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夸奖罗蒙诺索夫
- 提问者网友:雾里闻花香
- 2021-03-21 14:45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梦中风几里
- 2021-03-21 15:23
- 1楼网友:孤老序
- 2021-03-21 15:32
罗蒙诺索夫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贡献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化学,天文学,物理学,地质学等
从10 岁开始,罗蒙诺索夫便协助父亲捕鱼,与狂风恶浪的搏斗锻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美妙变幻的自然景色开阔了他的视野。那辽阔浩翰的大海,令他感到无比新奇,因此经常会向他的父亲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海水为什么会发亮?”“天上怎么会出现北极光呢?”“为什么海水要涨潮呢?”父亲回答不完,也回答不了他那无休无止的“为什么”。神秘莫测、变幻无穷的大自然,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这个有着强烈求知欲的少年,他一心想揭开天地间的一切秘密。 罗蒙诺索夫有个邻居叫舒布诺伊,是个识字的农民。于是,罗蒙诺索夫便常缠着舒布诺伊教他识字。舒布诺伊告诉他:“把一个一个字母拼起来,就能读出字音。”他便试着练了起来,可一开始他怎么也读不好。“读书和干活一样,开头难。”舒布诺伊鼓励他一定要坚持下去。罗蒙诺索夫遵循他的教诲,拿出了同风暴作斗争的毅力坚持着,越难读的字音他就越是下力气去读。终于,他能一整页一整页地朗读了。不久,罗蒙诺索夫又开始练习写字了,并由此养成了每天都要读书写字的好习惯。有人告诉他算术是各门科学的钥匙,而语法则能教人精通语言,他便颇费周折地弄到了一本算术书和一本语法书。算术这本书里的词句很难懂,但是他通过反复阅读,反复琢磨,终于从这本书里学到了不少算术知识,并了解了一些物理学、几何、航海和天文学的知识。他十分向往书中所展示的科学世界,一心想到那个神奇的世界里去展翅翱翔。 跟父亲去海上捕鱼时,罗蒙诺索夫总是白天在船上干活,晚上便躲在板棚里看书。12 岁那年的一天,他们正在海上捕鱼,突然狂风四起,不一会儿,海上便掀起了巨浪,船上的帆篷也被吹落了,情况十分紧急。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罗蒙诺索夫猛冲上前,沿着摇摇晃晃的桅杆“嗤溜”一下爬了上去,飞快地把吹落的帆篷扎结实了,渔船又恢复了平稳。狂风过去之后,父亲把儿子拉到了身边,笑眯眯地说:“孩子,我要奖赏你的勇敢,给你买件鹿皮上衣,好吗?”罗蒙诺索夫摇了摇头。父亲又问:“那你要什么呢?”罗蒙诺索夫答道:“我要买一本书,爸爸,其他的我什么都不要。”父亲不解地说:“难道一件鹿皮上衣还比不上一本书?”罗蒙诺索夫眨着充满渴望的眼睛说:“爸爸,我想要一本什么知识都有的书。比方,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为什么黑夜过去就是黎明……”父亲和水手们听了,都惊奇得瞪圆了眼睛。 罗蒙诺索夫从小便命途多艰,8 岁时失去了亲生母亲。继母经常虐待他,尤其反对他读书学习。一个寒冷的冬夜,风怒吼着,雪越下越大,罗蒙诺索夫却毫不理会,依旧聚精会神地在微弱的灯光下看书。突然,门被打开了,冷风一下子灌了进来。罗蒙诺索夫打了个冷颤,抬头一看,可真吓了一跳,原来是他的继母闯了进来。只见她怒气冲冲,一边骂,一边把罗蒙诺索夫赶出屋去。罗蒙诺索夫站在屋门口,冻得瑟瑟发抖,可他还是不愿去休息。他将耳朵贴在门上,细心地听着里边的动静。待到屋里的灯灭了,响起了均匀的鼾声,他又钻进了一间堆放着杂物的板棚。板棚内又脏又乱,散发着难闻的霉味,板壁的裂缝里更是不时地灌进一股股寒气,可罗蒙诺索夫全然不顾,他点起一支半截的蜡烛,趴在一只底朝天的大木桶上,又开始阅读起来。 15 岁那年,罗蒙诺索夫的父亲带他去邻村杜金家相亲。一进他家,他就被书架上的一本涵盖各种知识的书——《算术》吸引住了,而对于姑娘的模样,却压根儿没有在意。他贪婪地翻阅着,书中描写的风暴、月亮、海潮等神奇的自然现象,顿时占据了他的整个身心。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下决心,不惜一切要把《算术》弄到手。于是,他对杜金兄弟说,他愿意拿出自己所有喜爱的东西来换取那本《算术》。大杜金便趁机敲了罗蒙诺索夫一记竹杠,说是必须用一头小海象交换才行。罗蒙诺索夫求书心切,不假思索地一口答应了,却根本没有想到眼下还不是逮小海象的时节。然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到必须做到,他便用替一个商人干40 天活的代价,换得了一头小海象,从而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算术》这本书。 谁知没过几天,杜金兄弟又来索讨《算术》了。原来由于他们饲养不善,小海象死了。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得罗蒙诺索夫不知所措,但他坚守一条,那就是说啥也不能给书。这么着僵持了片刻,杜金兄弟见要书不成,就商量出一个捉弄罗蒙诺索夫的花招,要罗蒙诺索夫在远处小山岗的坟地上过一夜。罗蒙诺索夫一听,立刻毛骨悚然。因为他曾多次听大人说过,那个坟地里埋着一个巫师的尸体,深夜经常闹鬼,连村里胆子最大的人也不敢走近。但是,为了保住这本已经到手的《算术》,他还是毅然答应了。当天晚上,罗蒙诺索夫手里攥着《算术》向坟地走去。深夜里一片漆黑,万籁俱寂,他平躺在坟头上,仰望着满天繁星,心想着《算术》里的内容,也就将恐惧弃之于脑后了。望着,想着,触景生情,他脑海里还油然涌出了平生第一首科学诗:“拉开沉沉的夜幕,啊,星儿满天;数不尽闪耀的繁星,啊,苍穹无边!”就这样,罗蒙诺索夫终于保住了那本使他获得广博知识的入门书——《算术》。 罗蒙诺索夫早就听人说过,要想获得丰富的知识,必须学会拉丁文,因此19 岁那年,他决定离家出走,到大城市去求学。1730 年12 月的一个夜晚,他带上借来的三个卢布和两本最心爱的书——《斯拉夫语语法》和《算术》,从家里偷偷跑了出来,跟着贩运海货的商队,开始了千里跋涉。他们在路上走了近一个半月,才来到了莫斯科。当时那里的学校都是为贵族子弟设立的,为了得到求学的机会,罗蒙诺索夫不得不谎称自己出身于贵族家庭,这才混进了一所“救主学校”。罗蒙诺索夫所在的教室是一个昏暗的房间,摆着几排长桌和长凳。老师来上课的时候,一下子就注意到了这个新来的学生。“你认识拉丁文吗?”教师问道。当老师得知他一个拉丁文也不认识的时候,便毫不客气地说:“坐到最后面一排去!”原来,座位是按着学习成绩的优劣排列的,只有最优等的学生,才配坐在最前排。头一天学拉丁文,老师已经讲了一个小时,可他还是什么也没听懂。后来他费了很大的劲,才猜到了老师反复讲的那个古怪字,就是“头”的意思,他高兴极了,就像从前刚学会拼音时所感受到的快乐一样。第一天放学时,他已经认识了好几个拉丁文单词,他自言自语地重复着它们,如同清点着自己的战利品。那些十二三岁的同学见他这个样子,都讥笑他是个傻瓜,说他都快二十岁了,怎么还来学拉丁文?可罗蒙诺索夫并不害怕讥笑,反倒学得更认真,更刻苦了,他的座位也很快由最后一排提到了最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