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孔子说“再,斯可矣。”?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5 18:43
  • 提问者网友:疯子也有疯子的情调
  • 2021-04-04 20:23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孔子说“再,斯可矣。”?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洒脱疯子
  • 2021-04-04 21:38
翻译解释: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赏析:凡事三思,一般总是利多弊少,为什么孔子听说以后,并不同意季文子的这种做法呢?有人说:“文子生平盖祸福利害之计太明,故其美恶两不相掩,皆三思之病也.其思之至三者,特以世故太深,过为谨慎;然其流弊将至利害徇一己之私矣.”(官懋庸:《论语稽》)当时季文子做事过于谨慎,顾虑太多,所以就会发生各种弊病.从某个角度看,孔子的话也不无道理。

注释:
季文子:即季孙行父,鲁成公、鲁襄公时任正卿,“文”是他的谥号。
斯:就。
理解赏析:
凡事三思,一般总是利多弊少,为什么孔子听说以后,并不同意季文子的做法呢?一个人做事过于谨慎,顾虑太多,就会发生各种弊病。处事多思是好事,但过分了也不尽善,这与孔子“过犹不及”思想是吻合的。
扩展阅读:
季札是吴王寿梦的幼子,有让国之贤。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作为吴国使者去齐国时,儿子死在途中,于是就按照旅途中的葬仪埋葬在赢、博之间。孔子看后赞扬说,延陵季子的行为合乎礼的规定。季札死后,孔子游吴,为他的墓题写了“延陵季子之墓”。
名家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