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读读写写成语解释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6 22:01
- 提问者网友:咪咪
- 2021-02-25 21:42
八上语文读读写写成语解释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酒醒三更
- 2021-02-25 23:18
震耳欲聋
zhèn ěr yù lóng
【解释】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出处】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
【结构】兼语式。
【用法】形容声音特别大;几乎把耳朵震聋了。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辨形】震;不能写作“振”;聋;不能写作“龙”。
【近义词】振聋发聩
【反义词】万籁无声、万籁俱寂
【辨析】~与“响彻云霄”有别:~侧重于形容声音沉闷;“响彻云霄”侧重于形容声音响亮。
【例句】枪炮声大起;~;我前线将士向敌人发起了进攻。
zhèn ěr yù lóng
【解释】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出处】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
【结构】兼语式。
【用法】形容声音特别大;几乎把耳朵震聋了。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辨形】震;不能写作“振”;聋;不能写作“龙”。
【近义词】振聋发聩
【反义词】万籁无声、万籁俱寂
【辨析】~与“响彻云霄”有别:~侧重于形容声音沉闷;“响彻云霄”侧重于形容声音响亮。
【例句】枪炮声大起;~;我前线将士向敌人发起了进攻。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西岸风
- 2021-02-26 00:37
不毛之地bù máo zhī dì
[释义] 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语出]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正音] 地;不能读作“de”。
[辨形] 地;不能写作“的”。
[近义] 穷山恶水 穷乡僻壤
[反义] 鱼米之乡 天府之国
[用法] 形容荒凉或未开垦的土地。一 般作主语、宾语。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