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8 17:15
- 提问者网友:感性作祟
- 2021-01-28 05:17
单选题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段材料反映了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国之间为争夺人口和土地相互厮杀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于崩溃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怀裏藏嬌
- 2019-08-23 08:30
C解析解析:本题既属于材料型选择题,又是一道程度型选择题。要求回答材料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并侧重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抓住历史本质及把握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本题的解题方法是首先要弄清题目问什么,而不是将材料直译而选A,或误将“实质”认为是“性质”而选择B。解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题目材料的中心,即“考什么”。材料表述的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乱频繁的政治局面。四个选项中,A项表述了争霸战争的直接结果(诸侯国数目减少),B项表述了争霸战争的目的,C项表述了春秋时期的政治趋势,D项则说明了争霸战争对经济制度的影响。因此,根据题干与题支的逻辑关系和设问倾向,可确定本题的考查核心在于诸侯争霸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春秋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即奴隶制的崩溃时期。奴隶制的崩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奴隶制上层建筑分封制的解体,二是奴隶制的经济基础井田制的瓦解。课本上讲述的诸侯争霸,其实质在于春秋时期周王室与诸侯之间君臣分封关系已经遭到破坏,分封制趋向解体。私田的增多及土地占有者对土地经营方式的变革,更从根本上显示了井田制的衰亡。因此,从“诸侯争霸”这一视点出发,立足于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特征,可以明确,诸侯争霸实质上是分封制走向解体的表现。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舊物识亽
- 2020-10-24 02:12
就是这个解释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