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钧瓷 明宣德青花瓷的差距?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3 05:47
- 提问者网友:精神病院里
- 2021-04-02 10:50
宋钧瓷 明宣德青花瓷的差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何以畏孤独
- 2021-04-02 11:25
您的问题,宋钧瓷 明宣德青花瓷,没有差距;只有历史朝代的审美观、颜色、窑口不一样的瓷器而已!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慢性怪人
- 2021-04-02 12:01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钧瓷是中国古代的名窑奇珍,为宋、元、明、清四朝宝瓷。现为中国五大名瓷之一,堪为世界一绝。他以古朴端庄的造型,严密冷峻的装饰,清化幽玄的窑变,五彩斑斓,光彩夺目,争芳斗艳,独树一帜。一经出世,便以其高洁澄明,清新泼辣的美感,纯洁洒脱的文人气质,倍受达官贵人的喜爱。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千年神奇窑变迷世人 !北宋徽宗时期,钧瓷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徽宗下令设立了专门为皇宫烧制珍品的“官窑”,并把钧瓷列入皇室的“御用珍品”,规定民间不得使用。而位于禹州市城北的宋官窑遗址,正是当年为皇室烧制珍品的地方。史料记载,每年皇室要从官窑精选三十六件珍品,对于剩余的产品要全部打烂,分别深埋于五个大坑之中,防止有人把打烂的瓷器碎片重新恢复。而负责此项工作的是朝廷的四品大员。由此足见宋徽宗对钧瓷的钟爱。也正是因为此,便有了“莫道世间黄金贵,不如钧瓷一把泥”、“雅堂无钧,不可自夸富”之说。钧瓷釉以釉层浑厚滋润,柔和匀净为特色,具有明快的流动感。釉色以红、蓝为基调,融熔一体,形如流云,灿如晚霞,变幻莫测,古人称其为“窑变”。宋钧窑变工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钧釉初尚天青或“色重而蓝”的天蓝,因在青料中加有铜质,经氧化、还原焰作用呈现红色,并与青色相互融合,形成青中带红、红里泛紫、紫中藏青或红、蓝、紫相间,犹如玫瑰,又像海棠,或似晚霞的瑰丽画面。这种青、紫并重的基本色调,主要以官办的钧窑为代表,具体表现为青蓝釉施于器内,红紫釉施于器外,也有内外皆施青蓝釉的;而且官钧的青蓝釉有别于北宋早期以神后镇刘庄窑为代表的民窑天青釉那样纯粹而匀净,大都是在深蓝色背景上布满近月白色汗珠状的流纹,少数烧得好的则遍布红紫色迂徊曲折的蚯蚓走泥纹,或在红紫色背景上遍布蓝白色流纹。这些特征正好与的记载相吻合。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英文名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鼎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 、康熙(1662—1722)朝时间跨度长,器物类型丰富,工艺水平高超。此期使用浙料和珠明料,青花发色前期较灰暗,中期以后青幽翠蓝、明快亮丽。画法早期以单线平涂为主,气势粗犷;中期以后则勾勒、渲染、皴法等并用,绘画精细,并以青花色阶(即所谓“青花五彩”)而备受推崇。纹饰题材多样,有山水人物、龙凤花鸟、鱼虫走兽、诗文、博古等,其中最具时代特点的是冰梅、耕织图、刀马人、双犄牡丹等。图案留白边较其他朝明显。胎致密细白,呈糯米糕状。釉硬,与胎结合紧密,见桔皮或棕眼,早期白中闪青,中期以后亮白。器型除日用器外,观赏瓷大量增多,典型器有盖罐、凤尾尊、花觚、象腿瓶、笔筒等。器物的底足也有极强的时代特征:琢器多二层台底;笔筒多玉璧底;圈足早期的多是两边斜削的较尖的“鲫鱼背”底,中期以后基本上是圆润的“泥鳅背”底;大盘类多双圈底,这种底从明末和顺治时出现,流行至康熙中期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