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帝号""谥号""庙号""陵号""尊号""国号"有何区别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7 12:38
  • 提问者网友:箛茗
  • 2021-11-26 13:49
"帝号""谥号""庙号""陵号""尊号""国号"有何区别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独行浪子会拥风
  • 2021-11-26 15:24
帝号。简言之,就是帝王的称号。在封建社会,帝王乃“九五之尊”,因此,他们的名字是不准直“呼”或直“书”的,必须找个替代词,这种行为叫作“避讳”。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号是“皇帝”,是秦始皇赢政为他自己起的。
  谥号。简言之,就是帝王死后,继任的帝王为死去的帝王另起的一个称号。另外,古代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有身份的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也称为谥号。谥号带有一定的评判性,所以有褒贬之分。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于批判的有:炀、历、灵等;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
  庙号。帝王死后,在放在太庙室内奉祀,特立名号,这便是“庙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唐高祖、宋太祖;继任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祖”、“宗”的这种用法,大体在唐朝定型。
  陵号。简言之,就是为死去的帝王之陵墓所起的尊号。如唐太宗的陵墓称作“昭陵”,唐高宗李治的陵墓称为“乾陵”,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称为“孝陵”等。元朝的皇帝多埋骨于草原,陵墓不设明显标志,所以也就没有陵号。
  尊号。是指对帝王、皇太后在世时的称呼,这种称呼大多用于外交、礼仪、祭祀等场合。帝王的尊号是不需要“避讳”的,高官、百姓都可以叫。尊号多是褒义的词语,因此读起来很长,如唐玄宗的尊号为“开元天地天宝圣文神武孝德应道皇帝”,宋太祖为“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慈禧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圣母皇太后”。
  国号。是一个国家或朝代的名称。开国之君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确立国号。国号名称的由来大体上有五种情况:一是是根据开国之君发迹的地方来定国号。比如宋朝的开国之君赵匡胤曾在宋州任节度使,因此建国后便称为“宋”。二是根据开国之君所封爵名定国号。如汉高祖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故称王后便以“汉”为国号。三是根据开国之君发迹地的特产定国号。如辽国开国之君耶律阿保机的发迹地产铁(“辽”在契丹文中为“镔铁”的意思),于是建国后即以“辽”为国号。四是根据谶语或文义定国号。如元朝的国号取《易》中的“大哉乾元”之意,而由蒙改称为元的。五是以其他原因确立国号。如后周太祖郭威自认为是周朝王族姬姓的后裔,便以“周”为国号。王莽篡汉时,自认为“天下一新”,即以“新”为国号。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狂恋
  • 2021-11-26 16:47
帝号,为皇帝在位时期,由臣下给予的尊称,亦作为尊号。始于唐朝武则天时期,字数不一,常遇事而累加。
谥号、庙号为最高统治者死后追加的称号,是后人及后世对亡帝的称呼。自西汉至隋朝的皇帝多称谥号。自唐朝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
陵号,历代已故帝王及其后妃所葬陵墓的称号,如唐太宗的昭陵,唐高宗的乾陵,汉武帝的茂陵,明代的十三陵。陵号有时也用来指代过世皇帝,一般用于本朝。
国号,国家称号。中国古代的国号就是朝代名称。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