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曹操墓究竟有没有被挖出来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3 11:03
- 提问者网友:锁深秋
- 2021-01-02 16:40
真正的曹操墓究竟有没有被挖出来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上分大魔王
- 2021-01-02 17:47
从魏晋开始已被多次盗挖 墓内男性遗骨或为曹操
核心提示
一千多年来,关于曹操墓的位置,有七十二疑冢之说,有许昌城外说,有漳河水底说,莫衷一是,谜团重重。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宣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经权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研究,认定这座大墓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发掘现场
现场出土器物250多件
在西高穴村南,远远就可以看到两座银色的钢制大棚,现场封锁严密,两三米高的石棉瓦围得严严实实,村民说,这就是曹操墓的发掘现场。
墓室可看到多个盗洞
墓地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墓地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通过一个39.5米的斜坡墓道,直接通到墓室门口,距离地面15米,有一座建筑的话,墓地就位于该建筑的地下五层。
墓室分为前室和后室,中间有甬道相通,前后室顶部为四角攒顶,甬道为砖券拱形顶。前后墓室东西两侧各有一个耳室。
考古人员说,仅在墓口一看,就可以发现葬制规格非常高,墓主人的身份也是非常显赫。
走进墓室,可以清楚地看到多个盗洞,考古人员说,从目前收集到的材料看,从魏晋时期一直到现在,墓室曾遭到多次盗扰,不光是文物丢失,很多历史遗迹也遭到破坏。
但是考古人员还是找到了一些幸存的重要随葬品,共出土器物250余件,有金、银、铜、铁、玉等多种质地。器类主要有铜带钩、水晶珠、玛瑙珠、石圭、石璧、石枕、刻铭石牌、陶俑等,其中以刻铭石牌和遗骨最为重要。
此次共出土刻铭石牌59件,有长方形、圭形等,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其中8件圭形石牌极为珍贵,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等铭文。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
体现曹操薄葬制度
在墓室清理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3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的卒年66岁相吻合。
经权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根据考古资料和现场考证研究,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高陵的发现,印证了文献中对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谥号、他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靠的信史。
六大证据
1
墓葬总长度近60米,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的魏王身份相称;该墓未发现封土,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合。
2
墓葬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遗物具有汉魏特征。
3
墓葬位置与文献记载、出土鲁潜墓志等材料记载完全一致。
据文献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病逝于洛阳,二月,灵柩运回邺城,葬在了高陵,高陵在“西门豹祠西原上”。当时的西门豹祠在今天的漳河大桥南行一公里处,地属安丰乡丰乐镇。这座大墓就在西门豹祠以西。
1998年,西高穴村西出土的后赵建武十一年大仆卿驸马都尉鲁潜墓志,也明确记载魏武帝陵的具体丶位置就在这里。
4
文献还记载,曹操主张薄葬,他临终前留下《遗令》:“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也在这座墓葬得到了印证:墓葬规模不小,但墓内装饰简单,尽显朴实。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证皆为曹操平时“常所用”之器,一些玉器等装饰品也应是曹操日常佩戴之物。
5
最为确切的证据就是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据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先封为“魏公”,后进爵为“魏王”,死后谥号为“武王”。出土石牌、石枕刻铭称“魏武王”,正是曹操下葬时的称谓。曹......余下全文>>
核心提示
一千多年来,关于曹操墓的位置,有七十二疑冢之说,有许昌城外说,有漳河水底说,莫衷一是,谜团重重。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宣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经权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研究,认定这座大墓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发掘现场
现场出土器物250多件
在西高穴村南,远远就可以看到两座银色的钢制大棚,现场封锁严密,两三米高的石棉瓦围得严严实实,村民说,这就是曹操墓的发掘现场。
墓室可看到多个盗洞
墓地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墓地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通过一个39.5米的斜坡墓道,直接通到墓室门口,距离地面15米,有一座建筑的话,墓地就位于该建筑的地下五层。
墓室分为前室和后室,中间有甬道相通,前后室顶部为四角攒顶,甬道为砖券拱形顶。前后墓室东西两侧各有一个耳室。
考古人员说,仅在墓口一看,就可以发现葬制规格非常高,墓主人的身份也是非常显赫。
走进墓室,可以清楚地看到多个盗洞,考古人员说,从目前收集到的材料看,从魏晋时期一直到现在,墓室曾遭到多次盗扰,不光是文物丢失,很多历史遗迹也遭到破坏。
但是考古人员还是找到了一些幸存的重要随葬品,共出土器物250余件,有金、银、铜、铁、玉等多种质地。器类主要有铜带钩、水晶珠、玛瑙珠、石圭、石璧、石枕、刻铭石牌、陶俑等,其中以刻铭石牌和遗骨最为重要。
此次共出土刻铭石牌59件,有长方形、圭形等,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其中8件圭形石牌极为珍贵,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等铭文。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
体现曹操薄葬制度
在墓室清理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3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的卒年66岁相吻合。
经权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根据考古资料和现场考证研究,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高陵的发现,印证了文献中对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谥号、他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靠的信史。
六大证据
1
墓葬总长度近60米,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的魏王身份相称;该墓未发现封土,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合。
2
墓葬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遗物具有汉魏特征。
3
墓葬位置与文献记载、出土鲁潜墓志等材料记载完全一致。
据文献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病逝于洛阳,二月,灵柩运回邺城,葬在了高陵,高陵在“西门豹祠西原上”。当时的西门豹祠在今天的漳河大桥南行一公里处,地属安丰乡丰乐镇。这座大墓就在西门豹祠以西。
1998年,西高穴村西出土的后赵建武十一年大仆卿驸马都尉鲁潜墓志,也明确记载魏武帝陵的具体丶位置就在这里。
4
文献还记载,曹操主张薄葬,他临终前留下《遗令》:“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也在这座墓葬得到了印证:墓葬规模不小,但墓内装饰简单,尽显朴实。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证皆为曹操平时“常所用”之器,一些玉器等装饰品也应是曹操日常佩戴之物。
5
最为确切的证据就是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据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先封为“魏公”,后进爵为“魏王”,死后谥号为“武王”。出土石牌、石枕刻铭称“魏武王”,正是曹操下葬时的称谓。曹......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