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水体中浮游生物通过什么进行检测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4 14:02
  • 提问者网友:一抹荒凉废墟
  • 2021-02-14 07:13
水体中浮游生物通过什么进行检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舍身薄凉客
  • 2021-02-14 08:31
水体中浮游生物导致水体恶化过程:水体中含有较多营养物质,导致水体恶化主要是浮游植物的暴发,例如蓝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极大消耗水中溶氧,同时遮挡了阳光,使水下的绿色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当水中溶氧接近耗尽,动植物的死亡就来临了。
(1)实验水塘研究将水面部分遮光(约12)对水华影响,对照水塘未遮光.(2)图一中数据可知,实验组水塘中叶绿素a含量比对照组水塘中叶绿素a含量低,可推知:遮光引起光照减弱,影响藻类植物叶绿素a的合成(降低水华发生程度)(3)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直接流入人工湿地,造成人工湿地的浓度升高,会造成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所以在流入人工湿地前,要经过稀释处理.(4)由于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人工湿地中分解者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所有的有机物分解,得到的无机物也不能被植物充分利用,使得出水口的水质受到影响,因此在实践中需要控制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湿地的速率.(5)根据图一的实验结果,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故有利于减少水中的浮游藻类.(6)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生活污水不能过量流入人工湿地.故答案为:(1)实验水塘进行部分遮光,对照水塘不进行遮光(2)遮光后,光照减弱影响藻类植物叶绿素a的合成(3)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  (4)无机盐被充分吸收  (5)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6)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你可爱的野爹
  • 2021-02-14 10:09
养过鱼的人都知道鱼吃鱼虫,去江河或池塘边玩的人都见过小虾,类似鱼虫和小虾这一类体型细小,大多数用肉眼看不见,悬浮在水层中切游动能力很差,主要受水流支配而移动的生物,称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plankton ),在海洋、湖泊及河川等水域的生物中,那些自身完全没有移动能力,或者有也非常弱,因而不能逆水流而动,而是浮在水面生活,这类生物总称为浮游生物。这是根据其生活方式的类型而划定的一种生态群。而不是生物种的划分概念。虽然v.hensen(1887)提出浮游生物一词时是指全部浮游在水中的有机体,后来却是专指在水中生活的生物,亦即指明为浮游的生物群落。与此相对应的,“浮游生物体”一词则是专指每个浮游生物。此外,为与浮游生物(plankton)一词相对应,e.h.haecker(1891)提出了“底栖植物”(水底植物,benthos,nekton)一词,c.schrter和o.kirchner(1896)提出了“漂浮植物”(pleuston)一词,e.naumann(1917)提出了“漂浮生物”一词,j.m.peres(1961)提出了“海洋生物”(pelagos)一词,这些名词都是用于区别水生生物的生态群。浮游生物的定义,主要是指它们的被动性运动,实际上也可以说是指用浮游生物网或水桶采集的水中生物。也有很多人直接采用原文plankton。浮游生物多种多样,特别是动物,几乎可以见到全部动物类群。属于植物的,以硅藻、鞭毛藻和蓝藻居多,还有不少附着在悬浮物上的细菌。一般浮游生物是小型的,但也有伞径长达2米的水母等。从形态上看,浮游生物为适应浮游,体表常有复杂的突起,或在体内贮存着大量的水、油滴、脂肪和气体等,在浮游植物中,有的也是通过调节体内气体的量而作垂直移动的。在水中,尤其是大湖泊和海洋中,光合作用几乎都在真光层内进行的。具有光合作用的浮游生物,每年光合成量,整个海洋碳素估计可达250亿吨(e.steeman nielsen.1960)或200亿吨(j.h.ryther,1969)。现存的浮游植物数量与浮游动物相比,在热带海洋中约为20倍,在寒带海洋中约为10倍,在湖泊中一般比例较小,在营养贫瘠或含腐殖质多的湖泊中有时也会比浮游动物的数量小些。小型浮游动物作为水中食物链的基础的一环而受到重视;同时,对于海洋而言,它们大规模地垂直移动具有把有机物向下层运输的作用,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指在水流运动的作用下被动地漂浮于水层中的生物群,包括一些体型微小的原生动物、藻类,也包括某些甲壳类、软体动物和某些动物的幼体。它们没有或仅有微弱的游泳能力。可分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按个体大小,浮游生物可分为六类:巨型浮游生物,大于1厘米,如海蜇;大型浮游生物,5~10毫米,如大型桡足类、磷虾类;中型浮游生物,1~5毫米,如小型水母,桡足类;小型浮游生物,50微米~1毫米,如硅藻、蓝藻;微型浮游生物,5~50微米,如甲藻,金藻;超微型浮游生物,小于5微米,如细菌。
 硅藻和甲藻是大陆架区生产者的优势种,其生产力是海洋生态系统其他生物生产力的基础,某些甲藻能引起赤潮。浮游动物中的桡足类和磷虾是永久性浮游生物,腔肠动物的浮浪幼虫、蛇尾的长腕幼虫和藤壶的无节幼虫是暂时性浮游生物。磷虾是鱼类的主要饵料之一,南极海洋中的磷虾数量最多。浮游动物属消费者。有孔虫类和放射虫类的壳是海洋沉积物中一类重要的古生物化石,根据它们能确定地层的地质年代和沉积相,还能借助它们寻找沉积矿产和石油。浮游生物是水域中其他生物生产力的基础,由于它们分布广,繁殖力强,故可能成为未来世界的主要食源。
 如果我们从大海或池塘中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就会看到许多浮游动物和植物。它们大都由一个细胞组成。包括单细胞动植物,细菌,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某些动物的幼体,以及很少数的大型种等。
 如果仔细观察还会注意到不少鱼类以吃小虾,鱼虫等浮游生物为生,而小虾鱼虫又以浮游植物为食。浮游生物是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所以我们要保护水生生物的生态,否则,池塘,江河,湖泊就会失去渔业上的经济价值。另外,远古时代海洋、湖泊的浮游生物曾是形成石油的重要基础。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