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排箫的历史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0 18:29
  • 提问者网友:温旧梦泪无声
  • 2021-03-20 06:47
排箫的历史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深街酒徒
  • 2021-03-20 07:27
排箫起源于何时,我们很难考查。考古学家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推测:
大约在7000多年前,有一天,一些原始的汉族人经过竹林时发现了一根被风吹断的半截竹子,在风中摇曳,同时发出美妙声音。其中一个人砍了一根竹管,把它握在手中,另一只手捂住竹管的底部,然后吹这支竹管,竟然发出了美妙的乐音。这时其他的人纷纷行动起来,他们砍了长短不同、粗细不等的竹管,做成了一个个独立的不同的音管,这就是最早的“单管排箫”。
演奏这种排箫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演奏者各持一支独立的音管,并按照一定的音序排列,他们得根据指挥的指示来演奏,当然了,每个人只能吹奏一个固定的音。后来有人发现,如果把这些音管排列好,捆绑起来,就能组成一个独立的乐器,一个就可以独立演奏一个完整的乐曲,这就产生具有实用价值的排箫。 排箫是汉族发明使用的乐器,在新世纪音乐中可算常规乐器
在中国,从出土的文物考查,排箫应属民族乐器。
在中国的敦煌莫高窟中一幅有双手持者一支正手直带排箫的“乐伎佛”的壁画。
在历史上,它有许多名字,如参差、云箫、凤箫等,也曾被叫做箫,但到了元朝,官方为区别于单管的箫管(洞箫),故把它命名为排箫。
排箫一管发一音,管数不一,古排箫由10至24根管组成。
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排箫,是距今3000年的中国西周初期的骨排箫,这个排箫由13根长短递减的禽类腿骨制成,最长管32.7、最短管11.8厘米。这支排箫1997年鹿邑县太清宫镇长子口墓出土,出土时管身有带子束管的痕迹。这支排箫现存于河南省博物院。
今存最早的石质排箫出土于河南淅川下寺一号楚墓,用整块石灰石雕琢而成,共13管,距今已2500年,从其腰部的捆扎雕饰看,当是竹排箫的仿制品。
今存最早的两支竹质排箫出土于战国曾侯乙墓,距今已2400多年, 它们的形状独特,好像凤凰的一翼,都是由13根长短不同的细竹管依次排列,用三道剖开的细竹管缠缚而成,表面饰有黑底红色三角回纹的漆绘。古时的雌雄排箫常作合奏,互相衬托,有如男女声二重唱。
在日本古都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中,仍珍藏着中国唐代的两支排箫遗器。当时在《东大寺献物帐》上,则称作“甘竹律”。
一支为12管,由椽木和革带缠合而成,高30.5厘米;另一支7管,高23.5厘米。两支都已残破,旧管内塞有纸堵,以便于调律,后经修补复原,其形甚为奇异。
在北京中国音乐研究所里,珍藏着一支清乾隆时(1736-1795)制作的排箫,共16管,每管都刻有音名,工艺十分精致,造型美观,本制套架上还绘有两条腾云而起的金龙,富有民族风格。
1981年吉林省歌剧院自行研制出双排加键排箫。这种排箫音域宽广,既可演奏悠扬舒缓乐曲,又可演奏活泼轻快乐曲。 《诗经·周颂·有瞽》:“箫管齐举,喤喤厥声,箫雍和鸣,先祖是听。”
《尔雅·释乐》:“大箫谓之言,小者谓之筊。”
唐·杜佑《通典·乐四》:“蔡邕曰:箫,编竹,有底。大者二十三管;小者十六管。长则浊,短则清。以蜜蜡实其底而增减之则和。”排箫大多竹制,排箫的编列通常呈单翼状,通常自左向右,依五声音阶或七声音阶渐次。呈双翼排列的,依六律六吕分展。“排箫”之称,始于唐代赵璘的《因话录》。
《朱子语类·乐》:“今之箫管,乃古之笛,云箫方是古之箫,云箫者排箫也。”
元代正式称古箫为“排箫”。
《元史·礼乐志》:“次前行戏竹二,次排箫四,次箫管四,次板四,次歌四,并分左右。”从管身的构造看,史籍所载排箫有开管和闭管两种,闭管占主流,取蜡封底,调节各管音高。
《清会典·乐器》:“排箫,比竹为管十六,阴阳各八。自左而右,列二倍律,六正律;自右而左,列二倍吕,六正吕,以协阴均。十六管径皆二分七厘四毫二丝,其长短各不同。”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