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综合与实践课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4 20:50
- 提问者网友:末路
- 2021-03-14 11:27
如何上好小学综合与实践课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千杯敬自由
- 2021-03-14 11:54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近代社会的产物,它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经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可以说,综合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我认为,要上好综合实践课,应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任何课程都具有特定的课程内容与形式。课程内容是由课程的性质决定的,而课程形式反映了课程内容的要求。处理好课程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助于克服实施过程中的形式倾向。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是学生的活动主题。 综合时间活动是面向学生生活领域的课程,因而,其课程内容不应来源于书本,而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围绕问题来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而这一问题就是学生活动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非预设的课程,学生在该课程中学习什么内容?与学科课程不同的是,学习的内容不是预先设记好,不是体系化的书本知识或知识专题,而是学生从生活中自主地提出问题,并由问题上升到活动主题,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整合性。 要保证学生活动主题的整合性,在以校为本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整个学段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具有一定的广度。 学生的活动主题往往是从生活背景中、从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从一个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来看,任何一个活动主题都是有意义的。但如果整个学段的活动主题只是围绕某一角度来确定的,那么活动主题的确定往往不利于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整个学段学生确定活动主题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涉猎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不同领域的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背景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适当引导学生在不同年级关注不同领域的问题。 2、妥善处理活动主题中的知识性问题。 任何主题的活动都应该使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方式,自主获取知识,形式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追求之一。因而,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书本知识运用到问题解决与活动过程中,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及时整理与总结活动体会与活动收获,获取知识。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形式。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形式是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活动课程。因而,活动就是其基本形式。在实施过程中,要防止为了活动而活动的状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根据活动主题的需要决定活动形式或活动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也要求活动方式的综合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整个学段的活动过程中,经历探究、实践、调查、考察、服务、社会宣传、公益劳动、设计与制作、技术实践与劳动实践、信息实践、总结与交流、展示与答辩、回报与表演等活动方式。 2、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的价值就在活动过程中。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与活动空间,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要切实体现该课程的价值,让学生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必须让学生“全面参与”,并“深度实践”。 三、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必须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一)突出学生主体。 突出学生主体,意味着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意味着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导学生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学生创造着课程。因此,不应把课程及其教材看作是学生必须毫无保留地完全接受的对象,而应发挥学生对课程的批判能力和建构能力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更不同于学科坑成,它不是“可教的”课程,而是“可做的”课程,是实践性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的课程,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综合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通过实践获得发展。 2、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从学生出发是体现学生本位课程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的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准备阶段,最好不由教师提供活动主题或问题来让学生选择,而应由学生自主提出活动主题或问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当然,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并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定活动主题,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明确活动主题或问题的意义。 (二)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导师与学生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起着指导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因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但教师的指导需要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前提。指导不等于规定,不等于统一要求。 2、提高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方面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所以要设计与制定教师指导方案,增强教师指导的计划性。教师指导方案应包括: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目标、学生活动过程与具体方法的指导、学生活动主题必要的资料与工具准备、学生活动评价策略等。制定教师指导方案,有利于教师明确指导任务,落实具体的知道行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活动类的综合课程,是这次课程改革中的新型产物,它与其它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它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是学科课程与知识类综合课程的一种补充形态。但是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在理论定位与研究取向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澄清,还需要进一步的反思与追问。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山河有幸埋战骨
- 2021-03-14 13:22
摘 要: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性是摆在广大老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难题。老师可以从“充分准备,定向引导”、“组织指导,合作交流”、“探究生活,提高实效”、“立足生活,培养能力”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有效性 准备引导 合作交流 探究 培养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其宗旨是改变培养人的方式,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此项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大大地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也大大地扩宽了老师的发展空间。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和亮点。如何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性是摆在广大老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难题。那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充分准备,定向引导 实践活动课往往要准备大量的素材,课前准备显得尤为重要。老师有时候要收集数据、图片、视频、音乐等等。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教学提供了一些便利,所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也许会让我们事半功倍。同时,要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活动的乐趣。数学对于孩子来说是枯燥乏味的,要想让孩子能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必须在教学中有创新、有新意。如果在课上能给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会让学生眼前一亮,马上注意力就被吸引过来,从而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在课前和活动开始时要做好定向引导。在设计一个数学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这一活动的出发点是什么,也就是必须明确学生通过活动应达到教学目标的哪一项以及哪一级水平。设计教学时就要紧紧围绕该目标,使活动针对性强、内容集中,以便于组织教学,使较多的学生达到这一节课的学习要求。 二、组织指导,合作交流 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离不开合作交流,因为通过合作交流,才能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即在师生、生生、小组与小组、小组与大组的交流中,学生对知识或活动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所以,在合作交流中要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畅所欲言。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在撞击,知识在整合,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思维会实现质的飞跃。同时,教师在活动进行中要适时地加以组织和指导。虽然教师在一开始就做好了活动定向的引导,但是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仍有可能会偏离教学的目标或出现活动进行得不那么有效甚至进行不下去的情况。 因此,教师必须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通过观察和适时的提问,收集反馈信息,并找到相应的对策加以组织和指导。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活动的灵魂,是学生主体的第一次体现,也是革新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一环。问题由学生始,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有一双数学的眼睛、一颗数学的大脑,才能使学生摆脱过去的依赖思想和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真正“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探究生活,提高实效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生活中的实践可使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在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后,我设计了这样一节实践活动课——《建沙池》:1.布置任务。学校要在操场上修建一个跳远沙池,请你们思考: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后拿出一个较好的实施方案。2.实践探究。学生分小组在操场上实地观察、探讨、制定方案、测量、计算相关数据。3.汇报交流。学生根据现场情况,分析研究得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有许多。如:沙池建多大(占地面积)?它的长、宽、深各是多少?挖沙池的土有多少?怎么处理?在沙池挖好后四周用砖砌上,要多少砖?在沙池的四周和底面抹上水泥,一共需多少水泥?填满这个沙池要准备多少黄沙?……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把数学知识与平时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既使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有了现实的依据,又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了全面、综合、灵活的运用,同时可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并深切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 四、立足生活,培养能力 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单纯的知识目标和呆板的解题方法只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压抑学生智慧的火花。因此在实践活动的教学中,我们应立足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知识水平。如在学习统计后,我组织学生参与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家禽和调查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等实例活动,学生经历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习画“√”的方法记录调查获得的信息,学习用方块表示统计的对象和结果,通过“从图里你知道些什么”、“你还发现什么”等问题,让学生感知怎样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从而做出判断。这样,在经历简单统计的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又能巩固知识,发展学生思维。 总之,数学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将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