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兰花的名人名言,兰花的格言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8 13:13
- 提问者网友:抽煙菂渘情少年
- 2021-05-08 04:27
关于兰花的名人名言,兰花的格言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愁杀梦里人
- 2021-05-08 04:42
兰花,作为一种与众不同的花卉,特别具有不同寻常的文化意义。它株形典雅,花姿优美,叶态脱俗,幽香四溢,人们既从外形鉴赏它的天生丽质,又从气质上寄寓高洁、独秀、气节等人文之思,这样“兰意象”就具有了多重涵义。而名人总是与兰、兰花、兰文化结下不解之缘,于是名人效应下的“兰意象”就更加显示复杂多元。这里,我们拟从纵、横两个角度对“兰意象”作一些评述、剖析。 ??1、名人的“兰花情结” ?(1)孔子 ?作为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特别强调个人品德修养的培养与提高,《论语·为政》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其中“为政以德”的意思就是,天子诸侯平治天下国家,须自自身之道德修养做起,用德来正民、化民。《论语·为政》又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朱熹《朱子语类》说:“道之以德,是躬行其实以为民先。”所以《中庸》又记孔子说:“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他既感叹于“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又严格要求自己,三省吾身,检点提炼自己的思想品质。 ?孔子正是从这一角度,对兰花采取了认同、赞扬的态度。据三国时王肃《孔子家语·六本》卷四的记载可知: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曾子曰:“何谓也?” ?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这里的“商”,即孔子弟子子夏;“赐”即子贡,都是孔子的有名高徒。孔子认为,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益提高;子贡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减少。孔子举了一系列比喻,说明交友和环境对人品质性格的影响作用。最后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和“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两个对比例子,得出结论“君子必慎其所处”。孔子以兰花为高层次品质修养比喻的本体,在情感与理智两个方面对兰花作了“文化性”阐述,从而使“芝兰之室”成为良好环境的代名词,成为一个颂兰鉴兰的成语。 ?西哲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谈及东方哲学时说: ?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 ?这一评述也多少反映了西方哲学界对中国哲学的隔膜。孔子的确非常强调那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但仍然是从思辨形象的角度来强调的,孔子既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又要求弟子“见不善如探汤”,“择其善者而从之”,而以“兰花”环境氛围比喻人文环境,则又达到抽象与形象的统一。 ?孔子于生活困窘、仕途不顺时,亦以兰花之美以固其节。《荀子·宥坐》中记孔子云: ?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 ?《孔子家语·在厄》记孔子云: ?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 ?两处记载在文字上稍异,但意义相同。这段话是孔子对子路说的。当时的背景是,“孔子南适楚,厄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甚,弟子皆有饥色”,于是弟子们发生了如今所说的信仰危机,子路发牢骚说: ?由闻之,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今夫子累德、积义、怀美,行之日久矣,奚居之隐也? ?孔子回答说: ?由不识,吾语汝!汝以知者为必用耶?王子比干不见剖心乎?汝以忠者为必用......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