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262366334八重奏为主.1782年,当时的皇帝约瑟夫二世在宫廷里设置了八重奏的管乐团,贵族也纷纷开始仿效成立自己的乐团,所以管乐的合奏音乐更是大大风行.
用来演奏的音乐,除了创作作品之外,还有从歌剧或舞剧节选出来重新编曲的作品.当时的作曲家几乎都写过这类型音乐,莫扎特也不例外,而他所写的管乐作品中,规模最大的就是K.361的<降B大调第10号管乐小夜曲>.
此曲是在基本编制的八重奏上,另外加入两只巴松管跟两只法国号,以及一把低音提琴所构成的13人合奏,表现了精妙的管乐编写手法.全曲7个乐章,中间夹有两个小步舞曲乐章,结构的庞大考验着演奏着的体力与合奏默契.所幸,有了莫扎特快慢交替的乐曲安排,才不致让听者耳朵疲惫.
这首曲子最初的演奏记录是在1784年3月23日,当时的竖笛名家安东.史塔勒在他的个人演奏会上跟维亚纳宫廷的乐团演奏了七个乐章里的其中四个.
安东.史塔勒师哥竖笛高手,莫扎特后来也曾为他写作许多竖笛作品.词曲一开始有可能也是为了他所写,因为此曲以竖笛为中心,在巧妙地从旁边引导格式管乐器加入,展现莫扎特绝妙的手法.
演奏会当天,<维也纳日报>上还刊登了广告:"由莫扎特作曲的特殊大规模管乐作品",后来有一位前往聆听地听众写下这样的评论:"13件乐器的编制,每一位演奏者都是名家,是非常优秀杰出的作品."
夜半时分,一群乐师献乐
降E大调第11号小夜曲
夜深里,万籁俱寂.
门外,突然传来一阵音乐,节奏轻巧温柔,像晚风缓缓拂过,像饱含情感的呢喃,再刚硬的人听到这样的乐曲,只怕也要化为绕指柔吧.但是,有个人听到这优美的乐章,却瞠目结舌,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在惊讶过后,他猛然打开了门..
莫扎特在1781年11月3日写给他父亲的信里,就描述了这样一件事.事情发生在10月的某一个晚上,当时他正要就寝,却听到自己家门外传来乐声,而且那首曲子还是他所写得<降E大调第11号小夜曲>.莫扎特打开了门,发现原来是一些专门为贵族演奏小夜曲的乐师,为了向这首优雅美丽之乐曲的作者表示他们的敬意,私下约了一起练习,然后特地来演奏给莫扎特听.果然给了莫扎特一个大大的惊喜.
被编为K.375的本曲一开始是用各两支的竖笛,法国号与低音管演奏.第二年的7月,莫扎特又亲自加上两只双簧管,所以现在它变成管乐八重奏.但也有一个版本是再加入两只英国管,变成十支管乐器的演奏形式.
本曲5个乐章在形式安排上相当有趣:第1和第五两个乐章是快板,第二和第四乐章则是小步舞曲,居中的第三乐章则是唯一的慢板,形成像三明治一样的形式.更有趣的是,在演出时间上,第一乐章居然比后面任何一个乐章都多出两三倍,标准的头重脚轻.第三乐章的慢板的节奏设计仿佛夏夜晚风徐徐吹拂,令人心情舒畅,合奏的细腻感与气氛令人沉醉.
据说,这曲子是为维也纳宫廷画家约瑟夫.范.希克尔的表妹所写的.这位表妹跟莫扎特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令人十分好奇,但是却不得而知.
楼主,不好意思,不知这答案好不好,因为范围太广........
莫扎特的父亲利奥波德写在莫扎特的亲笔手稿上.这首曲子是莫扎特为了萨尔兹堡的社交场合而作,由于作曲的时间1月正是冬天最寒冷时,所以可以判断出当时应该是在室内演出.
贵族婚礼的庆祝乐章
D大调第7号管弦乐小夜曲:<哈弗纳>
小夜曲本来是指站在窗外对情人倾诉爱意的歌唱曲,或者是演奏的器乐曲.在欧洲的歌剧里,也常常出现小夜曲的歌唱场面.但是18世纪后半叶之后,小夜曲所代表的意义却有点改变了.
当时在欧洲的贵族与有钱人,跟中国古代贵族家里会养些歌伎舞姬一样,都会依自己的经济状况在自己的宅邸设置规模大小不同的管弦乐队,在各种庆祝会或宴会场合上演奏音乐一助兴或娱乐来宾.特别是在18世纪的奥地利,此举尤其盛行.
小夜曲的乐曲内容通常比较轻快,浪漫,优美,所以是常在这种场合演奏的乐曲种类之一.其他的还有嬉游曲,夜曲或是轻组曲等.这个时期的小夜曲,从三乐章到十乐章都有,而且其中一定有好几乐章包含小步舞曲.
1776年.莫扎特为萨尔兹堡的哈弗纳家写了一首小夜曲.哈弗纳家的主人是个有钱的商人,同时也是当时萨尔兹堡的市长,跟莫扎特的父亲利奥波德是好友.老哈弗纳去世后,由长子继承了他的职位,后来因为哈弗纳家的千金伊丽莎白小节要结婚了,哈弗纳委托莫扎特创作一首在婚礼前一天的庆祝会上演奏的曲子,因此莫扎特就写了一首曲子,称作<哈弗纳小夜曲>.
这首曲子的初演是在1776年7月21日,婚礼的前一天.因为举行了一个庆祝会,当时邀请的来宾有许多达官贵人,有一位是萨尔兹堡大主教的宫廷顾问,他曾经记载说:"用餐后,我们都去聆听哈弗纳为她姐姐伊丽莎白所准备的婚礼音乐,是在罗雷托教堂旁边的花园里演奏."
因为这首曲子是在婚宴上演奏的音乐,所以乐曲弥漫着豪华,热烈,典雅的气氛,而且有八个乐章,规模庞大,演奏的时间也不短,全部演奏完大约需要一个小时.
大学期末考试结束了!
D大调第9号管弦乐小夜曲:<邮号>
在旅行回到萨尔兹堡之后,莫扎特开始对他的大主教老板产生强烈的不满.不过,从1779年初到隔年夏天的一年半岁月里,他依然以宫廷音乐家的身份在大主教的官邸里任职.这段时间,他将旅行途中得来的灵感华为作品,杰作包括K.318,K.319,K.338三首交响曲.而管弦乐作品更是丰富,第9号小夜曲就是属于这个时期的作品之一.
依据小夜曲的用途来看,此曲可能是为了某种节庆而作,但是并没有确定的资料可以作证.据一位莫扎特传记得作者梅杰克在1799年写给出版社的信里提到,这是为了大主教的受洗日而作,所以,又被称作<祝贺交响曲>.可是,大主教受洗的日子在9月30日,这首曲子在8月3日就完成了,以莫扎特的习惯来看,应该不是为了大主教而作.
一般认定,此曲是为了庆祝萨尔兹堡大学期末考试结束而写的结业音乐.在莫扎特的时代,邮递马车就是今天的公车,专门来往各地送邮及载客.马车一开到,车夫就吹响号角以告知人们,因此在第六乐章第二小步舞曲中段里,便有模仿邮递马车的号角声,所以此去通常又被称作<邮号小夜曲>.
驿马车的邮号用在这里,感觉就像是学生们结束考试之后,心情轻松而出外游玩的俏皮.全曲有七个乐章构成,中间夹着以管乐为中心的"交响协奏曲",这是萨尔兹堡时期的杰作之一.
规模最大的管乐作品
降B大调第10号管乐小夜曲:<大组曲>
莫扎特在1781年搬到维也纳时,维也纳正在流行一种叫做Harmoni的管乐合奏.这种音乐会依场合增减乐器的编制,不过,一般都以双簧管,竖笛,法国号与低音管各两支的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262366334八重奏为主.1782年,当时的皇帝约瑟夫二世在宫廷里设置了八重奏的管乐团,贵族也纷纷开始仿效成立自己的乐团,所以管乐的合奏音乐更是大大风行.
用来演奏的音乐,除了创作作品之外,还有从歌剧或舞剧节选出来重新编曲的作品.当时的作曲家几乎都写过这类型音乐,莫扎特也不例外,而他所写的管乐作品中,规模最大的就是K.361的<降B大调第10号管乐小夜曲>.
此曲是在基本编制的八重奏上,另外加入两只巴松管跟两只法国号,以及一把低音提琴所构成的13人合奏,表现了精妙的管乐编写手法.全曲7个乐章,中间夹有两个小步舞曲乐章,结构的庞大考验着演奏着的体力与合奏默契.所幸,有了莫扎特快慢交替的乐曲安排,才不致让听者耳朵疲惫.
这首曲子最初的演奏记录是在1784年3月23日,当时的竖笛名家安东.史塔勒在他的个人演奏会上跟维亚纳宫廷的乐团演奏了七个乐章里的其中四个.
安东.史塔勒师哥竖笛高手,莫扎特后来也曾为他写作许多竖笛作品.词曲一开始有可能也是为了他所写,因为此曲以竖笛为中心,在巧妙地从旁边引导格式管乐器加入,展现莫扎特绝妙的手法.
演奏会当天,<维也纳日报>上还刊登了广告:"由莫扎特作曲的特殊大规模管乐作品",后来有一位前往聆听地听众写下这样的评论:"13件乐器的编制,每一位演奏者都是名家,是非常优秀杰出的作品."
夜半时分,一群乐师献乐
降E大调第11号小夜曲
夜深里,万籁俱寂.
门外,突然传来一阵音乐,节奏轻巧温柔,像晚风缓缓拂过,像饱含情感的呢喃,再刚硬的人听到这样的乐曲,只怕也要化为绕指柔吧.但是,有个人听到这优美的乐章,却瞠目结舌,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在惊讶过后,他猛然打开了门..
莫扎特在1781年11月3日写给他父亲的信里,就描述了这样一件事.事情发生在10月的某一个晚上,当时他正要就寝,却听到自己家门外传来乐声,而且那首曲子还是他所写得<降E大调第11号小夜曲>.莫扎特打开了门,发现原来是一些专门为贵族演奏小夜曲的乐师,为了向这首优雅美丽之乐曲的作者表示他们的敬意,私下约了一起练习,然后特地来演奏给莫扎特听.果然给了莫扎特一个大大的惊喜.
被编为K.375的本曲一开始是用各两支的竖笛,法国号与低音管演奏.第二年的7月,莫扎特又亲自加上两只双簧管,所以现在它变成管乐八重奏.但也有一个版本是再加入两只英国管,变成十支管乐器的演奏形式.
本曲5个乐章在形式安排上相当有趣:第1和第五两个乐章是快板,第二和第四乐章则是小步舞曲,居中的第三乐章则是唯一的慢板,形成像三明治一样的形式.更有趣的是,在演出时间上,第一乐章居然比后面任何一个乐章都多出两三倍,标准的头重脚轻.第三乐章的慢板的节奏设计仿佛夏夜晚风徐徐吹拂,令人心情舒畅,合奏的细腻感与气氛令人沉醉.
据说,这曲子是为维也纳宫廷画家约瑟夫.范.希克尔的表妹所写的.这位表妹跟莫扎特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令人十分好奇,但是却不得而知.
楼主,不好意思,不知这答案好不好,因为范围太广........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