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指明出处)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8 07:16
- 提问者网友:战皆罪
- 2021-04-07 14:42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指明出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不想翻身的咸鱼
- 2021-04-07 15:41
翻译:盗泉:在今山东省。相传孔子曾路过盗泉,但因为厌恶其名,虽渴也不喝盗泉之水。嗟:不礼貌的招呼声。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喝盗泉的水,廉洁清正的人不会吃别人带有侮辱的饭食。
出处:(南朝·宋)范哗《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
意思:不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形容人有志气。
最后引申为成语“嗟来之食 ”
【拼音】 jiē lái zhī shí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出处】《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示 例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五回)
【来源】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道歉,饥民终究没有吃,最后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就出自这个典故,它教导人们做人要有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也绝不能做出辱没骨气和志气的事情。
出处:(南朝·宋)范哗《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尸佼《尸子》(节录):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盗泉:在今山东省泗水县。 孔子不喝“盗泉”水,因为他憎恶这个名字。旧时人们饮用这句话,表示坚守节操,不污其行。尸佼是战国时法家,著有《尸子》,已佚,后人有辑本。不受嗟来之食
《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意思:不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形容人有志气。
最后引申为成语“嗟来之食 ”
【拼音】 jiē lái zhī shí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出处】《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示 例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五回)
【来源】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道歉,饥民终究没有吃,最后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就出自这个典故,它教导人们做人要有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也绝不能做出辱没骨气和志气的事情。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一把行者刀
- 2021-04-07 16:47
这句话出自《礼记》: 齐大饥,黔敖为食於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於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这个故事更为惨烈,一个逃荒之人,因为受到富人的不礼貌的待遇,而不接受施舍,最终宁肯饿死.做人气节之高,无可攀越者.
意思是: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盗泉是一个泉口的名字,被正直的人认为名字不好,象征偷盗,所以正直的人不喝这里的水),清廉的人不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是对做人气节的称颂与赞美.提倡做人应有骨气,宁可克制自然生理的、强烈的、基本的欲望,直至断送性命,也不做摧眉折腰、苟且偷生之事.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源自“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的典故.是说孔子路过“盗泉”,口很渴,但因为泉水的名字为“盗泉”,遂忍耐干渴,不饮其水.孔子何人?圣人也.圣人忍住一时的口渴,不饮“盗泉之水”,是为了保持名节,因对“盗”的鄙视,而用自己的行为,言传身教做人的道理.正因为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流芳千古,传为佳话.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