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中班语言春天里的故事写反思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31 11:15
  • 提问者网友:愿为果
  • 2021-01-30 19:24
中班语言春天里的故事写反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迷人又混蛋
  • 2021-01-30 20:38
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放在充分感知60年代,70年代生活上,做到既不夸大事实,也不回避问题。我们的学生都是出生在90年代的孩子,他们一生下来就赶上了祖国的大好春天,对于改革开放前的那段岁月是一片空白,没有一点感性的认识。没有认识就很难感受到今天生活的美好,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最近认知区域入手来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从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是“改革开放”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改革开放的话题很大,其间包容了太多的历史背景和政策措施,如何让学生从身边的浅显的事例中感受到这种变化,是本堂课的难点,为了分解难点,徐洪英老师在课前布置了调查访问,在课内又充分利用听课老师的资源,将品德的课堂无限扩大。在课堂里,用探讨、交流、食物呈现等方式,尽量多的让学生感受祖国正在走进一个万象更新时代。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教学设计说明
1、对低年级段三线的目标定位的思考
阅读线的教学目标: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②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a、规范学生的语言。b、积累词句。c、培养说话能力。
生活线的教学目标:①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学会观察学会思考。②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使学生有要说。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写话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段写话的具体要求:①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②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③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2、对贴画作文的认识—(贴画作文,把学生引入写作的殿堂。)
①为学生创造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②营造表达氛围,提供想象题材。
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强,喜欢画画,喜欢图片,剪贴画的过程,正是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动心的“随心所欲”中,实现快乐写作。
3、确定“四季的故事”主题习作的初步设想。
①以情境线为中心,提升阅读线、生活线的教学目标,实现三线之间的整合。
②立足生活(四季),创造故事(想象),立足于生活的想象写作,实现课程标准中写实与写虚的习作要求。
③在三线中都融合了想写、会写、乐写的快乐作文的总目标,以阅读线、生活线为基础,诱发习作之乐,以情境线为中心提升习作之乐。
针对以上的思考,我在本学年确定了“四季的故事”主题习作教学设计。以下是“春天的故事”教学设计。

第一步(阅读线)→ 诵读积累 → 诵读春天 → 激趣
↓ ↓ →想写(诱发习作之乐)
第二步(生活线)→ 观察生活 →欣赏春天 → 导情 ↓
↓ ↓ ↓
第三步(情景线)→ 贴画写话 → 表现春天 → 表达→ 乐写(提升习作之乐)

“春天的故事”主题式教学分三步完成。第一步进行阅读线的教学内容,即优选三篇描写春天的文章进行阅读积累,通过美文诵读,启发学生对春天展开想象,将学生的思维带入春天的意境,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向往之情,为下一步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自去体验春天的美作好铺垫。
第二步,学生带着对春天的向往之情走进大自然,去寻找春天,观察春天。学生带着一定的学习目的走进春天,用自己的眼、口、鼻、心去体验春天的美。通过亲身体验,学生真正感受到春天是美丽的,多彩的,自然产生热爱春天之情。“情动而辞发”,这又为下一步打好基础。
第三步,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了,自然有了表达的需要。这时进行图片搜集、剪贴,而后进行写话创作,书写“春天的故事”。
以上三步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其过程可概括为“激趣---导清---表达”。学生在任何一步教学中,都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是在主动参与、展开想象、动手动脑中运用多种感官去发现、体验、表达,真正实现了“想写”、“乐写”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设计
习作目标:1、诵读三篇文章,习得方法,启发想象,积累词句。
2、走进春天,观察春天,体验春天,产生热爱春天的感情。
3、搜集图片,剪贴成画,创编故事。

第一步“诵读春天”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要求:1、美读三篇文章《找春天》、《春天是这样来的》、《春天已经到来》,熟读成诵,展开想象。
2、在阅读中学会观察,为走进大自然观察春天打下基础。
3、展开想象,进入春天独有的意境。
4、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还记得一年级我们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词语吗?
生:春暖花开
生:柳绿花红
生:冰雪融化
……
总结: 是啊,春天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许多文学家把春天写成优美的诗歌,琅琅上口的文章。下面我们就走进作家的语言中,去领略春天的美。
二、诵读文章,展开想象。
(1)、自由朗读三篇文章,初步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景色美、意境美。
(2)、交流感悟,启发想象,训练思维。
1、交流《找春天》(在阅读教学中已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现只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春天):
师: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找到春天的?
生:用眼睛看。
生:用耳朵听。
生:用鼻子闻。
生:用手摸。
师总结:小朋友们通过看、听、闻、触到了春天,他们感到春天是美的,充满了快乐。[使学生习得观察方法]
2、交流《春天是这样来的》:
师:作家张国南听到了春天的声音,写出了诗歌《春天是这样来的》,快读一读吧,看作者的想象多美呀!
学生诵读。
交流:作家听到了什么声音?他把那声音想成了什么?
生:作家听到了小溪的声音,他把那声音想成是春天唱着歌来的。
生:作家听到了风吹柳条的声音,他把那样子想成是春天跳着舞来的。
生:作家听到了春笋拔节的声音,他把那声音想成是春天放着鞭炮来的。
师总结:作家不但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春天,还写出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就使得春天更美了![使学生明白:在观察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会使得景物更美。]
3、交流《春天已经到来》
师:在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的笔下,春天更是生机勃勃,在美丽的大自然里,各种小动物在快乐的做游戏呢!快读一读《春天已经到来》吧。
生自由诵读。
交流:春天里哪些小动物在做游戏?边读边做一做它们的动作,体验它们的快乐。
生表演读。(此环节以动物的快乐感染学生的快乐,激发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春天的乐趣。)
师总结: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一个美不胜收的季节,春天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季节,春天是一个无比快乐的季节。带着你对春天的向往,带着你对春天的热爱,走进大自然,走进春天吧!

第二步“欣赏春天”教学设计(周末自主活动)
教学要求:1、自主选择自己想要观察的地方,用眼看、用耳听、用鼻闻,用手摸,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观察春天,体验春天的美。
2、带着你积累的词句,到大自然中去体验。
一、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向往之情。
1、上一节课我们美读了三篇文章,在语言中我们领会了春天的美。你想到哪里去寻找春天呢?
生:公园
生:果园
生:田野
2、选好了你想去的地方,你将怎样去观察春天呢?
生: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
总结:对,我们可以走进公园、果园,用眼看,用耳听,,用鼻闻,用手摸,用心感悟春天的美丽吧!,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和春天交上朋友。
三、安全提示
1、周末活动一定要有家长陪同。
2、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3、带着你积累的词句,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由阅读中学会如何观察,使体验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本环节,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引导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春天的美好,为下一步贴画写话打好基础。]

第三步“表现春天”教学设计(1课时)

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剪好图片,按一定的主题进行贴画。在贴画成图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积累的词句,进行想象,创编故事。
2、培养学生自主搜集图片的能力。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