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有仿古建筑的资料啊
答案:4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3 02:09
- 提问者网友:浮克旳回音
- 2021-01-22 17:34
有没有人有仿古建筑的资料啊
最佳答案
暂无最佳答案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像个废品
- 2021-01-22 21:42
有啊追问能发给我吗?只要是真资料,分数可以再加的。
- 2楼网友:患得患失的劫
- 2021-01-22 20:59
仿中国还是国外?可以多看看上海九间堂,深圳万科第五园或是其他仿欧式建筑的楼盘等资料
- 3楼网友:慢性怪人
- 2021-01-22 20:24
第一节 仿古建筑构造的尺度
一、仿古建筑构造的尺度与换算
(一)宋(营造法式)时期的建筑尺度体系
在中国古建筑中,辽宋以前的官方建筑尺度各有不同,据唐代历史文献《唐六典》记载: “凡度以并方柜黍中者,一黍之广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一尺二寸为大尺,十尺为丈……内外官司悉用大者。”由此可知唐代用大小二尺,以大尺为官方所用的营造尺。这时期的营造尺相当现代公制尺多少呢?根据我国古建工作者对唐初长安大明宫麟德殿前殿遗址的考察测算数据如下:
通面阔:5830em--198营造尺(一营造尺合29.44em)
正面各间阔:530cm 18营造尺(一营造尺合29.44em)
通进深:1850em--63营造尺(一营造尺合29.37em)
侧心间深:425em 14.5营造尺(一营造尺29.31cm)
侧梢间深:500em 17营造尺(一营造尺合29.41em)
按上述平均,一营造尺:29.394cm。经对唐代两栋遗留下来的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大殿实测结果,核实南禅寺大殿一营造尺在29.5~29.6em之间;佛光寺大殿一营造尺为29.6em。故可以推断:唐一营造尺应在29,4-29.6cm之间。
继唐之后的辽代建筑,虽然在房屋构架的尺度上有所推进,但尺制标准仍是辽承唐制,营造尺大小基本与唐尺相近,根据我国古建工作者对辽代建筑的五个实物实测资料(如表1-1-1)推算,表中平均值为:一营造尺:29.54cm,也就是说辽代营造尺也基本在唐尺范围或稍有延长。
至宋代后期,李诫修编的《营造法式》一书将建筑尺度制定了一个统一标准,使“百姓定纲举而众目张,官得其人事为之制丹楹刻桷”,这样衡量建筑之大小,就有了基本准则。在《营造法式》中列有两种用尺之制度,即(1)用于工程的营造尺寸制;(2)用于木作制度的材份模数制。
1.用于工程的营造尺寸制
在《营造法式》中对壕寨制度、石作制度、瓦作制度、泥作制度、砖作制度等,都直接制定出了各种构件的营造尺寸。
如《营造法式》三卷壕寨制度中规定“筑墙之制,每墙厚三尺则高九尺,其上斜收比厚减半,若高增三尺,则厚加一尺”;在石作制度中规定“造角石之制,方二尺,每方一尺则厚四寸”, “造压阑石之制,长三尺,广二尺,厚六寸”等。这里所指的尺寸就是宋代时期的营造尺,那么它折合现代公制是多少呢?这可从我国古建工作者所勘测的资料(见表1—1—2所示)找到答案,根据表中的测算结果,可以看出宋代一营造尺约平均在31.2cm左右。
第二章 庑殿建筑的构造设计
第一节 庑殿建筑的基本构造
庑殿建筑是一个具有前后左右四个坡面屋顶的建筑,故有的称它为“四阿殿”,又因单檐屋顶由五个屋脊所组成,故又称为“五脊殿”,从建筑立面的檐口形式,又分为单檐庑殿和重檐庑殿,如图2—1—1所示。
庑殿建筑的基本构造由承重木构架、围护结构、屋顶瓦作和台明等几大部分所组成。
一、承重木构架
我国古代房屋的主要承重构件是木构架,它既是整个房屋的骨架构件,又是整个房屋的承重结构。它由承托屋面的木基层、桁檩、梁枋、立柱等相互连接而成,如单檐庑殿的木构架如图2-1.2所示,整个荷载分别由梁枋向下传递,经若干柱子形成的柱网承担。
整个庑殿建筑的木构架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正身部分和山面部分。正身部分是指除房屋两端的梢间或尽间以外的所有开间部分,这部分的木构架是按进深轴线方向所布置的一排排相同的排架所构成,也就是说,每列进深轴线上由柱梁所组成的木构架我们称它为排架,每个排架的结构是完全相同的。
而房屋两端的两个梢间或尽间,也是由完全相同的木结构,对称布置在正身的两端,所以整个庑殿建筑的木构架,只需了解次梢间或梢尽间部分的木构架即可,详细内容后面另行详述。
第三章 歇山建筑的构造设计
第一节 歇山建筑的基本构造
歇山建筑也是一种四坡形屋面,但其山面不像庑殿屋面那样直接由正脊斜坡而下,而是通过一个垂直山面歇止之后再斜坡而下,故取名为歇山建筑,这种建筑的单檐屋顶由四个坡面九条屋脊(1正脊、4垂脊、4戗脊)所组成,故又称为“九脊殿”,宋又称为“厦两头造”。
歇山建筑依据屋顶形式不同分为尖山顶和卷棚顶两种,每种又分为单檐建筑和重檐建筑,如图3-1—1所示。
歇山建筑的基本构造仍由承重木构架、围护结构、屋面结构和台明等四大部分组成,其中围护结构和台明的基本内容与庑殿建筑相同,请见第二章庑殿建筑所述,现就与其有所区别的承重木构架和屋面构造介绍如下。
一、歇山建筑的承重木构架
歇山建筑的木构架,分尖山顶和卷棚顶,略有区别。
(一)尖山顶歇山建筑的承重木构架
尖山顶歇山建筑木构架与庑殿建筑木构架,大部分是相同的,所不同的主要是在山面作法不同:庑殿木构架的山面只需用顺梁解决山面的檩木支撑即可,而歇山木构架则要将山面形成山花板的垂直面,因此,除须具有庑殿木构架中所有木构件外,还增加了草架柱、横穿、踏脚木和踩步金等木构件。在草架柱、横穿、踏脚木的外皮封钉木板即形成三角形歇山面,一般称它为“山花板”。山花板以下接山面斜坡檐椽,形成两山的坡屋面
(二)卷棚顶歇山建筑的承重木构架
卷棚顶歇山与尖山顶歇山的木构架,除脊顶部分有所不同外,其他部分木构件也完全一样。
卷棚顶歇山建筑的脊顶是两根平行的脊檩,放置在“月梁”上,再在脊檩上安置弧形“罗锅椽”形成卷棚脊。
月梁由脊瓜柱支立在四架梁上,四架梁以下为六架梁。其他与尖山顶相同。
二、歇山建筑的屋面构造
歇山建筑的屋顶也分为尖山顶和卷棚顶两种。
(一)尖山顶厘面
尖山顶屋面有前后两坡和两个山面的半斜坡,这种半斜坡有的称它为“撤头”。除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外,另还有四条戗脊和两条博脊(如果是重檐建筑还加四条角脊和围脊)。正脊两端为垂立的三角形山花板,因常刷成红色油漆,
第四章 硬山与悬山建筑的构造设计
第一节 硬山与悬山建筑的基本构造
硬山建筑的特点是:两端山墙与屋面封闭相交,山面没有伸出的屋檐,山尖显露突出,木构架全部封包在墙体以内;而悬山建筑的特点是:两端屋顶伸出山墙之外,以遮挡雨水不直接淋湿山墙。硬山与悬山建筑也分为尖山式和卷棚式两种。
一、硬山与悬山建筑的木构架
(一)硬山建筑的木构架
硬山建筑的木构架,与庑殿、歇山建筑的正身部分构架相同,两端山面部分没有特殊构件,如图4-l-2所示。整个木构架是由檩枋将若干个排架连接而成,与庑殿、歇山的正身部分木构架完全相同。
硬山建筑的木构架分尖山式和卷棚式,尖山式木构架多为五檩至七檩建筑,卷棚式木构架多为四檩至八檩,可做成带前廊或带前后廊形式。
(二)悬山建筑的木构架
悬山建筑的木构架,是在硬山建筑木构架的基础上,将两端梢间屋面部分的脊檩、金檩和檐檩等,同时向外伸出一段距离,使屋顶两端向外悬挑而成。悬挑在外的各檩端头,为避免遭受雨雪侵蚀,沿各梢檩端头钉上人字形木板,称为“博风板”,既起保护作用,也有很好的装饰效果。悬挑距离为四椽档,在各悬挑梢檩之下,各增加燕尾枋一根,以加固悬挑强度和装饰效
第五章 亭廊榭舫建筑的构造设计
第一节 凉亭建筑的构造设计
一、凉亭建筑的基本形式
由于亭子建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性,对其类型的分法很多,有的按使用性能分,可以分为:路亭、街亭、桥亭、井亭、凉亭和钟鼓亭等。有的按平面形式分,可以分为多角亭、圆形亭、扇形亭和矩形等。有的按建筑材质分,分为木构亭、砖石亭、金属亭等。有的按高低层次分,分为单檐亭、重檐亭、多层亭等等。
但园林中的亭子,一般多是供游人观赏、乘凉小憩之所的“凉亭”。因此,对凉亭的基本形式,我们总的将它分为单檐亭和重檐亭两大类;每一类又分为多角亭、圆形亭、异形亭和组合亭四类。
(一)单幢亭
单檐亭即指只有一层屋檐的亭子,它体态轻盈活泼,处置机动灵活,所以在园林中,被得到广泛应用。它按平面形状分为:多角亭、圆形亭和异形亭等。
1.多角亭
多角亭是园林建筑中采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它的水平投影由若干个边所组成的相应角数而成,一般多为正多边几何形,可做成: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等形式,还有个别为九角形的,如图5-1-1所示。
三角形显得轻盈漂浮,四边形表示方正规矩,六八角形安居稳重,如何选择,具体根据总体规划设计的配景需求,进行灵活选用。
2.圆形亭
是按水平投影圆边形进行布置的亭子。圆是能结天伦地理的象征,适合于供多种场合采用。
3.异形亭
这是指除正多边形和圆形以外的其他形式,如扇形、扁多边形等,一般多用作在整体布局上防止千篇一律,而有所变异的穿插建筑物,
第六章 垂花门与木牌楼
的构造设计
第一节 垂花门的构造设计
垂花门虽然也是一种门,但它有着很强的装饰效果,常用于我国古建筑群中的院落、宫殿、寺庙和园林等分隔之门.
在园林建筑中,垂花门根据屋顶木构架不同,较常用的有四种类型,即:单排柱担梁式、一殿一卷式、四檩廊罩式和五檩单卷式。
一、单排柱担梁式垂花门的构造设计
单排柱担梁式垂花门,是指正对屋脊线的位置上设立两根门柱,而屋架梁以它为中柱,对称的横担在柱上,。由于它的稳定只依靠独排中柱插入基础内,故一般只用于轻小型屋顶的垂花门。追问有图吗?追答你要什么图,说清楚,把邮箱发下。追问就是仿古建筑的图,有竣工图最好,没有竣工图施工图也行的。
我的QQ:602893763
兄弟,怎么没有发啊?发到我QQ邮箱就行,我等着你哦。图好的话可以再追加分数的。
???人呢?不在了?
一、仿古建筑构造的尺度与换算
(一)宋(营造法式)时期的建筑尺度体系
在中国古建筑中,辽宋以前的官方建筑尺度各有不同,据唐代历史文献《唐六典》记载: “凡度以并方柜黍中者,一黍之广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一尺二寸为大尺,十尺为丈……内外官司悉用大者。”由此可知唐代用大小二尺,以大尺为官方所用的营造尺。这时期的营造尺相当现代公制尺多少呢?根据我国古建工作者对唐初长安大明宫麟德殿前殿遗址的考察测算数据如下:
通面阔:5830em--198营造尺(一营造尺合29.44em)
正面各间阔:530cm 18营造尺(一营造尺合29.44em)
通进深:1850em--63营造尺(一营造尺合29.37em)
侧心间深:425em 14.5营造尺(一营造尺29.31cm)
侧梢间深:500em 17营造尺(一营造尺合29.41em)
按上述平均,一营造尺:29.394cm。经对唐代两栋遗留下来的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大殿实测结果,核实南禅寺大殿一营造尺在29.5~29.6em之间;佛光寺大殿一营造尺为29.6em。故可以推断:唐一营造尺应在29,4-29.6cm之间。
继唐之后的辽代建筑,虽然在房屋构架的尺度上有所推进,但尺制标准仍是辽承唐制,营造尺大小基本与唐尺相近,根据我国古建工作者对辽代建筑的五个实物实测资料(如表1-1-1)推算,表中平均值为:一营造尺:29.54cm,也就是说辽代营造尺也基本在唐尺范围或稍有延长。
至宋代后期,李诫修编的《营造法式》一书将建筑尺度制定了一个统一标准,使“百姓定纲举而众目张,官得其人事为之制丹楹刻桷”,这样衡量建筑之大小,就有了基本准则。在《营造法式》中列有两种用尺之制度,即(1)用于工程的营造尺寸制;(2)用于木作制度的材份模数制。
1.用于工程的营造尺寸制
在《营造法式》中对壕寨制度、石作制度、瓦作制度、泥作制度、砖作制度等,都直接制定出了各种构件的营造尺寸。
如《营造法式》三卷壕寨制度中规定“筑墙之制,每墙厚三尺则高九尺,其上斜收比厚减半,若高增三尺,则厚加一尺”;在石作制度中规定“造角石之制,方二尺,每方一尺则厚四寸”, “造压阑石之制,长三尺,广二尺,厚六寸”等。这里所指的尺寸就是宋代时期的营造尺,那么它折合现代公制是多少呢?这可从我国古建工作者所勘测的资料(见表1—1—2所示)找到答案,根据表中的测算结果,可以看出宋代一营造尺约平均在31.2cm左右。
第二章 庑殿建筑的构造设计
第一节 庑殿建筑的基本构造
庑殿建筑是一个具有前后左右四个坡面屋顶的建筑,故有的称它为“四阿殿”,又因单檐屋顶由五个屋脊所组成,故又称为“五脊殿”,从建筑立面的檐口形式,又分为单檐庑殿和重檐庑殿,如图2—1—1所示。
庑殿建筑的基本构造由承重木构架、围护结构、屋顶瓦作和台明等几大部分所组成。
一、承重木构架
我国古代房屋的主要承重构件是木构架,它既是整个房屋的骨架构件,又是整个房屋的承重结构。它由承托屋面的木基层、桁檩、梁枋、立柱等相互连接而成,如单檐庑殿的木构架如图2-1.2所示,整个荷载分别由梁枋向下传递,经若干柱子形成的柱网承担。
整个庑殿建筑的木构架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正身部分和山面部分。正身部分是指除房屋两端的梢间或尽间以外的所有开间部分,这部分的木构架是按进深轴线方向所布置的一排排相同的排架所构成,也就是说,每列进深轴线上由柱梁所组成的木构架我们称它为排架,每个排架的结构是完全相同的。
而房屋两端的两个梢间或尽间,也是由完全相同的木结构,对称布置在正身的两端,所以整个庑殿建筑的木构架,只需了解次梢间或梢尽间部分的木构架即可,详细内容后面另行详述。
第三章 歇山建筑的构造设计
第一节 歇山建筑的基本构造
歇山建筑也是一种四坡形屋面,但其山面不像庑殿屋面那样直接由正脊斜坡而下,而是通过一个垂直山面歇止之后再斜坡而下,故取名为歇山建筑,这种建筑的单檐屋顶由四个坡面九条屋脊(1正脊、4垂脊、4戗脊)所组成,故又称为“九脊殿”,宋又称为“厦两头造”。
歇山建筑依据屋顶形式不同分为尖山顶和卷棚顶两种,每种又分为单檐建筑和重檐建筑,如图3-1—1所示。
歇山建筑的基本构造仍由承重木构架、围护结构、屋面结构和台明等四大部分组成,其中围护结构和台明的基本内容与庑殿建筑相同,请见第二章庑殿建筑所述,现就与其有所区别的承重木构架和屋面构造介绍如下。
一、歇山建筑的承重木构架
歇山建筑的木构架,分尖山顶和卷棚顶,略有区别。
(一)尖山顶歇山建筑的承重木构架
尖山顶歇山建筑木构架与庑殿建筑木构架,大部分是相同的,所不同的主要是在山面作法不同:庑殿木构架的山面只需用顺梁解决山面的檩木支撑即可,而歇山木构架则要将山面形成山花板的垂直面,因此,除须具有庑殿木构架中所有木构件外,还增加了草架柱、横穿、踏脚木和踩步金等木构件。在草架柱、横穿、踏脚木的外皮封钉木板即形成三角形歇山面,一般称它为“山花板”。山花板以下接山面斜坡檐椽,形成两山的坡屋面
(二)卷棚顶歇山建筑的承重木构架
卷棚顶歇山与尖山顶歇山的木构架,除脊顶部分有所不同外,其他部分木构件也完全一样。
卷棚顶歇山建筑的脊顶是两根平行的脊檩,放置在“月梁”上,再在脊檩上安置弧形“罗锅椽”形成卷棚脊。
月梁由脊瓜柱支立在四架梁上,四架梁以下为六架梁。其他与尖山顶相同。
二、歇山建筑的屋面构造
歇山建筑的屋顶也分为尖山顶和卷棚顶两种。
(一)尖山顶厘面
尖山顶屋面有前后两坡和两个山面的半斜坡,这种半斜坡有的称它为“撤头”。除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外,另还有四条戗脊和两条博脊(如果是重檐建筑还加四条角脊和围脊)。正脊两端为垂立的三角形山花板,因常刷成红色油漆,
第四章 硬山与悬山建筑的构造设计
第一节 硬山与悬山建筑的基本构造
硬山建筑的特点是:两端山墙与屋面封闭相交,山面没有伸出的屋檐,山尖显露突出,木构架全部封包在墙体以内;而悬山建筑的特点是:两端屋顶伸出山墙之外,以遮挡雨水不直接淋湿山墙。硬山与悬山建筑也分为尖山式和卷棚式两种。
一、硬山与悬山建筑的木构架
(一)硬山建筑的木构架
硬山建筑的木构架,与庑殿、歇山建筑的正身部分构架相同,两端山面部分没有特殊构件,如图4-l-2所示。整个木构架是由檩枋将若干个排架连接而成,与庑殿、歇山的正身部分木构架完全相同。
硬山建筑的木构架分尖山式和卷棚式,尖山式木构架多为五檩至七檩建筑,卷棚式木构架多为四檩至八檩,可做成带前廊或带前后廊形式。
(二)悬山建筑的木构架
悬山建筑的木构架,是在硬山建筑木构架的基础上,将两端梢间屋面部分的脊檩、金檩和檐檩等,同时向外伸出一段距离,使屋顶两端向外悬挑而成。悬挑在外的各檩端头,为避免遭受雨雪侵蚀,沿各梢檩端头钉上人字形木板,称为“博风板”,既起保护作用,也有很好的装饰效果。悬挑距离为四椽档,在各悬挑梢檩之下,各增加燕尾枋一根,以加固悬挑强度和装饰效
第五章 亭廊榭舫建筑的构造设计
第一节 凉亭建筑的构造设计
一、凉亭建筑的基本形式
由于亭子建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性,对其类型的分法很多,有的按使用性能分,可以分为:路亭、街亭、桥亭、井亭、凉亭和钟鼓亭等。有的按平面形式分,可以分为多角亭、圆形亭、扇形亭和矩形等。有的按建筑材质分,分为木构亭、砖石亭、金属亭等。有的按高低层次分,分为单檐亭、重檐亭、多层亭等等。
但园林中的亭子,一般多是供游人观赏、乘凉小憩之所的“凉亭”。因此,对凉亭的基本形式,我们总的将它分为单檐亭和重檐亭两大类;每一类又分为多角亭、圆形亭、异形亭和组合亭四类。
(一)单幢亭
单檐亭即指只有一层屋檐的亭子,它体态轻盈活泼,处置机动灵活,所以在园林中,被得到广泛应用。它按平面形状分为:多角亭、圆形亭和异形亭等。
1.多角亭
多角亭是园林建筑中采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它的水平投影由若干个边所组成的相应角数而成,一般多为正多边几何形,可做成: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等形式,还有个别为九角形的,如图5-1-1所示。
三角形显得轻盈漂浮,四边形表示方正规矩,六八角形安居稳重,如何选择,具体根据总体规划设计的配景需求,进行灵活选用。
2.圆形亭
是按水平投影圆边形进行布置的亭子。圆是能结天伦地理的象征,适合于供多种场合采用。
3.异形亭
这是指除正多边形和圆形以外的其他形式,如扇形、扁多边形等,一般多用作在整体布局上防止千篇一律,而有所变异的穿插建筑物,
第六章 垂花门与木牌楼
的构造设计
第一节 垂花门的构造设计
垂花门虽然也是一种门,但它有着很强的装饰效果,常用于我国古建筑群中的院落、宫殿、寺庙和园林等分隔之门.
在园林建筑中,垂花门根据屋顶木构架不同,较常用的有四种类型,即:单排柱担梁式、一殿一卷式、四檩廊罩式和五檩单卷式。
一、单排柱担梁式垂花门的构造设计
单排柱担梁式垂花门,是指正对屋脊线的位置上设立两根门柱,而屋架梁以它为中柱,对称的横担在柱上,。由于它的稳定只依靠独排中柱插入基础内,故一般只用于轻小型屋顶的垂花门。追问有图吗?追答你要什么图,说清楚,把邮箱发下。追问就是仿古建筑的图,有竣工图最好,没有竣工图施工图也行的。
我的QQ:602893763
兄弟,怎么没有发啊?发到我QQ邮箱就行,我等着你哦。图好的话可以再追加分数的。
???人呢?不在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