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答案:3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20 05:37
  • 提问者网友:轻浮
  • 2021-05-19 15:28

孔子曾说管仲是一个无礼之人 但是又肯定了管仲是一个仁人

这该如何解释?

把孔子的原话也列一下 如果可以的话再写一下孔子说这些话的时间或者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些话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春色三分
  • 2021-05-19 16:58
孔子对管仲的否定性评价,主要表现在“俭”与“礼”两方面。

从“俭”方面来分析

《论语》载:“或曰:‘管仲俭乎?’曰:‘管子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所谓三归,按照清人郭嵩焘的解释,即为市租。“所谓三归者,市租之常例之归之公者也。桓公既霸,遂以赏管仲。”市租本应收归公有,但管仲却收归己有,供自己享用。按照孔子的理解,这当然是“不俭”。联系管仲的“尚侈”思想来看,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有客观的一面。管仲最初辅佐齐桓公时,曾提出三个条件:一为“贱不能临贵”,桓公任他为上卿;二为“贫不能使富”,桓公赏赐给他齐国市租;三为“疏不能治近”,桓公立他为仲父。可见,管仲对奢侈、富贵的向往程度。管仲不仅自己“尚侈”,还提倡众人也要仿效。“尝至味而,罢至乐而,雕卵然后瀹之,雕撩然后焚之。”他要求人们要吃那些味道最美的食物,欣赏那些韵律特别动听的音乐,蛋类要先在上面画上图画再煮了吃,木柴要先雕刻成美丽的艺术品再烧。奢侈浪费到这种程度,固然骇人听闻,但是,管仲的“尚侈”思想,又是他治国策略的一部分。管仲主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时“管仲富拟於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因为管仲的尚侈涉及到百姓的生活习惯,有扩大消费,刺激生产,富足百姓等合理的因素。但孔子仍不以为然,即所谓“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孔子认为管仲的“尚侈”做法不合时宜,不符合“俭”的原则。

关于“礼”的评价

孔子的治国之道,即“以国为礼。”对于“以国为礼”的主张,孔子有许多解释。“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孔子对于“政逮于大夫”非常反感,对春秋时期卿大夫们的僭越非礼之事给予了无情的抨击。八佾作为纵横各八列的舞蹈礼仪队,本为周天子举行祭祀大典时的专用仪仗。作为卿大夫的季孙氏家祭时照周礼只可用四佾,但季桓子却把八佾调到家庙中演出。孔子认为这是季桓子的一条大罪,“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桓家族宴罢送宾或祭祖完毕时,都唱《雍》诗,孔子也非常气愤。“‘相维辟公,元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在孔子看来,《雍》诗上的这两句话只是周天子专用的赞礼诗,三家大夫哪里配得上动用这样的礼乐?!只有天子鲁君才有资格祭泰山,你季康子居然也去祭泰山。孔子要冉求出面阻止这一非礼行为,无效,只好“呜呼”说是泰山之神不会接受这种违礼之祭的。齐国是春秋时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策源地。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其政治谋略与实践行为,本身就体现着对旧秩序的破坏因素,具有对旧“礼”秩序的反叛意味。这对于以恢复周“礼”为己任的孔子来说,自然不是一种合理行为,当有人问“管仲合礼乎?”孔子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对管仲非礼行为的愤恨情绪:“邦君树塞门,管氏也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按照周礼,只有国君才有资格当门立照壁,才能在堂上设有献酬后回放酒杯的台子,而管仲却做到了这些。管促的这种僭越行为,是彻底的非“礼”。如果管仲算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礼在周代,具有根本法的性质。周礼是维护当时统治阶级各阶层秩序的根本行为准则,它的基本点是贵贱上下有序化。春秋时“礼崩乐坏”,周“礼”的地位开始动摇,诸侯为了扩张自己的地盘,扩充自身权力,不惜侵犯“礼”的规定,尤其是做为“春秋五霸”首位的齐桓公更是首当其冲,而在这其中,管仲起了相当关键的推波助澜作用。孔子倡导礼的主导作用,并赞颂周礼的尽善尽美,表白“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并为此对违礼的事宜四面出击进行讨伐。这足以反映出孔子小视管子的真实心态,即维护旧秩序的怀旧心态。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渡鹤影
  • 2021-05-19 17:48

管仲器小哉,管氏而知礼,熟不知礼

  • 2楼网友:第幾種人
  • 2021-05-19 17:24
可谓能矣!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