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贝多芬降a大调奏鸣曲第四乐章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9 00:27
  • 提问者网友:暗中人
  • 2021-03-28 11:34
贝多芬降a大调奏鸣曲第四乐章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举杯邀酒敬孤独
  • 2021-03-28 12:23
第十二钢琴奏鸣曲
  (献给卡尔·冯·李希诺夫斯基亲王)
  bA大调 Op.26

  这首奏鸣曲已向浪漫的表现方向迈进了一大步,显示了贝多芬作曲风格变得更为圆熟、更为奔放,它放弃了曲式第一的观念,在音乐中融入了崭新的内容与生命。
  这首奏鸣曲1802年3月3日由维也纳卡比社(Cappi)发行出版的时候,它被标记为“为大键琴或钢琴的大奏鸣曲”(Grand Sonata pour le Clavecin ou Pianoforte),受呈献者是卡尔·冯·李希诺夫斯基亲王。贝多芬在这段时间的生活费都由这位亲王供应,亲王还赠送贝多芬弦乐四重奏用的乐器。被命名为“大奏鸣曲”不是由贝多芬自己命名的,而是出版者给加上去的。在同一年里,贝多
  芬还写作了两首“幻想奏鸣曲”Op.28以及为舞剧《普罗米修斯的创造》所写的序曲等。我们也同样可以从中得知,本奏鸣曲与舞剧《普罗米修斯的创造》之间有着密切或间接的关系。
  从这首奏鸣曲中可以看出:这时期贝多芬所关心的并不仅是奏鸣曲的问题,而对变奏曲也显示了不寻常的热忱,注意了变奏曲的性格分化特质。虽然这首奏鸣曲由四个乐章组成,但没有一个是属于奏鸣曲形式的乐章。第一乐章是主题和变奏;第二乐章是复三部曲式的诙谐曲;第三乐章是极富魅力的《葬礼进行曲》;第四乐章是回旋奏鸣曲式(很象是一首练习曲)。贝多芬在奏呜曲中使用变奏曲与进行曲,是第一回的,是贝多芬对于奏鸣曲结构的划时代的试验,是他向新方向的大胆原始构想迈出的第一步。在这首奏鸣曲内,表现为自由而英勇斗争相关系的第三乐章,贝多芬特别标明为《悼念一位英雄之死的葬礼进行曲》。这个乐章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是一个独特性的尝试,也可以把它当作《第三(英雄)交响曲》中“葬礼进行曲”的预备或者练习。
  如果把贝多芬的一生创作分为三个时期来看,那么这部作品是属于第二时期的入门之作。贝多芬对于基调和主题的自由选择,致使他的音乐手法起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单纯的演奏本位逐渐成长为把人的内心生活和丰富的体验表现出来,形成了贝多芬式的抒情、热情和戏剧性特性。
  兰兹对这首奏鸣曲的评价非常高,他看到其中各个乐章异常统一,“形式的尊贵”与“想象力的飞翔”相谐调,称本奏鸣曲可能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最完善的一首。这首奏鸣曲的钢琴织体灵活多变,没有勉强的、夸张的成份,使得奏鸣曲也成为肖邦所喜爱的奏鸣曲之一。罗曼·罗兰试图说明本奏鸣曲的“有机性不足”,他写道:“……评论者们绞尽脑汁,寻找解释四个乐章连贯性的钥匙,特别是解释在《葬礼进行曲》之后,欢快的(A1legro)的涵义。事实上,贝多芬在那时完全不关心这些印象间的冲突(以后他就不那么漠不关心),甚至可以这样说,他自愿寻找这种多样性,从草稿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开始先安排了最后乐章欢快的(Allegro),然后预见了小步舞曲和ba小调阴沉的进行曲。显而易见,那时他是以各式各样的片断来构思作品的,只是以风格、调性色彩来把它们结合在一
  起。”罗曼·罗兰的这些论断也使我们看到了贝多芬在这首奏鸣曲中坚定地探索奏鸣曲整体的标题性及感情结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释贝多芬奏鸣曲创作的整个历史性发展道路。
  总之,这首奏鸣曲总的紧张度似乎是与0p.22奏鸣曲相对立的。按照罗曼·罗兰精确的词语,那儿“任何多情善感难以接近,”而这儿“感情统治者,其中有许多是温柔的、真诚的。”

  第四乐章

  这是富于流动性而又充满年轻气息绮想的乐章,是充满青春骚动与不安的新鲜作品,风格方面似乎残留有初期性的芳香,从头到尾是大胆的呼唤、生动的潜力,洋溢着新生活的跳动。这个乐章是无穷动而又不动感情,旋律线条隐秘地从一个声部移到另一个声部,连绵不断的十六分音符快速进行其感情是显而易见的。
  根据车尔尼的叙述,贝多芬这个无穷动的回旋曲乐章是为了与当时在维也纳有名的库拉玛的《bA大调奏鸣曲》相对抗而写的。因此,有人认为它是一首轻快的练习曲,而乌辽贝舍夫也把它看作是一首辉煌的练习曲。据说贝多芬是为了嘲弄一些诠释者以为在《葬礼进行曲》后面一定会安排一首更深刻的悲剧性乐章才故意写了这样一首终曲。罗曼·罗兰曾提到:著名的舒曼传记作者瓦西列夫斯基在解释终曲时说,他在其中看到了歌德的《威廉大师》中米侬葬礼的画面。实际上,终曲是标志着生命战胜死亡的思想,贝多芬以现实主义者出色的洞察力和勇气,把日常生活中最寻常的情景与伟大的英雄悲哀相对照。
  毫无疑义,这个终曲绝不是练习曲,也不是形式上的尾声,而是具有精致的细工雕琢,是充满青春跃动和不安情趣的乐章,它与前一乐章形成了明显的对照,鲜明地表露出贝多芬标题性构思的独特成就,死亡的形象和死亡的事实感情及哲理反应,使终曲成了肖邦构思他的《bb小调奏鸣曲》的原始范例。
  总之,整个终曲是不知疲倦的、不断的生活喧嚣画面,所有的一切都在欢乐的喧闹中闪现和消失,它形成了一股颂扬生活急流的不可抗拒的力量。

  演奏注释

  [弱起小节]第一部分是6+6=12小节的乐段,其终止是半终止、完全终止。从头到尾接连不断奏着十六分音符的类似音型,双手奏倒影的分解三、六度,要仔细做到非常匀称、平均而整齐的触键以及在上行下行中微妙的表现法。回旋曲主要主题的陈述要注重小节性的节奏感,所有的接连处要衔接清楚。
  [[]低音声部bE音要准确地保持住,主导声部不是八分音符的线条,而是十六分音符进行的前几个音,这些音应当弹成八分音符的断音。
  [5]主导声部是中间声部(G一bE—C一bB一bB)。
  [6]右手和弦要清楚弹奏,主导声部在左手低音声部上以复对位转回前6小节。
  [7]后乐句可以浑厚些。
  [11]注意音符上的断音,旋律线条由左手转到右手上(c一bD一bB—C)。
  [12]右手的和弦要与左手的第一个八分音符同时离键,左手的断奏要短促、干净。
  [13]这里是变奏重复的8小节乐句,用完全终止结束。重复部分按照复对位法变化。
  [14]仿佛加进了欢快的歌曲片断。
  [18]中间声部一直是主导声部(c一bD—c—c一bB一bA—G一bA)。
  [24](cresc.)要十分鲜明。
  [26]主导声部在右手的所有第一个十六分音符上,够出f的性质。
  [29]4小节的经过乐句由主要主题片断的反复进行而形成,并转到属大调(bE大调)。
  [30]这个sf要十分有力。
  [33]出现在bE大调上的副主题是个乐句,前9小节是音型化的属七和弦,旋律用八度断奏的奏法,非常明朗,可弹得尖利些。伴奏是从回旋曲主要主题演化而成的,并以复对位法的转位手法进行,要轻巧、均匀,稍稍突出第一个十六分音符。
  [36]这4小节是前4小节的移位。
  [38](cresc.)要带动性地做出。
  [42]双手标有的sf要十分准确、有力,好象是猛扑到这些音上一样,这些音应象滑行一样。bE大调的音阶三次由上向下急促进行,而起点却一次高于一次(开始是根音、然后是三音、最后是五音)。
  [44]阻碍终止,这里的音阶在节奏上要弹得十分准确、流畅。
  [48]变奏的部分重复到达完全终止,把最后一个bE主音作为bA大调的属音,并由在这个属音(作为持续音)上开始的主题性格作为再现的连接段落。连接段落要弹得漂亮动人。
  [50]这个分解八度bE音应该弹得使它的声音能延续到最后。
  [52](cresc.)以后是突然的p。
  [53]主要主题的无变化再现。
  [81]近似三声中部的主题部分开始于c小调,它是一种威风凛凛的不安步伐,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它明显地预示了《#c小调奏鸣曲》末乐章的主题。因此,应该弹得热情而奔放、力度对比自如、节奏平稳、乐句尾部的和弦要清楚表现。第一部分是重复乐段,其终止是c小调的完全终止、c小调的属小调的完全终止(g小调)。
  [90]第二部分是主题性格的,转到bE大调,并在该调用完全终止结束。
  [87]将bE大和弦作为bA大调的属和弦,并延伸5小节,形成较长的经过乐句,指尖下的音粒要均匀。
  [102]再现部。有关呈示部的注释同样适用于再现部。
  [l30 ]主、副主题之间的性格连接段。
  [137]这里的sf要很鲜明、很尖利、凶狠些。
  [140]副主题无变化地移到了主调。
  [155]尾声,由主音的持续音一面减弱音力,一面逐渐下降,运用了主要主题的素材。
  [156]bG音上的sf要十分突出。
  [161]直到最后都是p的性质,并很微弱,速度千万不能改变,直至结束。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过活
  • 2021-03-28 13:29
连贯性、起伏感、跳跃性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