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修行疑难问题

答案:6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6-05 21:29
  • 提问者网友:眉目添风霜
  • 2021-06-05 10:51
在修行当中不知所行,所想,不知该去何方,心理矛盾滋生,请问如何解决。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洒脱疯子
  • 2021-06-05 11:33

该开始学习的时候


不应该专注在不思不想


应该是听闻佛法


反覆思维


依法修行


等到一个阶段后


慢慢才会进入不思不想的状态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廢物販賣機
  • 2021-06-05 16:32

一个人进入修行之后常常会有类似现象,因为没有修行之前的心是放逸的但有了修行之后行为检点、心也会收敛这个时候就会产生(心理矛盾)?有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现在却很明显!告诉你是好事情!因为你的心因修行而清净所以会看到眼前看不到的问题,这是需要平等心随着功夫的长进法喜慢慢会出现。

  • 2楼网友:孤独入客枕
  • 2021-06-05 15:18

所谓修行,明心见性是总纲,也是修行的意旨所在。为了实现明心见性,佛教建立了许多法门,而这些法门都是如实地认识自我的方便途径。这许许多多的法门,有着共同的原理:借方便而定心。譬如净土宗借助于念佛而定心,禅宗借助于疑情而定心,密宗借助于三密相应而定心,律宗借助于观照心行而定心,天台宗借助于止观双运而定心等等。在定心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后,还要更加进步,这样,才能达到圆融无碍的大智慧。

个人认为,最简单的方法是两个偈语——惠能大师与神秀大师的偈语。

依能大师偈而修——认识自性;依秀大师偈而行——观照行为。

提倡禅净双修的原理,不论是信、愿、行、证还是信、解、行、证的次序,都应该清楚“理须顿悟,乘悟并销;修需渐行,因次第尽。”的原则。于日常生活中遵循“事至则应,过则不留”而修心,照“随缘而作,随遇而安”而行即可。

  • 3楼网友:底特律间谍
  • 2021-06-05 14:47

多闻思修

有疑惑,很好,多参。

  • 4楼网友:西岸风
  • 2021-06-05 13:28

心犹如相续的河流,假如你无法运用你的修持来把握它的每个当下,你做的持咒,观想,念诵,禅修,乃至谈吐高超的见地,显现高超的行为,这些都是在浪费时间。

修行的本质并没有任何奇特的地方,它的实质就是反复的深入我们的心相续,并且改变它,否则,这个宝贵的人身会被浪费,你用一生的时间追逐自己的念头,执着它所创造的轮回,实际上,就是在梦幻中迷失自己而不自觉。

每天从细微的小处着手,不要奢望神奇的辉煌,看穿这些虚荣的把戏,仔细观察自己的心吧。

即使在今生,你无法彻底转化你的心,你无法在证悟上取得多大的进展,只要你很小心的守护自己的三业,照顾自己的每一个念头,虽然你无法达到甚至是在睡眠中清醒,或是在重病还能控制自己的心,但是只要你努力的修自己每个念头,努力而虔诚的对待自己彻底的内在,而不是做外表的样子,那么,就好象曲吉旺波在《大圆满三要释吉祥王》中所唱的那样:"即使此生不成就,也内心安详真愉快。"为什么呢?从内在的层次,你已经转化了你的心,从而转化了你的生命,安详、慈悲、放下,已经展示出最大的成就。

成就分为外在的,内在的,秘密的,极其秘密的。

就外在的成就层面,先是心智的成就,但是你虽然掌握了伟大的知识,了解了高深的见地,但是很不幸,它们就好象是在衣服上的补丁,终究会要脱落。例如,我们在健康的时候会感到很自在,而且我们拥有佛法的知识,这一切以一种良好的自我感来暗示:似乎我们是不凡的圣哲,但是,当你遇到重病的时候,你浑身火烧而陷入昏迷,仔细看你的心吧,它根本不受到你的控制,种种接近死亡的业相在梦中显示,即使你厌恶他们而不敢堕入昏睡,但昏迷会迅速将你击垮,哪个时候,你的任何才智,学问,都帮助不了你,于是,修行人应该知道,在重病中出现世俗乃至恐怖的持续梦境,这是修行的耻辱,甚至,这是闻思的耻辱,没有投入修行,或是表面的修行,这是镜子上的雾气,维持不了多久。

其次是验修的成就,当喜悦和光明产生,巨大的宁静伴随深沉的陶醉,甚至可以看到各色奇异的景象,并且能预先知道事情的发生,这些体验就好象对山谷大声叫喊一样,你努力的叫喊,它给你很大的回音,但是随即就消失了。假如你努力的修持,各种奇特的经验发生了,但是记住,这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免无常,假如你想拥有这些体验,永恒的占有它们,那么,你就会经受好似捕捉水中的月亮一样的痛苦,它们根本就是无常,所以从验修的种种幻想中解脱吧,不企图占有它们,平等的看待它们,而不扰乱内在的心相续,哪怕是在广大的平等定见中,一切显现为不实际的五色烟雾或虹光,而能自在的穿越墙壁或是在岩石上按下手印,但将这些视为开悟的标志并产生我慢,这是着魔的开始,并因为我执而流浪轮回。

最后是广大的明智成就,这预示着我们平等的对待生活,安然的安住在广大的心性中,一切都成为庄严的自然解脱,于自心的智慧中,消除了执着和烦恼,慈悲并心胸宽广,生活之中任何的事物都无法搅乱这内在的明智,超越喜悦和悲哀,安然的任运于当下。

经由心的修持,我们经历各个不同的阶段,最终,我们的心成为空与光明的一味,任何恐惧或是希冀,都无法占据我们的心灵,这就是佛陀之道。

  • 5楼网友:傲气稳了全场
  • 2021-06-05 12:52
何为修行?为何修行?你心有所执,未见般若.而有执无执,仅一念之间.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