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急!杭州有什么遗迹吗?

答案:3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5 20:58
  • 提问者网友:嗝是迷路的屁
  • 2021-02-05 13:29
急!杭州有什么遗迹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持酒劝斜阳
  • 2021-02-05 13:36
南海观音立像:海天佛国的象征 ·心字石:对佛诚心或友情的象征
·桃花岛:神仙美景令世人皆向往 ·不肯去观音院:最著名的观音道场
·南天门:离心之浮沉,得平等安详 ·法雨寺:宏大高远,气象超凡
·朝阳洞:旭日东升,先映此洞 ·秀山岛:蕴有很多优美的民间传说
·慧济寺:普陀山三大寺之一 ·岱山:古称蓬莱仙岛,历史悠久
·紫竹林:不肯去观音院于其中 ·六横列岛:海洋文化源远流长
·沈家门渔港:独特的海岛渔港景观 ·朱家尖岛:观音故事中的“佛渡岛
·梵音洞:膜拜观音菩萨现身名洞 ·嵊泗列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印山越国王陵文化旅游区
·曹娥庙:号称江南第一庙
·西施故里:展示古越文化
·鉴湖:江南最早的塘堰工程
·五泄:天然的山水画卷
·香林花雨风景区文化区
·周恩来祖居:爱国教育基地
·沈园:沈氏的私家花园
·东湖:浙江三大名湖之一
·柯桥古镇:著名水乡集镇
·吼山风景区:自然风光独特
·柯岩风景区:多种美景于一
·三味书屋:鲁迅读书的私塾
·百草园:鲁迅童年的乐园
·鲁迅先生笔下的咸亨酒店
·鲁迅故居:重点文物保护单
·青藤书屋:前明徐渭故宅
·兰亭:非常有名的游览地
·杭州西湖十景之柳浪闻莺
·杭州西湖十景之花港观鱼
·杭州西湖十景之曲院风荷
·杭州西湖十景之双峰插云
·杭州西湖十景之三潭印月
·杭州西湖十景之平湖秋月
·杭州西湖十景之雷峰夕照
·杭州西湖十景之南屏晚钟
·杭州西湖十景之断桥残雪
·杭州西湖十景之苏堤春晓
·剡溪:九曲胜景天下闻名
·莫干湖:碧水蓝天,风景秀丽
·月湖:文人墨客憩息荟萃之地
·慈湖:四季水清如镜
·牛头山湖:浙江三大水库之一
·花溪:动物资源丰富
·双溪竹海漂流:江南第一漂
·南北湖:钱塘江畔璀璨明珠
·新安江:盘山绕岭,千回万转
·富春江:钱塘江的主要航道
·垂云通天河:苦乐奇险集一身
·千岛湖: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会稽山旅游度假区
·树木葱郁的北高峰
·金鸡山:壮丽的石头山
·划岩山:山水风景奇巧纤秀
·太和山:野餐郊游好地方
·落鹤山:自然景观绚丽多姿
·江南胜景仙华山
·九峰山:丹霞地貌结构
·金华山:度假的仙游胜地
·九龙山旅游度假区
·超山:堪称艺术胜地
·天目山:宛如双目仰望苍穹
·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
·飞来峰:极富传奇色彩
·鲁镇的黑夜与白天(迟子建)

·湖山怀旧录(张恨水)

·游天台山日记(徐霞客)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叶圣陶)

·游子文化的现代性(张抗抗)

·除却雁荡不是山(舒婷)

·临平登山记(郁达夫)

·春日游杭记 (林语堂)

·灵隐寺:又名云林禅寺
·大陈岛:富有传奇色彩
·龙潭坑:又称龙潭溪
·大鹿岛:美丽的天然浴场
·仙居:风景秀,历史久
·桃源风景名胜区
·马岭:野味特浓的景区
·五指岩:被称为五指探云

·石鹅岩:天然成趣
·方岩风景名胜区
·满觉陇:充满文化底蕴
·桐庐:自然景色多姿多彩
·浙西大峡谷:知名度极高
·大清谷:天堂里的世外桃源
·临安风:一颗绿色明珠
·瑶琳洞:被誉为瑶琳仙境
·白娘子和许仙的经典传奇
·宗泽与金华火腿的故事
·粽子的由来和意义
·有关温州茶叶的民间传说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史量才与西子湖的情缘
·秦桧的恶臭和民间著名美食

·鸦片战争遗址公园
·孔庙:祭祀孔子的家庙
·太平天国侍王府
·规模庞大东阳卢宅
·“金庭观”王羲之墓
·诸暨城关西的西施殿
·天一阁:古老的私家藏书楼

·钱业会馆:园林式会馆
·白云庄:黄宗羲讲学的地方
·莫氏庄园:砖木结构建筑群
·陈阁老宅:当年的宰相府第
·上林湖越窑遗址
·马家浜文化遗址
·良渚古文明遗址
·蔡元培故居
·竺可桢故居
·秋瑾故居
·绍兴周恩来纪念馆
·宁波总工会纪念馆
·宁海县柔石故居
·浙江嘉兴茅盾故居
·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
·王国维故居
·龚自珍纪念馆
·清真禅寺
·舜王庙:著名的古建筑之
·嘉兴海神庙
·绍兴长庆寺
·大佛寺:称雄江南一带
·七塔寺:佛教古建筑群
·天童寺:建筑华丽宏伟
·国清寺:依清代官式营造
·阿育王寺:建筑规模恢宏
·保国寺:最古木结构建筑
·普济寺:轴线对称的格局
·宝成寺:内有麻曷葛刺造
·大善塔:省文物保护单位
·庆安会馆:即天后宫
·江南运河:京杭运河的南段
·它山堰:古老的水利工程
·优美的杭州武林广场
·京杭大运河:伟大的水利工程
·诸葛八卦村:布局十分奇巧
·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桥
·幽静典雅的陈阁老宅
·雷峰塔:西湖标志性景点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逃夭
  • 2021-02-05 15:55
在你心里,什么才叫遗迹啊~~虎丘算不算?秦桧的人像算不算??
  • 2楼网友:毛毛
  • 2021-02-05 14:53
1.良渚文化
杭州北郊良渚镇,人类文明的源头之一——“良渚文化”在这里发生,延续了5000多年文脉。现有良渚文化博物馆(规划将要建设国家公园),从博物馆陈列的史料以及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为古都谱写的5000多年神韵,璀璨夺目,堪称中华文明瑰宝。
2.秦始皇的遗迹
秦始皇曾于公元前210年至钱唐,临江了望,见波涛险恶不敢渡江,西行二十里再过江。秦始皇站立过的那座山头从此名叫“秦望山”(现钱塘江边六和塔西面)。还有,西湖宝石山上有块大石头,传说曾是秦始皇的“缆船石”,后来被镌刻成大佛头,现在成了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3.汉代石碑 西泠生辉
西湖“湖山最胜处”的西泠印社,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泠印社有一“镇社之宝”——东汉《三老讳字忌日碑》,它被珍藏在印社顶巅的“汉三老石室”中。东汉石碑是杭州现存年代最早的碑刻,在秀丽的湖山闪烁着熠熠光辉。
4.湖上仙山 晋代古刹
1600年以前的晋代,宗教文化流入杭州,西湖北山来了一位道家葛洪(284~364),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道教理论家、医药家、炼丹术家,杭州人称之“葛仙翁”。他在山上结庐(抱朴庐)炼丹,这座山从此称“葛岭”,葛洪炼丹的地方即今“抱朴道院”。
东晋咸和三年(328),印度僧慧理来杭,登灵鹫峰(今飞来峰),叹为“中天竺灵鹫山之小峰飞来”,并指为“仙灵所隐之处”,在山下创建灵隐寺。两年后又在天竺山创建翻经院(后改法镜寺),即下天竺。
5.隋建杭州 凤山奠基
隋开皇九年(589),隋文帝杨坚改钱唐为杭州(从此有“杭州”之名)。隋开皇十一年(591),将杭州县治由虎林山(后称灵隐山)下移至柳浦西(今凤凰山下江干一带),并依凤凰山筑城,周围15公里,是为最早的杭州城。美丽的凤凰山下,依江傍湖的杭州主城格局,一幅杭州的城池变迁图,还有自隋代开通大运河(自镇江京口至杭州八百里),从此京杭运河贯通南北,杭州经济文化大发展。
6.唐代水闸 白傅留诗
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诗人白居易出任杭州剌史(最高行政长官)。任职期间,治理西湖,筑堤建闸,放水灌田,重修供民甘泉的六井。他开筑 “圣塘三闸”,引湖水灌溉农田,作《钱塘湖石记》说:“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田十五余顷。”离任时留诗:“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白居易当年筑的圣塘闸,至今尚在湖边。又因有诗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后人为纪念他,将白沙堤改名“白堤”。
7.雷峰宝塔 吴越遗韵
秀丽的西湖三面云山,南北对峙两座宝塔。都是北宋初年(吴越国末期)所建。南面夕照山雷峰上的雷峰塔,演绎了历史沧桑、民间传奇。北宋开宝八年(公元873年),在杭州的吴越国最后一任国王钱弘俶决心“纳土归宋”,促成国家和平统一 。这时他宠爱的黄妃产子,为了庆贺并祈福,建造了这座宝塔,初名黄妃塔,后因地而名称雷峰塔。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9月24日倒坍。因伴有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白蛇传》故事,又是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遐迩闻名。2002年于原址重建,再现“雷峰夕照”佳景。
8.西湖太守 万古流芳
在杭州建城以后2200多年历史上,至少有过500多任地方行政长官,其中最受老百姓爱戴,至今还念念不忘的应数北宋时的苏东坡。
诗人苏东坡两次来杭州任地方行政长官。任期内,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在第二次出任时,见西湖淤塞荒芜几占面积之半,积葑约10公顷。他向朝廷上奏《乞开西湖状》,用工20万,取葑泥筑长堤,架六桥,植桃柳芙蓉,人称“苏堤”。湖中堆岛,外建三塔(座标),即今“三潭印月”。因诗人有绝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从此有了“西子湖”的美名。
9.白塔桥边 故宫遗梦
自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定都杭州,至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南宋王朝在凤凰山筑紫禁城,周长4.5公里。又筑外城高6.7 米,阔3.3米,城门13座。紫禁城内建起大殿13座,气势恢宏。南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元兵攻入杭州,南宋亡。次年,因民宅失火延及,紫禁城内所有宫殿焚烧殆尽。只有白塔桥边的白(石)塔依然屹立。从白塔眺望凤凰山南宋故宫遗址,一片葱绿,通向御苑的古道石级直达凤凰山巅。
10.十景题名 古刹驻跸
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康熙皇帝首次来杭州,游西湖。以后,康熙又4次南巡来杭州。其间在孤山筑行宫(今文澜阁),疏通市内河道涌金河(浣纱河)以通龙舟。最有影响的是为“西湖十景”题名,改其中的“曲院荷风”、“两峰插云”为“曲院风荷”,“双峰插云”。康熙每次来杭,都从城隍牌楼(巷)上吴山进香,当年上山的御道石阶尚在。还到西湖晋代古刹灵隐寺驻跸,题写“云林禅寺”匾额,至今犹存。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