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传统道德的创造性转换(节选)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4 18:14
- 提问者网友:你挡着我发光了
- 2021-02-04 15:03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诚信:传统道德的创造性转换(节选)杨秀香诚信作为道德范畴有几种不同的意义:其 一,是诚实无欺;其二,是相互信任;其三,是信守承诺。这几种要求既是指向主体自我的,又同时是指向客体的。诚实无欺可以指主体不自欺,是主体的自我指向。但人总是处在社会联系之中,因此它必然会牵涉到不欺骗谁、对谁诚实的问题;信任可以指主体的自我信任,但更多的时候是指信任他人或被他人所信任;信守 承诺可以是一种自我承诺,但它常常是指能够履行对他人的承诺。所以,它们既是个人的内在品质,也是人的行为规范。但是,分析起来它们之间又确实有所差 异。首先,诚实无欺、相互信任是社会中的一般的道德要求。《礼记?中庸》中有:“君子诚之为贵。”孔子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主张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里的“信”是信誉,指诚实无欺。诚实无欺是人安身立命的基础,而信守承诺是对特定对象的责任。因为信守承诺一定是先有承诺,然后才谈得上信守, 而承诺总是对特定对象的承诺。其次,诚更多地指主体自我的修养以及由此形成的内在的道德品质、德性和道德境界:“君子养心莫善于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诚者,圣人之性也”。而相互信任、信守承诺则常常指人们在交往中的行为规范和外在行为表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与国人交,止于信。”“信则人任焉。”再次,信任又往往以一种非常主观的形式出现,如“我信任他”是一种主观态度,“他值得信任” 是一种主观判断,而信守承诺意味着按照所作的承诺行为,因而要诉诸人的外显行动。诚实不欺是信任和守信的基础和条件,一个人诚实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一个诚实的人才容易信任他人,“诚则信矣,信则诚矣”;而普遍的诚实和相互信任则是信守承诺的前提和保障。诚信在道德价值上指向正价值即善的价 值。诚实不欺、相互信任、信守承诺之所以千百年来成为人们行为的圭臬、美德的体现而不断地加以弘扬,是因为这样的行为品性是社会的要求,是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需要。人是主体性的存在,人的主体性就在于人是按照自己的目的积极能动地进行着创造性的活动。人所追求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人的发展和完善。人在社会中生 活,只有将自己的真实展示给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才能彼此信任。人们彼此信任才能更好地进行合作。有效的合作可以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将人力资源的效用发挥到最佳状态,使人的活动获得最大效益,从而为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条件和手段。因此,诚实不欺、相互信任、信守承诺绝不包括那些危害人的生存、发展和 完善,破坏社会秩序,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行为。 (《新华文摘》2002年第11期)7.下列对第一段末的“它们”的内涵,揭示欠准确的一项是A.诚实无欺、相互信任和信守承诺。B.主体不自欺、自我信任和自我承诺。C.对客体诚实不欺、信任他人或被他人信任、履行对他人所作的承诺。D.对主客体都诚实不欺、既自信又信任他人且被他人信任、信守对自我及他人所作的承诺。8.对“诚信”几个意义之间的关系,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诚实无欺、相互信任是一般的道德要求,侧重于人的自我道德修养。B.相互信任、信守承诺是人们在交往中的外在行为表现,侧重于对特定对象的承诺。C.只有诚实无欺,人们才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它是信任和守信的基础和条件。D.必是先有承诺,然后才谈得上信守,信守承诺的先决条件是相互信任。9.以下对原文意思的理解,有偏差的一项是A.判断社会中人是否诚信,不能仅懂得诚信的道德范畴意义,更应把握诚信的道德价值取向。B.一个人诚实才能取得他人的信任,社会的普遍诚信才能保障人们信守承诺。C.诚信是个人的内在道德品质和与人交往中的行为规范两者的共同体现。D.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只要将自己的真实展示出来,就能赢得信任并最终达到彼此信任。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善意的谎言因其在道德价值上指向正价值,所以虽是谎言,却都是符合诚信的标准的。B.杀人犯实施犯罪前曾声称他要杀某人,但这不能构成判断“他诚实不欺”的理由。C.黑老二在法庭上独自承担罪责,使黑老大逃避了法律制裁:黑老二不是诚信的人。D.某单位的领导用逃税所得钱款兑现增加部属收入的承诺,虽然他并没有私吞,仍然不是信守承诺的人。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春色三分
- 2019-12-04 09:46
7.D 8.C 9.D 10.A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风格不统一
- 2020-09-26 15:45
就是这个解释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